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利;张波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我科小梁切除术50例(78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总结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结果 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可能的原因为引流过畅,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或滤过泡渗漏.结论 明确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原因,在围术期和术后积极处理,可以达到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赖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藿香正气片中陈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为3.0)(20:80);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4nm.结果 陈皮中橙皮苷在0.2403~1.1214μ·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O,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8% RSD为0.68%(n=9).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结果 可靠,可用于藿香正气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群;汪秀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和X线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例.,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 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作者:陈道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实习医院放射科在2007年-2010年收治的35例OR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多平面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表面遮盖显示、(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大密度投影等气项的表现.结果:全部患者参照Judet分类法川属Ⅰ型18例,Ⅱ型12例,M型5例.35例骨折患者中,单侧者27例(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者8例.主要合并症有:舰关节脱位29例,徽骨骨折16例,脊柱骨折6例,能骼关节脱位5例,耻骨联合脱位1例,骶骨骨折1例.结论:多平面重建(MPR)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出髋臼骨折情况,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大密度投影(MIP)能够非常有效地显示出骨折位置、范围以及移位骨片等情况,三者结合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重要意义.
作者:高延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讨论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和昏迷的护理.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分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除3例因原发病恶化死亡的病例,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尽快争取手术抢救时机,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舒适的沐浴体位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体现.方法 将300例出生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沐浴及对照沐浴两组各150人.传统沐浴组为入盆以先仰位后坐位的沐浴体位,对照组为先坐位后仰位的沐浴体位,对两组新生儿的紧张(双手紧卧、哭闹反应安全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沐浴时紧张、哭闹反应安全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传统组沐浴方法 新生儿全程表现紧张、哭闹,而对照组沐浴全程大部分均舒适安静,故先坐位后仰位的沐浴体位是出生新生儿沐浴舒适有效方法.
作者:李志彬;段勇;张玉华;黄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牙期恒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对2005-2010年40例行替牙期恒前牙矫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有1例由于咬上唇习惯未能彻底纠正,又不能坚持戴矫治器进食而复发,其余39例经半年以上观察均无复发,治愈率高达97.5%.结论: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替牙期恒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对于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效果,并且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祥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用酶免法(ELLSA)检测RV.结果 248例腹泻标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月-9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监测本地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意义重大.
作者:林德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1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及CT检查阳性率高.416例中,治愈403例(96.87%),好转11例(2.64%),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0.48%).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伽俊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夜间加重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哮喘引起猝死大多发生在夜间.因此,夜间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并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2例,占44.44%,好转13例,占48.15%,未愈2例,占7.41%,总有效率达92.59%;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更注重在多层次、多靶点上的整体调节作用,全面兼顾身体的不适,更能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
作者:王先锋;刘晓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IQ200 3V尿沉渣分析仪采用平面流式细胞计数原理和粒子成像技术利用自动粒子识别(APRTM)软件对尿液中有型成份进行定量、分型,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的优点,但在k)常检验中容易受到如结晶、细菌、酵母样菌等影响因素干扰可导致尿沉渣分析仪测定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人工镜检.
作者:周明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及家庭访视对间题解决的效果.方法 对36例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进行家庭访视.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相关康复技能知晓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结果 患者出院后第一次家庭访视与经过2个月家庭访视及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各项护理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 对出院后髋关节置换患者开展家庭访视和健康教育,可促进康复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书平;赵太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肺曲菌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本院1982年6月至2009年6月136例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手术前确诊病情的84例,出现误诊的52例,误诊率达到38%;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其中进行肺段以及部分切除的40例,肺叶进行切除的92例,肺叶全部切除的4例.结果 在手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凄,都是肺结核与肺曲菌病合并患者,在手术后有10例患者因出现余肺膨胀差并出现空腔,进行了胸廓改造成形手术.对康复出院患者进行随访,除16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为出现复发.结论 肺曲菌病因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经常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采用胸部CT的方法 有助于手术前的确诊,而目前好的治疗方法 是手术切除.
作者:刘行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给护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减缓工作中的疲溃现象与护理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产生了疲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对策作出初步的探索,旨在为今后有效地解决护士工作疲溃现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民辨证施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52例住院患者均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辨证施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锡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52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纳洛酮和氨茶碱,对照组应用东莨菪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洪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自拟三黄汤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愈5例,显效44例,有效8例,无效或效果不佳5例,总有效率91.9%.结论:自拟三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瑞年;万晓东;郭耀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严重感染一旦发生,会引起患者休克、机体各脏器损伤、免疫失控等情况出现、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本文主要就严重感染引起的胃粘膜损害加以综述,以更好地为严重感染后恢复患者受损胃粘膜提供帮助.
作者:姜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