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血液透析中心的实习带教

徐琨;刘永;陈忠霞;宋宇春;王艳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 血液净化技术, 责任和义务, 医护人员, 带教工作, 医学, 临床
摘要: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血液净化技术日臻成熟,从事血液净化的医护人员面临着艰巨的责任和义务,临床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防治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相关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防治慢性盆腔炎容易反复发作的相关对策,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方法:随机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然后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与一般性治疗,治疗组则给与综合治疗对策进行治疗,观察两者的差别,测其复发率,确定更好的治疗对策,然后对其进行巩固治疗,以确保其复发概率降至低.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起来,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患者康复数量逐渐递增,有效数为53例,复发率为94.6%,两组的差别都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对策对于防治盆腔炎反复发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巩固治疗对复发率的降低极其重要.

    作者:周抒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佐治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疗效.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38例),对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止咳、平喘、强心、镇静、抗病毒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静脉用地塞米松,观察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特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总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憋症状消失时间(P<0.01),肺部哮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P<0.05)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氧气驱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佐治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探讨

    目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并观察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行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雅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与疗效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76例经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片20mg,每日睡前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疗程8周.结果: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74例患者复诊后,治愈69例,治愈率占94.6%,好转3例,有效率占97.4%,无效2例,占2.6%.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有关178例老年肺结核诊治的探讨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流行病学特征之一是发病率、患病率在老年人中相对增多[1].

    作者:王增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妇女儿童健康发展规划浅析

    目的: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通过实现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逐步解决妇女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改善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妇女儿童的死亡率.

    作者:增什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研究

    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医院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论述加强医院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当前医院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医院财务分析的改进措施.

    作者:黄庭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淄博矿区煤工尘肺病例分析

    浅谈淄博矿区煤工尘肺病例分析

    作者:朱军之;袁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预防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预防感染中的研究应用价值.方法:设立对照分析,统计分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PICC管感染的发生率、治愈率.结果:健康教育组PICC管感染的发生率、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6.25、5.78,P<0.05).结论:通过对PICC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PICC管护理的相关讲解、示范、考核等健康教育,能预防PICC管出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的发病率,提高了治愈率,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在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推广.

    作者:杨晓雪;管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沐舒坦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气喘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治疗小儿肺炎时,常规治疗加用沐舒坦有更好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由死亡病例看农村用药现况

    目的: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提取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农村用药的现况.方法:通过ADR预警系统,从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农村地区发生的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为配对条件在同一时间内提取其他病例作为对照,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合并用药、静脉给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青霉素、中药、生物制品.结论:乡村医生长期的用药习惯以及患者的诱导需求等原因影响了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实施,为了达到改善农村用药情况的效果,建议加强政策实施的约束力、加强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以及农村居民的卫生宣教等,促使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作者:井妍;茅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硫普罗宁静滴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硫普罗宁不良反应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发热等,静滴致过敏性休克罕见,旨在硫普罗宁临床注意.

    作者:张丽香;刘宁;马兆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应激性溃疡的治疗分析

    目的:寻求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5例病人中,有55例通过内科治疗而治愈,4例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治疗而治愈,5例患者因原发病而死亡,1例因出血死亡.结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进行胃肠道保护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ey的相关因素

    作者:孙连增;梁丽芳;孙玉荣;李兆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名族地区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健康保健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几年来,我科将对病人的教育内容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之中,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学护理常识,把指导促进疾病康复和以防疾病复发作为重要职责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由于语言文字不同,造成治疗及护理上一定的困难,因此对少数民族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米日古丽·阿不力米提;古力纳玉苏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县市级公立医院人才管理的探索

    浅谈县市级公立医院人才管理的探索

    作者:张金龙;颜呈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老年人麻醉体会

    目的:通过不同用药方法的比较,找出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将80例>65岁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为雷米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术后拔管时间及术中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的用量.结果:静吸复合组在术后恢复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中能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肠道病毒(EV)7I,柯萨奇(COX)病毒、ECHO病毒等,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年龄组儿童,临床以发热,手、足、臀部斑丘疹,水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为特征,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

    作者:杨金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关于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职业人才素养,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各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谢燕;潘雪英;张柯萍;杨舒;朱迪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找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方法:先将挤压排气法(简称挤压法)安排到大外科五个护理单元,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简称改良法)安排在大内科五个护理单元训练应用6个月,在当年九月份的护理操作考核中专门安排1名记时员统计密闭式静脉输液大外科组,大内科组每人排气所用的时间以及一次排气的成功例数.两个组参考的护士均不知详情,排除干扰因素.结果:改良法与挤压法相比,改良法排气时间少于挤压法,P<0.01,一次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挤压法,P<0.01.结论:改良法排气速度快,一次排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已在我院全面推广使用.

    作者:曾广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