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刘杰;张艳辉;李丹丹;刘晶;杨元元
目的 对比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病人112例,对所有病人进行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采用单独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单独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及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3种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再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冠心病病人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两种单独诊断方法对单支病变冠状动脉和多支病变冠状动脉的检出率.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与单独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单独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特异性高于单独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单独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检出率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联动态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检出率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显著优于单独诊断方法,而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痛的检出率伴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提高.
作者:唐娟;仲崇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评价眼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文文献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文文献检索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文献检索从建库到2017年3月31日,语种为中英文.纳入眼针加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或口服药治疗比较治疗失眠或不寐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效应模型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的Meta分析采用倒漏斗图对发表偏倚的存在进行检验.结果 共纳入8项,涉及研究675例失眠病人,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部分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95%可信区间(95%CI)为1.29[1.13,1.48];中医证候积分均方差(MD) (95% CI)为-2.86[-3.44,-2.28];失眠疗效RR(95% CI)为1.20[1.06,1.3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MD(95% CI)为-2.55[-3.53,-1.58];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RSS)评分MD(95% CI)为-2.84[-3.81,-1.88].描述不良反应的1项研究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均症状轻微且治疗结束停药后好转,未提及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眼针治疗失眠可提高中医证候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降低睡眠状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失眠疗效.
作者:刘光辉;白丽;王恩龙;王洋;张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观 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电重构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随机分为心脉隆注射液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4只.心脉隆注射液组以心脉隆注射液5 mg/kg每日08:00、16:00耳缘静脉输注给药5d.生理盐水组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耳缘静脉输注给药5d.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分别测量两组家兔心房快速起搏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然后以600次/min的频率对两组家兔分别进行快速心房起搏,测定起搏6h后的AERP.结果 生理盐水组快速起搏6h后AERP200和AERP150较起搏前缩短,与基础状态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注射液组快速起搏6h后AERP200和AERP150较起搏前无明显缩短,与基础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快速起搏可以使心房发生电重构;心脉隆注射液可以预防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房电重构.
作者:李凤德;赵玲;尚艳菲;夏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奈必洛尔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ADMA16μmol/l培养HUVECs24h,不加或加入阿替洛尔20 μmol/L、奈比洛尔(5μmol/L、10 μmol/L、20 μmol/L)预处理1h.0.25%胰酶消化细胞,获取细胞悬液,离心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提取HUVECs总RNA,用RTPCR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表达.结果 ADMA16μmol/L刺激HUVECs 24 h后,上清液NO含量和NOS活性降低,eNOS mRNA表达下调.奈比洛尔可剂量依赖性抑制ADMA所致的上述损伤.阿替洛尔对ADMA诱导的损伤无显著改善.结论奈必洛尔可保护ADMA诱导损伤HUVECs.
作者:殷莎;魏泽卉;张飞;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冠心病(CHD)病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维吾尔族、汉族女性CHD病人共180例(汉族110例,维吾尔族70例)及年龄、性别和民族相匹配的健康女性100名(汉族60名,维吾尔族40名),并采用微测序(SNaPshot)检测技术检测研究对象TGF-β1的rs1800469、rs2241715、rs480345、rs8110090、rs8105161、rs2241716、rs 1800470、rs1800471基因分型,分析其在维吾尔族、汉族女性CHD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GF-β1的rs8105161、rs2241716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雏吾尔族、汉族女性冠心病病人比较,rs8110090、rs8105161、rs1800471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基因rs8105161、rs2241716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女性冠心病发病有关联,rs8110090、rs8105161、rs180047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间有差异.
作者:古丽葛娜·萨吾尔;阿热依·贾尔肯;蔡流红;王晓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4例重症瓣膜病痛人,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15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病人均在术前调整心功能后进行外科手术置换或瓣膜修复.术后在气管插管拔除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托伐普坦组采取托伐普坦15 mg/d口服替代常规利尿剂,对照组仍行袢利尿(呋塞米)进行利尿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尿酸变化、不良心血管病事件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托伐普坦组24 h尿量数值较对照组数值增加[(2 3582±496.1)mL与(1 1523±534.7)mL,P<0.01],B型利钠肽(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256.3±215.4) pg/mL与(386.1±244.8) pg/mL,P<0.01].治疗后,托伐普坦组血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39.1±2.79) mmol/L与(133.4± 5.84) mmol/L,P<0.01],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降低[(320.5± 179.4) mmol/L与(407.5±220.7)mmol/L,P<0.01].治疗后,托伐普坦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增加[(36.7±7.1)%与(3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伐普坦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托伐普坦能有效改善重症瓣膜病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恢复状况.
作者:许万紫;王东进;曹海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1只新西兰白兔分为3组: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出血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各27只.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应用二次注血的方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记录造模成功后24h白兔行为评分.通过股静脉抽取各组白兔血液标本进行内皮素1检测.应用干湿法检测脑组织水肿,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出血组和治疗组行为评分、脑组织水含量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出血组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出血组和治疗组内皮素1、水孔蛋白4和半胱天冬酶3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治疗组较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够通过抑制内皮素1、水孔通道蛋白4和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水肿和神经元坏死,改善早期脑损伤及预后.
作者:张秀峰;刘宏;王静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通常为情志方面的表现,这严重影响了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对病人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用理气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杜杨文;刘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分析近5年来的蛋白激酶Cε(PKCε)-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总结PKC£-Nampt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根据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提出PKCε-Nampt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重点和方法,为脑缺血的线粒体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胡华;刘杰;张艳辉;李丹丹;刘晶;杨元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易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TOLL样受体4(TLR4)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识别配体后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启动相关因子的表达,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氧化应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NLRP3炎症小体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针对TLR4及相关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可能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使其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以及诠释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机制的新内容.
作者:唐新淼;陈瑜;张腾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脑血管事件相关的死亡率约占全球总死亡率的30%,其中约有50%的心血管事件和卒中事件都是由原发性高血压直接引起[2-3].近年来,西药在降低血压,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4],但同样也面临药物副作用明显、血压波动较大、停药后血压反弹等问题[5-7].中医药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得到重视.
作者:马金辉;蔡玉芬;宋然;史大卓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PR)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87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HRP病人中医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55例(29.4%),痰浊壅盛证49例(26.%),痰瘀互阻证44例(23.5%),气虚血瘀证39例(20.9%).不同病程组的证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4,P=0.003).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的病程明显延长(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浊壅盛证收缩压、总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痰瘀互阻证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β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血瘀证β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分布以阴虚阳亢证病人多,随着病程延长,痰浊壅盛证和痰瘀互阻证的比例逐渐增加,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β2微球蛋白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陶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既往病史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200例,分析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结果 急性脑梗死瘀热证在所有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高,达61.5%,其次为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分别占16.0%、7.5%、6.0%.但4种证型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痛、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瘀热证为急性脑梗死发病高危证型.
作者:毛文晴;严锋;徐重白;刘红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利心冲剂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采用利心冲剂进行干预实验,将心力衰竭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心冲剂低剂量组及利心冲剂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利心冲剂低剂量组给予利心冲剂20 g/kg;利心冲剂高剂量组给予利心冲剂40 g/kg.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3个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细胞中磷酸肌酸(PCr)含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利心冲剂低剂量组及利心冲剂高剂量组PCr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利心冲剂高剂量组PCr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利心冲剂治疗组Sir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心冲剂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利心冲剂治疗组中PGC-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心冲剂组PGC-1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利心冲剂可改善心肌三磷酸腺苷(ATP)的传输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其作用机制与增加Sirt1的活性进而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相关.
作者:於悦;高想;陈珏;卞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无复流及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无复流情况、IL-6、Cys-C、Hcy、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心肌无复流率为6.35% (4/63),低于对照组的25.40% (1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Cys-C、Hcy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8.76±6.04) ng/l与(59.35± 7.32) ng/L,(0.53±0.06) mg/L与(1.15±0.14)mg/L,(5.79±0.71) μmol/L与(12.24±1.5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55.20±6.93)%与(51.23±6.45)%,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30.21±3.76) mm与(34.59±4.19) mm,(46.31±5.65) mm与(50.76±6.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9张与26.98%,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无复漉,降低IL-6、Cys-C、Hcy,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秦立;赵莹;张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简便安全、方法独特、适应广泛、疗效稳定的特点,对目前临床针灸治法进行归纳、阐述及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云;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痛人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血栓通治疗组(C组)及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组(D组),各33例.A组脱落3例,B组和C组均脱落2例,D组脱落1例.A组进行抗凝、降低颅内压、稳定血压和血脂、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C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栓通,D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分别于入院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Hcy及hs-CRP水平.结果 D组总有效率为90.63%,分别高于A组、B组及C组的60.00%、80.65%、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及C组(P<0.05),ADL评分、MAS评分均高于A组、B组及C组(P<0.05);治疗后D组血清Hcy及hs-CRP均低于A组、B组及C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可一定程度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血清Hcy及hs-CRP水平,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促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黄艳君;邹欣;孙函林;张中念;董明;肖黎黎;刘倩;舒鑫;王丽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心脏缺血缺氧导致的T管重构是引起胞内Ca2+紊乱的重要机制.主要就T管系统以及桥接整合因子1(BIN1)、2型junctophilin蛋白(JP-2)、窖蛋白-3(caveolin-3)等T管重构相关蛋白对心肌细胞Ca2+调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慧洋;娄利霞;吴爱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予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末、第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第6周、第3周HAMD和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6周末HAMD和HAMA评分与治疗第3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6周、第3周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与4.54%,P>0.05).结论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有增效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王宏杰;朱陵群;马超;徐薇薇;陈冬霞;陈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入院7d内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血压变化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人130例,测量病人7d内24h动态血压,采集每2h的血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判断入院30d后病人预后情况;根据GO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好组(GOS评分4分~5分)及预后差组(GOS评分1分~3分);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7d白天SBP和DBP均值、7d夜间DBP和SBP均值以及7d昼夜规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急性期病人7d血压逐渐下降,两组第7天血压比第1天血压明显下降(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B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低,入院白细胞计数高,出血量大,基底节出血是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能全面了解血压的变化规律,病人入院时病情严重、入院时SBP均值、基础出血量大等因素与病人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张志国;龙飞;夏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