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喘病证素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刘娟娟;王至婉;李建生;赵栋梁;李庆磊;蔡永敏;李成文

关键词:喘病, 名老中医, 证素, 痰, 热, 气虚, 寒, 风
摘要:目的:探讨喘病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为喘病的证候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前期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现代期刊肺病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检索方法,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频数的统计描述.结果:喘病的病性证素有13种,主要以痰、热、气虚、寒和风为主,其累计构成比为77.00%;病位证素以肺和肾为主,其累计构成比为79.47%.病性证素组合形式以单一病性证素和二病性证素组合为主,其构成比依次为64.48%、31.42%.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中,单一病性证素以气虚、痰、阳虚、热为主,作用病位在肺、肾或肺肾.二病性证素以痰热、风寒、风热、痰饮为主,作用病位主要为肺.结论:喘病单一病性证素以气虚、痰、阳虚、热为主,二病性证素以痰热、风寒、风热、痰饮为主,病位在肺、肾或肺肾而以肺为主.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刮痧治疗的优势病种

    目的:探讨刮痧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以便更好的指导刮痧应用于临床.方法:检索1994年-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刮痧文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584篇有效文献,刮痧的临床优势病种主要是运动系统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骨关节劳损性疾病,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扭伤等肌肉劳损疾病等)和神经系统疾病.刮痧的临床优势疾病主要有颈椎病、肩周炎、感冒、落枕、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结论:刮痧疗法能治疗的优势病种较多,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规范研究设计、加大研究力度、突破局限性,促进刮痧疗法优势病种和优势疾病的发展.

    作者:姜荣荣;徐桂华;陈华;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午流注纳甲法浅解

    由于人体气血在流注于经脉过程中,随时间的进展而有周期性盛衰变化的规律,表现在十二经脉的五输穴和原穴上,有周期性开阖的规律,依此选取气血盛而开的腧穴进行组方针刺,便构成了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体系.而纳甲法是十二经脉纳入于天干之法,是子午流注针法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鸿章;覃霄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乌藤消银方治疗血瘀风燥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藤消银方治疗血瘀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清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血瘀风燥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设计分为中药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中药组给予乌藤消银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肽素片治疗,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中医证候评分、血脂(TG、CHOL、HDL-C、LDL-C)及LP(a)水平变化,并观察疗程结束后随访转归情况.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QI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较对照组积分改善明显(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脂及LP(a)降低,尤以TG降低显著(P<0.01);中药组可明显改善瘙瘁、抑郁心烦及失眠等中医证候.结论:乌藤消银方治疗血瘀风燥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较低,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和调节血脂及LP(a)水平有关.

    作者:窦海忠;杨佰艳;刘丽;王冬梅;李卫平;周桂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骨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活骨颗粒并优化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干膏得率、黄芪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以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为评价半成品质量的指标,制备活骨颗粒.结果:以12倍量水、浸泡1h、提取3h的工艺提取川芎、降香挥发油,并制备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的工艺提取川芎、降香的药渣,以及黄芪、杜仲、续断、牛膝、鸡血藤、骨碎补、熟地黄、制何首乌、丹参,所得提取液合并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液,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浸膏粉,浸膏粉与适量糊精、可溶性淀粉及蔗糖混合,9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过14目筛进行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后加入干燥的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即得.所得颗粒休止角小于40°,临界相对湿度为57%.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活骨颗粒符合颗粒剂的相关要求.

    作者:李长萍;王玉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洪素兰教授应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浆液性卵巢囊肿经验

    洪素兰教授应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浆液性卵巢囊肿经验包括三部分:①未病先防,首重情志调节,强调移情易性、心情舒畅,重视形神兼养,节饮食、慎劳逸、防寒保暖,经常腹部自我按摩以疏通经气;②已病早诊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药物治疗,配合情志疏导;③瘥后防复,运用中成药巩固疗效,避免情志、饮食等复发因素.

    作者: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邓铁涛谈中医传承与创新

    邓老认为: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作者:毛德西;禄保平;张海杰;孙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口服呋塞米、氯化钾片和白莨菪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的逐瘀排石汤(醋三棱12 g,醋莪术15 g,鹿角霜15 g,怀牛膝15 g,王不留行2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12 g,益母草15 g,鸡内金10 g,巴戟天20 g,冬葵子15g,石韦15 g)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

    作者: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每日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有效率为51.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但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观察组.

    作者:刘驯;李远梯;谷达军;孙景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为新药开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合并HP感染者配合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炎Ⅰ号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随访统计复发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忌酒戒烟,勿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生冷油腻,勿过饥过饱,保持心情舒畅.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80例,治愈14例,治愈率17.50%;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80例,治愈32例,治愈率40.00%;有效率92.50%.两组痊愈率比较,x2=9.886,v=1,P=0.00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x2 =4.440,v=1,P=0.0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者胃镜下疗效比较:对照组80例,治愈17例,治愈率21.25%;有效率为65.00%.治疗组80例,治愈30例,治愈率37.50%;有效率82.50%.两组痊愈率比较,x2=5.091,v=1,P=0.02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x2=6.328,v=1,P=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HP感染疗效比较:对照组80例,HP感染61例,治愈45例,治愈率73.77%;治疗组80例,HP感染59例,治愈53例,治愈率89.83%;两组痊愈率比较,x2 =5.167,v=1,P=0.0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两组复发率比较:对照组80例,治愈14例,复发8例,复发率57.14%;治疗组80例,治愈32例,复发8例,复发率25.00%;两组复发率比较,x2=4.436,v=1,P=0.0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魏晏;魏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药对

    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药对包括生黄芪与潞党参;炒当归与蓬莪术;淡干姜与淫羊藿;石韦、土茯苓与六月雪;厚杜仲与怀牛膝.

    作者:徐莹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红斑汤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CD34、CD45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斑汤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CD34、CD45表达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以环磷酰胺25 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2次即可造成骨髓抑制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红斑汤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CD34、CD45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细胞CD34、CD45均可见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红斑汤组及鲨肝醇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红斑汤组与鲨肝醇组,具有促进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恢复,且鲨肝醇组疗效不显著优于红斑汤组(P>0.05);红斑汤组和鲨肝醇组骨髓细胞CD34、CD45及CD34、CD45的双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斑汤组和模型组均能促进骨髓细胞CD34、CD45的恢复,且鲨肝醇组不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红斑汤具有升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细胞CD34、CD45;具有改善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抑制的作用.

    作者:王洁;姚重华;杨旭明;夏嘉;苏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降糖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服用活血通络胶囊,每次3粒,3次·d-1,对照组口服弥可保500 μg,3次·d-1.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葛爱利;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之“三因九毒”说

    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的“三因九毒学说”主要包括:①内因三毒(正虚之引毒、情志之心毒、基因之天毒);②外因三毒(六淫之常毒、肝炎之疫毒、环境之癌毒);③不内外因三毒(摄生之积毒、疾病之变毒、药物之副毒).

    作者:王冠英;袁香梅;吴斌;张洪亮;李军;王冠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寒论评话第29章太阳发病分阴阳表证寒热有五种——太阳病综述

    ①太阳病从整体上可以分为经证、腑证、兼证、类证和变证五大类,而太阳经证又分为寒证(伤寒、中风、风湿),热证(温病、中喝)两大类.②寒热在骨髓,在皮肤,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表现截然不同,其区别在于:寒热的概念不同;寒热的程度不同;寒热的范围不同;寒热的感觉不同.③发于阳、发于阴是指感受邪气的性质,也是患者初始症状的发生因素.结合太阳表证的病证分类,发于阳是感受风热暑气,发于阴是感受风寒湿邪,是通过对疾病初起表证阶段的症状表现,反过去推测受邪性质,并将发病归结为两大类,这种病因和发病归类的方法,能够执简驭繁,提示我们,从发热恶寒的有无即可简单地判断所感受邪气的性质.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雷公藤红素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Transwell技术观察不同浓度(2.5 μmol·L-1、5.0 μmol·L-、10.0 μmol·L-1)雷公藤红素对MHCC97H细胞侵袭力和迁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NF-κB/p65核浆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处理后24 h,迁移实验及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加药组透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blot结果显示磷酸化JNK表达上调,NF-κB/p65入核减少.结论:雷公藤红素体外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JNK通路、抑制NF-κBp65入核有关.

    作者:陈永安;韩峭青;周敏;汪晨;凌昌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肾方药诱导BMSCs骨向分化的研究述评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与肾关系密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与肾中精气一样,与人的生长壮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就单味中药及其单体、复方等不同方面探讨了补肾法对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从“以药证效”的角度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内涵,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补肾复方多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虽然其可较为客观地反应中药的药效,但成分复杂,其诱导BMSCs骨向分化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②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自拟方及临床效方,对经典补肾方的研究较少.③对于补肾方药促进成骨分化主要集中在检测一些成骨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胶原、骨钙素等方面,对其产生具体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积极寻找有效促进成骨的药物,为中医药现代化及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卞玉群;李超;樊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茅根化学、药理与临床应用探讨

    白茅根活性成分主要有白头翁素;有机酸类:棕榈酸、绿原酸、对羟基桂皮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三萜类:印白茅素、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西米杜鹃素、薏苡素等;甾醇类:菜油甾醇、豆甾醇等,糖类:多糖、葡萄糖、果糖和木糖等,白茅根具有止血、利尿、镇痛、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压、保肝、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在治疗肝炎、急性肾炎、肿瘤和血尿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作者:江灵礼;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儿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896、rs3021097和rs3024492)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IPLEX SNP检测系统,分别对湖北省黄石地区汉族人群中20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和189例哮喘患者组(病例组)IL-10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rs1800896、rs3021097和rs3024492)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两组间分布情况.用Hardy-Weinberg平衡对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检验后,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算,消除性别年龄因素对统计的影响,寻找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SNP位点,从而揭露IL-10多态性与哮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rs1800896位点存在G/G、G/A、A/A 3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4.2%、57.1%、38.7%,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0%、19.5%、8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s3021097位点存在T/T、C/T和C/C 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49.7%、40.8%和9.5%,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46.5%、43.5%和1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45);③rs3024492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只存在T/A和A/A 2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4.8%和95.2%,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5.5%和94.5%.两组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7).结论:在湖北黄石地区人群中,IL-10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哮喘易感性相关.其中rs1800896和rs3021097与小儿哮喘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而rs3024492与小儿哮喘的易感性不相关.

    作者:徐继勋;施芳;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槐花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

    本文收集与槐花功效相关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其现代发展及药用,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槐花是常用的止血药,在治疗痔病出血方面有显著疗效.并且具有抗氧化性,舒张血管,抗菌等作用.在药膳方面也有不可小觑的功效.未来槐花在止血及心血管病方面的应用及黄酮提取将是研究、应用的重点.

    作者:贾佼佼;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密蒙花的现代研究

    密蒙花含有黄酮类、挥发油、黄色素、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作用,临床用于干眼症、白内障、角膜软化、两眼羞明等疗效较好.食疗也用于眼部疾患.密蒙花黄酮的综合利用及密蒙花用于眼部保健、养生的食疗价值,应是未来密蒙花研究应用的重点.

    作者:田硕;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