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之;袁冶
目的:寻找治疗乳腺囊肿简单、实用、有效的临床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和单纯穿刺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23例,治愈率76.67%.两组治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2例(6.67%);对照组复发7例(23.33%).两组复发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囊肿较单纯细针穿刺取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而且临床操作方便.对患者的创伤较少,便于患者接受.
作者:张美华;邱梅兰;刘忠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儿,观察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在咳痰消失时间和肺部罗音吸收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病程,在基层可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军;田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通过对近十年中医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研究文献的总结,提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应当祛痰活血而不伤阴耗气,扶正补虚而不滞气助邪,祛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胃,并总结出常用中药及用药规律.
作者:肖健;蓝娇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现象:我院使用的一型电热式蒸汽灭菌器,虽严格按其操作规程使用,亦经常出现电热管烧毁现象.故障分析:经查该毁的都是顶部的电热管,拆下后观察都是因缺水引起烧毁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灭菌器在初工作时,我们观察到的水位是冷水水位,这时在使用时一般不会将电热管损坏.
作者:王相勇;孟样武;王洪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性别的脉象、舌象特点.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778例健康在校生进行脉象测定,同时观察舌象,对不同性别的脉象、舌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数脉、细脉的出现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实脉的出现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脉位、脉力、脉势、脉率等方面比较,男女有明显不同,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脉型、节律方面比较,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脉象表现明显不同,其实践与中医理论相符.
作者:刘东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与脑脊液置换对SAH(Subarachnoid hemorrhage,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SAH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1例,分别行腰大池引流和脑脊液置换,经过7天的治疗后,比较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脑脊液廓清时间、CVS(cerebral vasospasm,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脑积水发生例数以及再出血的发生例数、Glasgow预后评分.结果:腰大池引流术在改善患者头痛、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廓清时间、脑积水和US的发生以及预后方面优于脑脊液置换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大池引流术是治疗SAH的适合技术.
作者:苗治国;吕聪枝;赵高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补法的具体内容甚多,既有补益气血阴阳的不同,又有分补五脏之侧重,但较常用的治法分类仍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为主.
作者:李黎华;汪磊;叶绘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全面了解我省三所中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我省二所中医院600名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较强烈.
作者:于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9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解血栓等作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与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相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建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寒战是机体在受到冷的刺激的情况下骨骼肌在应激性作用下的剧烈的短时间无法控制的收缩,节律在为9~11次/分范围内.骨骼肌在收缩的时候会消耗ATP产生热量,这样就起到了御寒的作用.而诱发寒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探讨和分析麻醉后寒战的相关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
作者:周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发生褥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骨科发生褥疮患者按诺顿评分法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法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易患褥疮者进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褥疮产生的苗头,便于针对性采取预防护理措施.结论:褥疮重在预防,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提高褥疮的防治效果.
作者:何燕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人群普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4021例进行11种肿瘤相关抗原物的普查.结果4021例中筛查出187例(4.7%)肿瘤标志物有升高,其中24例被病理学、内窥镜、影像学确认为早期或中期肿瘤.确诊肿瘤人数占总普查人数0.60%.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适用于人群普查.
作者:潘慧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PVP联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VP联合药物治疗16例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做好术前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指导功能锻练及健康宜教,观察疗效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2天内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均能行走.结论:小剂量骨水泥PVP联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微创、能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可提高骨密度,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菊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鼠疫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并且列于我国传染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之首.该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危害大,世界各国广泛重视.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作者:于光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治疗的现象愈发普遍,使得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成立成为必然.专科护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通过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院内进修、专科护理会诊以及定期督导等方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各项糖尿病护理治疗活动.通过糖尿病治疗小组的建立,使全院护理人员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覃淑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突发性耳聋中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耳科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7%(33/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4/3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伴随耳鸣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较好,其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向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手术治疗5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来评定.结果:45例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其中有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良率为88.9%.结论:股骨远端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术中解剖复位、术后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振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将62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包括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妇科恶性肿瘤骨髓抑制的程度.
作者:蒋卫清;胡文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艾滋病是人类二十一世纪面对的大威胁之一,它给社会、医学以及心理上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了之前人类的预料.临床上,艾滋病病人不仅需要躯体上给予强有力的干预治疗,其情志上的治疗尤须应予以关注.
作者:李彦熙;胡志敏;王红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蝎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36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2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并给予适量洋地黄、足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病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在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方振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