学术投稿

酒精甘油消毒液用于重症监护室护士手消毒效果探讨

周静怡;唐正利

关键词:精甘油, 消毒液, 重症监护室, 护士, 手消毒, 效果探讨, glycerine solution, 洗手, 操作前, 现报告如下, 院内感染, 危重病人, 人员不足, 交叉感染, 护理队伍, 高发科室, 方便使用, 常规步骤, 手设备, 流动水
摘要: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密集之处,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各种因素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由于目前护理队伍人员不足,要做到一人一床的特别护理还有一段距离.手消毒是护士执行各种操作前后的常规步骤.常规的手消毒是在每次操作前后采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情况的紧迫、洗手设备远离操作处或反复洗手对手造成的伤害等原因而影响了手消毒的执行.为了方便使用,于2002年起使用自制酒精甘油消毒液作为手消毒液使用,既方便、有效、经济实惠,又达到了手消毒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实习护生专科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科无论是基础护理还是治疗护理其专科特点均较突出.实习护生初到儿科对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感到非常陌生,护理操作从不敢尝试到敢于操作直至熟练所需时间较长.为了使儿科实习护生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掌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笔者对2000年-2002年来本院实习的96名实习护生就护理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行了相应的对策,2003年度实习护生操作水平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观芝;吴李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介绍一种卧床病人便盆使用法

    手术后病人在卧床期间使用便盆时,因伤口疼痛、体位限制等因素感觉不适.我们采用一种新的便盆放置法,并对便盆进行了一些改进,提高了舒适度.

    作者:邓波;何义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不同颜色输液网袋的标志作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通过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自2001年4月以来,我们在保留静脉输液卡的基础上,根据输入药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颜色的输液网袋.经过临床应用表明,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应用药品存放盒减少输液环节差错的探讨

    当前,大医院各科室使用的药品数量大、品种繁多.为了避免在输液前摆药、加药环节上出现差错,我们从2001年开始使用药品存放盒存放输液用药,效果满意.

    作者:陈美琴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得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96例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得局部注射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得局部注射疗法.[结果]总有效率为91.67%,显效率为70.83%.[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得局部注射对各型翼状胬肉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静止期胬肉,注射前注意完善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注射过程中动作要轻,严格掌握注射剂量.

    作者:黄瑞珠;刘小辉;郭伟如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颅脑损伤患儿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近年来,儿童颅脑损伤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颅脑损伤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现对30例14岁以下的颅脑损伤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疗效如下.

    作者:马惠莉;杨静;樊金兰;赵巧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山莨菪碱、硫酸镁、维生素B12复合液治疗离子型对比剂渗漏的疗效观察

    含碘对比剂快速团注是许多CT检查所必须的,它能增加组织的对比度,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皮下外渗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据国外报道,经自动压力注射器注入对比剂的外渗发生率在0.03%~1.3%,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严重者可影响其康复.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山莨菪碱联合硫酸镁、维生素B12复合液(简称AMV复合液)治疗离子型对比剂渗漏性局部组织损伤32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安运轩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防止直型套管针退针芯时延长管内产生空气的方法

    直型套管针前端似头皮针,易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愈来愈受到护士及病人的喜爱.自1999年1月以来,我科将其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效果满意.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穿刺成功后,按其说明书所述操作规程退针芯,延长管内空气较多.针对该现象,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与松止血带、松拳头、退针芯三者的先后顺序有关.现将方法及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旭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介绍一种腹部术后病人预防压疮的方法

    腹部手术,如阑尾、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常需卧床24 h.术后病人平卧加之出汗较多,腰背、骶尾部、足跟、内外踝易发生压疮,通常2 h翻身1次,但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以当天下午或晚上为剧烈,而且腹部引流管也比较多,翻身极为不便.为此,我们总结出一种预防腹部术后病人发生压疮的方法,经临床200例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燕晓莉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静脉化疗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及应用

    静脉化疗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对提高护理质量、增强职业防护、减少药品浪费、节省病人费用、保证药液的无菌性和稳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配制环境、化疗药物的配制程序对静脉化疗药物配制中心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郭秀泉;苏仲玲;许德芬;高瑞珍;刘金燕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康复期老年病人社会支持模式的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提高康复期老年病人心理健康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的社会支持模式,以减轻病人家属和单位的照顾压力.[方法]将153例意识清楚、伴有一定躯体功能缺损的康复期老年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争取客观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实验Ⅰ组:在客观支持的基础上强化主观支持与利用度,同时加强功能锻炼;实验Ⅱ组:争取客观支持的基础上强化功能锻炼.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量表(LSR)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实验Ⅰ组在社会支持、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期老年病人应重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的提高以及功能锻炼,以增进病人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子女和单位的照顾压力.

    作者:陈明敏;厉群;李淑华;章肖平;朱风仙;章晓春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1例爆发性脉络膜下出血的护理

    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又称驱逐性脉络膜出血,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情况[1],发生率0.05%~0.2%[2],这一严重并发症,因事先不能预测,常常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突然的心理打击.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很快地认识这一疾病,是病人安全渡过身心应急期关键的环节.

    作者:涂勤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尖刀片在美容手术拆线中的应用

    美容手术的缝合针线一般用6-0或7-0的强生缝合针.由于缝合针线过于细小,加上缝合针矩短小,给拆线带来了一定困难,即使是眼科剪刀也很难顺利拆除,残留在伤口里的小线头只得用眼科镊慢慢挑出来.这样既费力,又在原本愈合的伤口上重新留下伤痕.作者采用尖刀片为28例病人拆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基础护理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价值体现

    <基础护理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特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相吻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作为两者的结合点,其主导作用价值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价值体现过程中应熟悉各种媒体的特性,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掌握各种相关操作软件,优化备课过程,熟练应用各种相关硬件设备,保证应有的课堂效果.同时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教师职业魅力.

    作者:肖灿华;黄朝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分阶段营养支持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阶段营养支持对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2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分阶段营养支持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给予分阶段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分阶段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作者:丁洪琼;吴莉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云香精用于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云香精用于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68例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云香精湿敷,对照组使用33%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4%,对照组有效率78.5%,两组治疗效果经x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病人黏附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硬化的多个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高频探头检测85例2型糖尿病病人双侧颈动脉,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4组: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留取病人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法)测定胰岛素、胰岛素原、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并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系列、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颈动脉正常评分为0分,颈动脉内膜增厚者评分为1分,稳定斑块者评分为2分,不稳定斑块者评分为3分.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为应变量,分别以年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原、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做单因素相关分析.后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原、体重指数(BMI)、MALB、CRP均无统计学差异;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年龄、三酰甘油、sVCAM-1、总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中血清sVCAM-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sVCAM-1水平逐渐增高.sVCAM-1水平可能为2型糖尿病病人大血管病变的标志物,及早检测血清中sVCAM-1浓度,可以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左谨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现状

    从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及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方面综述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并对护理现状进行了阐述.

    作者:岑瑜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病人自控止痛法用于外科病人手术后止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止痛法(PCA)的止痛效果和护理特点.[方法]将我院2003年6月-2003年10月76例术后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CA止痛,对照组采用间断肌肉注射止痛药止痛.观察术后24 h的止痛效果和副反应.[结果]术后24h镇痛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2.11%,对照组为23.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6.48,P<0.001);24 h总睡眠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1);低血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自控止痛法比传统肌肉注射止痛药物效果好,无严重毒副反应.

    作者:谭卫仙;谭翠莲;张良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男护生的职业困惑及临床带教思路

    近几年,各大医学院校招收大专、本科男护生的宣传,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促使男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势在必行.但国内目前愿意报考护理专业的男性非常少.在社会偏见、传统观念、职业特点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男护生的招生存在较大困难,同时也给临床如何规范合理带教男护生造成一定压力.本文通过对在校男护生心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临床上带教男护生的思路,以利于男护生实习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颖;郑蔚颖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