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成祥;贾秋英
目的:探讨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方法:借鉴医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文献,对当前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把中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人文素质与当代医学要求的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提出中医药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结论: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医患现状,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重要而迫切.
作者:于润艳;刘晓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脑活血汤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1-2 d,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恶化即可进行维持正常颅压、营养脑神经、高压氧、肢体功能训练、言语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脑活血汤,1剂/d,水煎2次混合后共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统计疗效.结果:①两组FMA评分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脑活血汤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依从性好.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膏剂穴位外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 药膏剂外敷,对照组30例,口服酮替酚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膏剂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疗效明显、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刘会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的特点.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及现代医学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结果: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治疗短暂脑缺血综合征各有优势和不足,中医药可从多靶点、多种途径防治短暂性脑缺血.结论:中医药治疗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疗效显著,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马瑞娟;苗明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根据中医耳鼻喉科行业专家对<耳鸣中医诊疗指南>初稿框架以及诊治意见的集中与协调程度,制定科学实用的中医诊疗文件.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在文献计量研究基础上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向全国中医及中西医耳鼻喉科专家发送57份和53份问卷调查,并进行1次专家会议,对第1、2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次调查问卷分别收回有效问卷为48份与44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2%与83.0%,制定出<耳鸣中医诊疗指南>初稿,专家对其中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较高.结论:专家的分布地区广,参与性较高,具有代表性,调查涉及的条目基本得到专家认可.
作者:申琪;严道南;刘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水蔓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文献分析水蔓菁化学成分研究、质量控制、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水蔓菁挥发油中舍有41种化合物,水蔓菁醇提液中可分离出14个酚性化合物,水蔓菁具有抗菌、消炎、止咳等作用,水蔓菁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前列腺炎性症状.结论:水蔓菁中提取的化学成分研究结合其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水蔓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有待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张子梅;苗明三;杨文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参胃炎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都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1:1)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2 次/d,餐前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2次/d;克拉霉素片0.5 g,2次/d,餐后服.7 d后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再服用14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参胃炎汤,1付/d,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21 d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吃生冷寒凉辛辣厚味食品.结果:①两组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72.00%,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抗HP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0%,对照组为64.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胃炎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幽门螺杆菌有极好的清除作用且副作用少,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晋相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药凌霄花现代研究及存在问题,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凌霄花已有现代研究,归纳其研究特点及存在问题;结合已开展的研究,展望其未来研究重点.结果:凌霄花主要含三萜类、黄酮类、苯丙醇苷类、环烯醚萜苷类、挥发油等,有改善血液循环、舒张动脉、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但单味用药较少.结论:凌霄花有作为脑血管用药的前景.
作者:马宁;张帆;苗明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疗法分型论治.结果:临床治愈80例,占80.0%;显效10例,占10.0%;改善5例,占5%;无效5例,占5%;有效率95.0%.结论:颈部类脊穴配合剌络放血及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毕巧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对Aβ诱导小胶质细胞细胞生成和释放致炎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株,Aβ1-42诱导BV-2细胞活化,苓桂术甘汤不同浓度组(10×10-3、1×10-3、0.1×10-3、0.01 ×10-3、1×10-6、0.1×10-6kg/L)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各组IL-1β、IL-6及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组细胞上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均有降低,以高浓度(10×10-3、1×10-3)为显著(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对活化后BV-2细胞IL-1β、IL-6及TNF-α的的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良好的抗炎作用可能是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重要依据和机理之一.
作者:桑锋;周春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王立忠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支气管炎辨证分型论治.结果:风寒袭肺型:治以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型:治以疏风清热、肃肺止咳;风燥伤肺型:治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风寒束表型: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肺脾肾虚型:治以补肺脾肾、止咳定喘.咽源性咳嗽治以疏风润燥、清热利咽之法;支气管扩张治以清肝泻肺、祛痰止血之法;肺炎初期之治宣肺清热、止咳化痰定喘;中期之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结论:王立忠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经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彦杰;郭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脾与恶性肿瘤发病及防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分析脾在恶性肿瘤发病和防治中的作用.结果:脾主运化、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生理功能可以看出脾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密切关系,在肿瘤的防治中有着重要意义.结论:从脾着手防治恶性肿瘤,能提高肿瘤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蒋士卿;李创业;康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抗病毒药物对肝郁气滞兼瘀血阻络型丙型肝炎的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柴胡疏肝散.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CV RNA复制、病毒学标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结合抗病毒能够显著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学多项指标,提示该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刁青蕊;薛博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理论及治疗方法.方法:从冲任、气血与周期论治的多个角度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肝脾论治,或疏肝理脾、调畅气血,或调肝养脾、调摄冲任,或随周期不同调补分治.结果: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中医生理、病理等多角度对本病进行分析,认为冲任失调与气郁痰阻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病变虽涉及肝、脾、肾三脏,但又以肝、脾失调为主要病理基础.结论: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劲松;潘祖健;薛博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的成都之路.方法:收集国医大师从年轻治学到成年后的发展路程的丰富资料,介绍了大师的成长历程.结果与结论:国医大师一生成才和治学归纳为五个字:勤、恒、精、博、悟.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王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便秘和口服西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门诊治疗的便秘患者82例,分为气弥组56例(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西药组26例(口服西药比沙可啶片治疗),分别记录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方法治疗便秘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种方法治疗便秘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导入气流弥散法治疗便秘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便秘,且疗效确切,治疗方法无痛苦,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由何首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长期给药对大鼠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按剂量150 mg/kg、300mg/kg、6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90d,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量大鼠骨密度后,处死取股骨测量骨9骼强度.结果:二苯乙烯苷各剂量组均能增加髂骨段的骨密度,增加髂骨段和肱骨段的骨矿重量和骨矿面积;显著增加骨折力与骨碎力.结论:二苯乙烯苷不仅能够增强骨密度,提高单位面积骨矿的含量及骨矿在组织中的含有面积,增强骨组织对于外力作用的抵抗能力,提高结构韧性与结构强度,为临床有效预防并改善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胡锡琴;禚君;刘冠中;谢人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ECOPD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予以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平喘、低流量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对证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mL加入醒脑静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动脉血气(PH、PaO2P、PaC02)、肺功能指标(FEV1、FVC)、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肺功能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时段Pa02、PaC02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NIPPV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NI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醒神返聪汤与灸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确诊的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具有补益正气、解毒开窍的中药联合艾灸双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43例,单纯用多奈哌齐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MMSE评分.结果:治疗28 d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认为痴呆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不足、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毒邪蒙蔽清窍,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将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有机结合,对痴呆进行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云华;康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河南历代医家的多元面相,深入理解河南历代医家的区域特点.方法: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和个案分析方法,以河南荥阳地区为例,搜集当地现存有关清代以来荥阳医家的民间历史文献.结果:挖掘了许多清代以来河南荥阳医家的家谱、碑刻、墓志等民间历史文献,内容涉及荥阳医家的生平事迹、行医过程、医承关系、学术思想等诸多内容.结论:这些民间历史文献的挖掘有助于丰富河南医家的形象、发现河南医家之间的师承关系及理解河南中医世家形成的内在机制.
作者:许二平;李永菊;卫向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