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珏进;廖志强;黄汉光
目的 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探讨脑脓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 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脓肿好发于青壮年,血源性和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趋增高,CT 检查是脑脓肿主要的诊断方法.结论 对于脑脓肿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方案,立体定向手术可作为脑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森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观察单独外用联苯苄唑乳膏对各种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48例门诊病人外用治疗.结果 治疗1 周后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各种皮肤真菌病疗效显著.
作者:曹雪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优越性.方法 将200 例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100 例,A 组腰硬联合组,B 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下降发生时间A 组明显早于B 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诱导时间与B 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用急症剖宫产.
作者:王倩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而静脉采集生化血又为诊断提供很重要的依据,在3 个月内采用了硝酸甘油热敷,成功静脉穿刺83 例,采血23 例,达到节时目的,为治疗抢救赢取了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宋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麻风病患者与ABO 血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维吾尔族麻风病的患者手术前检查时鉴定ABO血型.结果 56例麻风病患者的ABO 血型分布为A 型16 例,型22 例,O型 13 例,AB型5 例.讨论:维吾尔族麻风病的发病可能与ABO 血型有关,男性多于女性.B型个体易患麻风病的可能.
作者:库热西江·托呼提;帕丽旦·库尔班;哈力克·依米提;哈木拉提吾甫尔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联合滥用消炎止痛药的不良影响要比单一使用其中一种为大,而且不易引起注意,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广泛性.分析消炎止痛药几种不适当的组合使用方式,列举典型病例,讨论联合滥用抗炎止痛药的三种主要不良后果及始因,提出提高基层医师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保障、监督设想,对规范基层医师的医疗行为,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低级的医疗失误,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有较大意义.
作者:彭玲梅;马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哺乳是乳房基本的生理功能,正确护理乳房可以使乳头凸出,便于宝宝吸吮,围产期尤其要做好乳房护理,为母乳喂养创造有利条件.乳房疾病是女性的多发病,注意孕产期乳房保健,可以减少乳房疾病的发生,降低乳腻腺癌发病的可能.孕期乳房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哺乳有重要作用.如孕期不注意护理,产后可发生乳头凹陷、乳头破裂、乳汁淤滞、乳腺炎、乳腺肿瘤等,影响母乳喂养并危害母亲的健康.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为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 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2 组,即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 人,对各组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的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恐惧、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能明显提高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勤;姜瑞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检索近年来有关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改善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药物制剂稳定性改善的方法,供学习和参考.
作者:惠秋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专科学生时期是成熟人格的第二次诞生期,第二时期所要得到的社会支援和外因影响比母胎时的第一次诞生期更为重要.因此,加强专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专科学生形成正常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曲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抽查我院门诊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对中成药使用方法错误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12月门诊处方1200张,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合理用药表现在:辨析病证不明确,临床诊断与药物适应症不符,配伍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超疗程用药.结论 中成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应该加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李荣;蒋英蓝;曾敬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活血胶囊的药理作用,分析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 例,观察组采用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15 例,显效14 例,有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7 例,显效16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倦怠嗜睡3 例,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活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测量和比较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2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抑郁症患者及22 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VP 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为(98±42)ng/L,抑郁症组 (66±34) ng/L,其血浆 AV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252±47) ng/L,均有显著性差异( t= 7.84,t = 10.42,P 均< 0.01);且抑郁症组 AVP 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组,有显著性差异(t= 2.73,P < 0.01).结论 精神分裂患者组和抑郁症组的AVP 水平均低于正常.
作者:范文艳;张疆莉;尹雅玲;李鹏;王歌;张小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①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上皮型粘附素(E-cadherin,E-cad)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胃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②方法本实验以54 例胃腺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11 例胃粘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MMP-9 和E-cad 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③结果胃腺癌组织中MMP-9 表达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E-cad表达阳性率42.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MMP-9及E-cad 在胃腺癌中的表达都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④结论免疫组化检测MMP-9 和E-cad 蛋白的表达可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刘爱东;吴晓璐;张国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文就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术后病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七氟醚和异丙酚对于老年人行腹部手术之后的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腔镜下腹手术ASAⅠ-Ⅱ级的老年患者42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1 例.分别予以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维持.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术后1,3,6h 的MMSE 评分方面均呈现明显的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的S100β蛋白的测定值虽然有下降,但是较测定基础值仍有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和七氟醚均可以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障碍.七氟醚对于认知功能影响更大,且持续时间也更长.血清中S100β蛋白的浓度和早期POCD 的发生有着一定相关性.
作者:肖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与普通治疗方法治疗克雷式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L 将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90例克雷氏骨折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组复位加小夹板固定配合内服外用中药,再结合传统手法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结论 治疗组复位加小夹板固定配合内服外用中药,再结合传统手法治疗的疗效比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的效果好.
作者:李亦明;邹艳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23 例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云南白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nva1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指标.通过指标值评价云南白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结果 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前后各项指标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该药能抑制比格犬牙龈炎菌斑的形成,且减轻牙龈炎症症状和炎细胞的聚集,证实云南白药在临床上治疗牙周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洪璋;毛小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全自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方法:100 例健康体检者用全自动血压计与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测量结果.结果:两种血压计测量的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舒张压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血压计的应用有限定性.
作者:李惠斌;刘洪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离子导入法和化学促渗剂对大分子生物药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利用水平双室扩散池的方法,以鲑降钙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导入法、化学促渗剂氮酮法以及二者并用对鲑降钙素经皮给药进行促渗.结果 采用氮酮-离子导入并用、离子导入、氮酮对降钙素经皮促渗时,降钙素的累积透过量分别是其被动扩散的11.9倍、8.7倍、1.6倍.结论 几种方法对鲑降钙素均有促渗作用,其中离子导入与氮酮并用时,对鲑降素的促渗作用为显著.
作者:王双侠;王广慧;李贺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