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芳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具体方药:黄芪30 g,赤芍15 g,当归尾10 g,炙地龙15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0 g).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药物使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侯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庞景三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方法:从庞景三教授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着手,结合典型验案,总结庞景三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结果:庞景三教授认为风、火、痰、瘀、虚是形成高血压性眩晕、头痛的5大病机要素,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性眩晕往往是其中的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高血压要根据这5大因素的轻重缓急进行综合治疗.结论:庞景三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作者:陈吉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长期高热的证型与治法.方法:从太阳少阳合病、邪恋少阳、少阳阳明合病、湿热阻滞、邪伏膜原等方面结合典型病例探讨小儿长期高热的辨证论治.结果:伤寒及温病理论对治疗小儿长期高热若方证对应效果奇佳.结论:小儿长期高热证型复杂,治法多样,可从邪实正虚论治分型.
作者:葛国岚;韩雪;金玉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不同病种肿瘤采用不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变化、生活质量、疲乏状况及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率为63.3%,治疗组改善率为83.3%,两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与卡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疲乏状况比较,治疗组疲乏状况有明显减轻,对照组无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及疲乏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黄智芬;韦劲松;袁颖;黎汉忠;桂海涛;覃清清;许瑞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高发区相关人群在艾滋病防控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相关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阴性人群、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特点分析,探讨相关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梳理艾滋病相关人群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及研究思路.结果: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对艾滋病疫情的播散和社会安定有直接影响;同地区的HIV阴性人群是密切接触患者的高危人群;管理人员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医务人员是提供艾滋病咨询及治疗的执行者,也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他们之间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体系,也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结论:针对不同人群提出针对性强的HIV/AIDS宣传防控政策性建议,从而达到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作者:许前磊;许菲斐;徐立然;蒋士卿;符林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沈绍功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方法:从沈绍功教授辨证脉证合参,以舌诊为要,用药扶正祛邪,以胃气为本的治疗思路着手,同时结合随症加减用药,总结其治疗肿瘤的相关经验.结果:辨证以舌诊为要,治疗以胃气为本,扶正为主,随症加减运用中药治疗肿瘤效果满意.结论:沈绍功教授治疗肿瘤思路精妙,用药准确,临床疗效较显著.
作者:崔叶敏;梁建英;刘兴方;韩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5-氨基水杨酸,1g,每日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法以化瘀行气、清热解毒为主(药物组成:黄连3 g,黄芩、白芍、木香、赤芍、牡丹皮、栀子各10 g,生薏苡仁、红藤、败酱草各30 g,地榆、仙鹤草、槐花各12 g,生甘草5 g).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及肠镜检查结果积分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加味益气丸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漂移管温度为98℃,氮气流速为1.5 L·min-1.结果:黄芪甲苷在0.852~5.1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τ=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6.28%,RSD为1.18%(n=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ELSD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加味益气丸的的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杜天信;王秀真;杜志谦;冯素香;李洁;张毅;罗石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对化疗药物外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0例晚期恶性肿瘤静脉输注化疗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用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于穿刺点上方2~5 cm处,保持局部湿润;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1%,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7.14%,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可以预防化疗药外渗致静脉炎.
作者:王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名.方法:从西医和中医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西医对于该病的认识及病名的沿革,根据不同的认识角度,并结合临证经验探讨其归属的中医病名范畴.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可分属于不同的中医病名,鉴于其发病特点,多归属于“久痢”“泄泻”范畴.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不同的发病特点,可归属不同的中医病名,以规范临床应用.
作者:朱磊;沈洪;顾培青;张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白塞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李发枝教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医案、医论,总结李发枝教授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结果:李发枝教授认为白塞综合征以湿热为主要病机,运用经方甘草泻心汤为主进行治疗.结论:甘草泻心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等经方治疗白塞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景超;李莹莹;蒋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两种神经肽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大鼠模型骨痂中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30只,单纯股骨骨折组3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28天、第35天分批处死,取股骨骨折处组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股骨骨折的愈合情况及NPY、VIP在大鼠股骨骨折部位的表达.结果:脑外伤合并骨折组骨折愈合较单纯股骨骨折组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膜内、外层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NPY、VIP阳性表达,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大鼠骨痂中NPY、VIP有显著性改变,推测神经肽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作者:郑若昆;汪贺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五神之“志”与“意”的心理学内涵.方法:根据古代文献的描述,对现代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现代心理学描述心理过程的“意”的含义与中医五神“意”的含义明显不同,同时还发现了“志”的心理学内涵.结论:五神之“意”,是记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记忆的活动过程,即大脑保持信息的再活跃,包括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五神之“志”为清晰深刻的长时记忆,或为定向明确的精神追求,可能包括心灵“情结”,应该包含人格因素,是人一个时期固定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
作者:杨振宁;苏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通过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同时辅助综合治疗及食疗.结果:83例慢性胃炎患者痊愈21例,显效54例,有效8例,无效O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茅荣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炎症反应参与老年痴呆病的研究进展,为研究本病“邪热”因素致病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探讨炎症反应与老年痴呆病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抗炎方面的成果.结果:炎症因子与老年痴呆病发病有关,炎症反应普遍存在于本病的病变过程之中.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老年痴呆病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在抗炎,治疗本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戴立彬;吴金娟;刘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p27蛋白、cyclin E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0.25 mg·L-1、0.5 mg·L-1、1 mg· L-1丹参酮ⅡA共同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 p27、cyclin E表达情况、分析细胞周期改变.结果:丹参酮ⅡA对HCY诱导增殖的兔VSMC有生长抑制作用,使VSMC阻滞于G1期;随丹参酮ⅡA剂量增加p27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cyclin E表达量则显著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促进HCY诱导的兔VSMC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上调p27蛋白、下调cyclin E表达所致的细胞周期抑制有关.
作者:王建新;马素好;沈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百郁健脾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应用百郁健脾汤(具体方药组成:百合15 g,郁金10 g,柴胡10 g,白芍10 g,黄芪10g,当归10 g,香附10 g,陈皮6 g,白术10 g,牡丹皮10 g,薄荷6 g)治疗;对照组予谷维素、三磷酸腺苷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70.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郁健脾汤具有较好的治疗CFS的作用,能改善CFS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赖吉珍;雷龙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椎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益椎方(药物组成:羌活15 g,独活15 g,黄芪30 g,党参15 g,白芍30 g,熟地黄30 g,当归15 g,川芎15 g,葛根30 g,仙茅15 g,淫羊藿15 g,肉苁蓉15 g);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11%,治疗组有效率为96.5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椎方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孟辉;王松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现代临床新用.方法:通过近20 a来有关身痛逐瘀汤的文献检索,对其临床新用进行概述.结果:身痛逐瘀汤可用于血栓性静脉炎、软组织损伤、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糖尿病并发症及神经炎等疾病.结论:身痛逐瘀汤现代临床新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临床病例缺乏大样本的观察与对照,远期疗效观察少.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提高可重复性.
作者:阮洪生;刘树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解析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及方证分析,探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结果:丹栀逍遥散临床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凡属于肝经郁热证皆可使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是其辨证治疗的核心.结论:在临证中,谨守病机,以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为基础佐以宁神、敛汗之药,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董豹珍;吕翠田;牛亚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