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ⅡA拮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研究

黄明宜;王建新;沈晓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丹参酮ⅡA, 血管内皮细胞,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组织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病灶中的表达情况及丹参酮ⅡA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cy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药物干预,Annexin V-FITC法检测凋亡率;高蛋氨酸饲料复制兔AS模型,地高辛标记探针组织原位杂交检测GRP78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低于Hcy组(P<0.01),组织原位杂交显示GRP78基因在AS病灶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高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拮抗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下调GRP78基因表达水平,减缓内质网应激可能是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途径之一.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针刺百会、率谷、晕听区、风池和病变相应节段颈夹脊穴.对照组口服丹葛颈舒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有效率为68.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步态分析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步态分析在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步态分析在KOA诊断、治疗、康复评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KOA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在行进中,因疼痛、步态不稳,改变步长、步速和步角,因关节受力不均而改变了相关的力矩及地反应力.步态分析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和康复,从而提高KOA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疗效.结论:步态分析在KOA诊断、治疗、康复评定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李勇;龚利;朱清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BeAg和(或)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黄芪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后观察HBeAg和HBV DNA的转阴率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后,治疗组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9.4%、41.8%、53.7%、44.9%,对照组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6.5%、39.8%、52.4%、42.7%,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24周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48周后,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恢复肝脏功能.

    作者:杨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彭哲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经验

    目的:探讨彭哲教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分析彭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病例,总结该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用药经验.结果:彭哲教授推崇“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疗以强健脾土为根本,重用柔润缓和理气之品,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用药,标本兼治.以健脾疏肝、化痰祛湿活血等为治则,使肝脾达调和之态.结论:彭哲教授所立治则合理,组方选药严谨,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丽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防治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纽33例.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当归补血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当归6 g),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骨髓抑制程度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提高及骨髓抑制程度减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补血汤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有显著疗效.

    作者:蒋立峰;刘怀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手术、弹力绷带、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用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静脉性溃疡愈合的有效率为96.3%,下肢胀痛、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脂性硬皮病等症状与体征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性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王平东;崔公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人工检索方法,从万方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近15 a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性证素以风出现频次高,其次为气虚、热、火、寒.病位均在肺,偶可累及肝和肾;二病性证素组合时,风+寒、风+热的组合频次较高,其病位主要在肺;其余病性证素组合出现频次较低.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病性主要为风、寒、热和气虚,为进一步开展病机研究及证候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李风雷;李建生;王明航;赵栋梁;张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方药组成:菟丝子30 g,桑寄生15 g,续断15 g,阿胶(烊化)10 g,生白芍20 g,炙甘草6g)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作者:宋艳丽;倪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丹参注射液对溶血、血管刺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的血管刺激性和是否具有溶血作用.方法:采用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注射局部血管的刺激性;采用2%兔血红细胞混悬液检查丹参注射液有无溶血和红细胞凝聚反应.结果:丹参注射液对兔血管内皮没有损伤和刺激作用,与5%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血管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对兔红细胞没有致溶血作用和凝聚作用.结论:丹参注射液对用药血管无刺激性反应,也无溶血及红细胞凝聚现象.

    作者:苏冉;张小磊;何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述评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治疗进展.结果: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宜、情志失调、诊治失当,病后体虚.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多以补脾益肾、温通下利、消积导滞、解毒通络、滋阴、扶正透邪等为治则.中医学对于本病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较为明确,依据整体观念,重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关系,辨证论治.结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张倩;张苏闽;裴穗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伏邪理论辨析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了伏邪致病的病机病位及发病特点.方法:同过查阅古文献,对伏邪学说进行理论及临床研究分析.结果:伏邪是多种疾病的病因,其致病特点发病隐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遇感而作因加而发;且致病广泛.运用伏邪理论,根据病位病性,辨证论治,透邪于外或祛瘀于内,同时不忘扶助人体正气,使邪祛而不伤正.结论:透邪外出和扶助正气为治疗的关键,为临床治疗多系统疾病提供现实意义.

    作者:刘晨光;范慧慧;许二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肝丸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小鼠为实验对象,分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复肝丸组(15只),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15只).对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肝丸与模型组比较,ALT、DBIL显著降低、ALB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ST有所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肝方能够切中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环节,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史桂荣;王雷;杨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仙连颗粒治疗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仙连颗粒治疗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仙连颗粒;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外周血象的改善情况,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COR)浓度.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在外周血象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治疗组激素依赖性ITP患者血浆COR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仙连颗粒对阴虚血热证患者的疗效优于气虚不摄证患者.结论:①仙连颗粒能改善激素依赖性ITP患者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具有升高血小板功效的仙连颗粒联用强的松治疗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优于单用免疫抑制剂强的松.②阴虚血热证病程短,治疗较易,气虚不摄证病程长,治疗较难.

    作者:任娟;张滢;王祥麒;翟笑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进行相关性研究,以期为中医证型现代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进行肝组织病理活检及中医辨证分型,肝组织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探讨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肝胆湿热证32例(40%),肝郁脾虚证28例(35%),肝肾阴虚证20例(25%).肝组织病理程度:肝郁脾虚证主要为G1、S1-S2,肝胆湿热证以G2、S2为主,肝肾阴虚证主要为G3、S2~S3.各中医证型肝组织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分布呈密切相关.从肝郁脾虚证到肝胆湿热证再到肝肾阴虚证,肝组织病理损害有逐浙加重的趋势.

    作者:艾香英;符林春;谭行华;范慧敏;张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温胆汤在神志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思考

    目的:探讨温胆汤在神志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温胆汤类方剂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对神志病的切实效用入手,从温胆汤源流、温胆汤证的主要特点、神志病病机的关键环节等方面分析温胆汤在神志病治疗中的可行之处,并以古今医家在临床中对本方的遣用情况为例加以论证.结果:温胆汤治疗神志疾病既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具有特定的生物学机制.能较好地体现现代中医学病证结合、方证相关的学术特点.结论:在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可进一步加强对温胆汤类方证的研究,并针对特定的疾病研究具体的效用机制,为以温胆汤为基础的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和推广,奠定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基础.

    作者:毛萌;宋月晗;孙红梅;李峰;刘燕;白世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中板兰根药材(R,S)-告依春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所含板蓝根药材中(R,S)-告依春含量的方法,为板蓝根药材及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为Merck Lichrosphere Column(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7:93),UV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R,S)-告依春在7.8~546.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9%,RSD%为0.71.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用于板蓝根药材及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作者:贺葵邦;王英姿;孙秀玉;冯艾灵;张胜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扑尔敏,1次4 mg,每天3次,并配合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 ~ 20 mL加维生素C 50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脾虚湿盛证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方药组成:苍术、白术各10 g,厚朴10 g,泽泻10 g,陈皮10 g,茯苓15 g,枳壳10 g,白鲜皮30 g,地肤子15 g,苦参10 g,炒薏苡仁15g)治疗;肝胆湿热证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组成:龙胆草10g,黄芩10 g,栀子20 g,茵陈30 g,马齿苋30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2 g,苦参10 g,地肤子20 g,生薏苡仁20g)治疗;血虚风燥证采用养血润肤饮加减(方药组成:生地黄10 g,当归10 g,炙黄芪10 g,天冬、麦冬各10 g,白芍10 g,桃仁6g,红花6 g,刺蒺藜15 g,防风6 g,白鲜皮30 9)治疗.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治愈36例,显效7例,好转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5.0%.治疗组62例患者中治愈4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张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卵巢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有效率为42.3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疗效显著,且参麦注射液能减轻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翠英;宋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炙甘草汤的总多糖含量研究

    目的:建立甘草汤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 nm处以5%苯酚的用量、浓硫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佳显色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佳显色条件为5%苯酚0.6 mL、浓硫酸4.5 mL反应温度25℃和反应时间30 min;葡萄糖质量在0.02~0.2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0;测得该方中总多糖平均含量为40.00 mg·g-1,RSD为1.23%.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该方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可靠,能够作为该方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何永超;刘雅敏;朱艳慧;马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机演变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规律.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归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特点,分析本病病因病机,探讨本病的病理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气虚、阳虚、阴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虚实夹杂,气血水相互为病.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是本虚引起标实,反之,标实又加剧本虚,从而就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虚更甚的不良循环,使病情反复迁延.

    作者:霍根红;刘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