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龙
目的:探讨调肝运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调肝运脾汤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5-羟色胺水平、结肠组织P物质水平、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乙酰胆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有效率为6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84,P<0.01);5-羟色胺、结肠组织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活性肠肽、乙酰胆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肝运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郎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顽固性失眠主要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脏腑气血亏虚为其本,痰毒、火毒、瘀毒、郁毒等邪为其标,毒聚络损、神机不宁为其病理过程.治疗应标本兼治,根据主次缓急不同或以攻毒为主,或以扶正为主,铲剔浊毒,使邪祛神自安.
作者:马云枝;王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庞国明教授辨治疾病的特色有:①熟谙经典,活用经方,善于创新;②临证细探,中西合参,辨证论治;③严司病机,详调药量,动静结合;④博览群书,开拓思路,精于总结;⑤医如做人,非仁难精,勤奋谦和.
作者:龙新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红还五汤治疗青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青年脑梗死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有效率为77.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还五汤治疗青年脑梗死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熊勋波;成祥林;向明清;汪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新疆克州地区不同民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证候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和症状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肺功能的检测来看,汉族患者Ⅲ级和Ⅳ级的人数较多,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柯尔克孜族(简称柯族)患者Ⅰ级和Ⅱ级的人数较多.风寒袭肺证的患者,汉族和维族,汉族与柯族,维族与柯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痰湿蕴肺证、肝火犯肺证、痰瘀阻肺证、外寒内饮证的患者,汉族与维族、柯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柯族与维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患者之间西北燥证兼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族、柯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候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对西北燥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景玉霞;姜德;张凯;李娜;金钟晔;陈家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督脉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督脉灸方法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两组1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进行评价等指标的变化,随访观察0.5~1.0a并统计其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为82.50%,治疗组为95.0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4.116,P=0.000.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健康调查量显示:治疗组躯体疼痛、躯体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和心理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和心理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SDS、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⑥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口干、口渴、头隐疼不适,治疗组有1例出现大便稀,1例恶心不适,1例口干、口渴等.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督脉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魏晏;魏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杜怀棠教授治疗乳腺癌相关性抑郁症十分重视内源性因素,特别强调七情内伤,认为本病辨证多为肝郁脾虚证,治疗以“平调”为主,重视气血调畅、脏腑平衡,在治疗标症的同时,不忘加强对乳腺癌病情的控制,常于疏肝健脾的基础上配合抗癌药物,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贾玫;赵玮璿;李慧君;李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防治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1个月内服用益气养阴解毒方,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放疗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主要临床症状中头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吞咽受阻、颈部肿块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可减少鼻咽癌患者放疗并发症、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时机,探寻针刺治疗中风病有效方法.方法:6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组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有效率为74.55%,针刺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与针刺介入时机正相关,针刺介入时机越早,临床疗效越好.
作者:刘建浩;东红升;鲍春玲;东贵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学对传染病有急性、慢性之分,中医古籍中慢性传染病总的特点是变化多端,古人将这些临床多样性表现总归为“毒与虫并行”“虫蚀五脏”.虫致病有3个特点:传染性、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这3点也正是慢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针对“虫蚀五脏”这一病机,中医古籍中对慢性传染病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是治虫;一是治五脏.治虫是杀虫,即针对病因治疗,治五脏则是调养五脏.
作者:胡研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针刺干预对不同性别单纯性肥胖大鼠ee's指数和血、脑瘦素(Leptin)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塑形效果与性别的差异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法制造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雌组、雄组,治疗雌组、雄组,另设正常雌组、雄组,每组8只大鼠.治疗组毫针刺曲池、中脘、关元、后三里、丰隆、三阴交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雌、雄两组大鼠Lee's指数和血清、下丘脑Lep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模型雌组、雄组比较,治疗雌组、雄组的Lee's指数和血清、下丘脑Leptin的含量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雄组优于治疗雌组(P<0.05).结论:针刺对雌雄两性单纯性肥胖大鼠均可起到减肥作用,但在减肥塑形方面,对雄性的疗效优于雌性.
作者:董乃相;张书义;梁玉磊;许晓康;肖红玲;孙永辉;孙立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中医治法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但目前仍存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抗癌及预防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抗癌效应不够强、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缺乏针对性以及缺少随机化、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研究等瓶颈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作者:马梦雨;韩克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60例DPN患者随平均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维生素B1 10 mg,3次·d-1,疏血通6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共治疗90 d.结果:针灸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DPN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吴名;张蒙;王瑞珉;王定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中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4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万方医学网、万方医学网临床诊疗知识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使用频数统计法来统计使用中药类别的频次、每味中药的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及高频药对使用情况.结果:检索出基本方有57首,其中49首是自拟方,使用的中药总数共有158味,中药使用频次达612次;常用的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湿药及理气药.温性药、凉性药及寒性药较多,平性药、热性药其次;辛、苦、甘药物使用频次较多;大多数药物归肝经、脾经、肾经,兼顾胆经、心经、肺经及胃经等;药对使用总频次为313次,其中苍术和黄柏、知母和石膏、知母和黄柏等出现频次较高.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药物使用有规律可循,为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作者:宋青坡;潘富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何焕荣教授治疗咳嗽的常用对药有:外感风寒咳嗽常用炙麻黄、杏仁,荆芥、防风等;风热咳嗽常用桑叶、野菊花,金银花、连翘,前胡、牛蒡子等;内伤痰湿咳嗽常用细辛、干姜,苍术、白术等;痰热咳嗽常用桑白皮、黄芩,鱼腥草、金荞麦等;阴虚咳嗽常用知母、贝母,银柴胡、地骨皮,生地黄、玄参等;气虚咳嗽常用黄芪、党参等.
作者:吴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药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标准西化明显,中医特色不够;标准体系仍很不完善,标准实用性不强;从业人员标准意识淡薄,标准基本成摆设;标准与教材衔接不够.走好标准化道路的对策与建议:四诊信息客观化;辨证论治标准化;高举中医特色旗帜,构建道地中医标准;紧贴实际,加强标准制定方法研究;紧贴实际,加强标准制定方法研究;提高认识,加强推广,增强标准权威;既坚持标准化,又注重个性化与创新性.
作者:潘万旗;邓素玲;杨英豪;谢世平;马素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心悸宁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等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观察,两组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不良事件发现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对于心律改善优于倍他乐克,且对心电图PR间期及QT间期无影响,说明其不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对中医证候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倍他乐克且安全性良好,运用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宋巍巍;刁邵敏;谢秋利;李庆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发病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就初潮年龄、身高、体质量、生活习惯、家族遗传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为150名月经规律的年轻女性,以同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OR=6.897,P<0.001)、青春期体型(OR=1.406,P=0.049)、糖尿病家族史(OR =2.190,P=0.028)、与家人相处的心情(OR=3.813,P=0.048);②发病因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肾虚证危险因素有:教育程度((OR=1.523,P=0.023)、睡眠状况(OR=1.345,P=0.036)、月经失调家族史(OR=1.316,P=0.009);痰湿证危险因素有:BMI(OR =6.447,P<.001)、腰臀比WHR(OR=2.961,P=0.044)、青春期体型(OR=1.524,P-0.007)、糖尿病家族史(OR=1.598,P=0.034);肝经郁火证危险因素有:睡眠状况(OR=1.253,P=0.029)、月经失调家族史(OR=1.316,P=0.006)、与家人相处心情(OR=4.813,P=0.040).结论:BMI较高、糖尿病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较差等是引起PCOS发病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较高、睡眠状况较差、月经失调家族史是肾虚证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BMI较高、WHR较大、青春期体型较大、糖尿病家族史是痰湿证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睡眠状况较差、月经失调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较差是肝经郁火证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尹晓丹;何军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痰瘀清方治疗高血压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60例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瘀清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影响,治疗组则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瘀清方能够更有效的改善痰瘀互结证高血压病患者症状,且能控制血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状态,从而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低血压及改善血压变异性的目的.
作者:刁邵敏;宋巍巍;崔媛媛;周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泻痢康胶囊是中药复方制剂,以大蒜中的有效部位为君药,对艾滋病腹泻具有特异性和较强的功效性,但泻痢康胶囊的原制备工艺未能解决解决以下3个问题:①提高大蒜素的稳定性;②掩盖大蒜的臭味;③减少对胃的刺激性.现代研究发现,倍他环糊精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能较好地解决挥发油在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等问题,矫臭矫味,提高生物利用度,若再结合肠溶包衣技术将原剂型改为肠溶胶囊,则可有效地解决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康冰亚;李学林;高晓洁;马秀霞;徐立然;段晓颖;刘瑞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