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远;徐超
探讨冠心病病理机制及瘀毒理论,提出中医药干预作用可能通过NRG-1/ErbB2信号通路来完成,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痛心绞痛提供新思路.
作者:秦琦;王有雪;左芳;董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只正常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试验组(59芪参益气滴丸),每组40只.造模成功24h后迅速断头取心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UNEL测定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试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试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能力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L-6水平表达明显升高,TNF-α表达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试验组IL-6表达明显降低,TNF-α表达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和抗细胞凋亡来实现保护作用的.
作者:孙丽霞;姬延平;苏军;牛红梅;宋秀芝;张素文;张振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予替格瑞洛治疗.于治疗后评价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发生率、炎症因子变化水平、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MA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试验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用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氯吡格雷具有优势.
作者:牛亚飞;尹倩;张兰;张冬亚;安鹏月;段立楠;李立卓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分析冠心痛介入治疗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术后再狭窄.近年来,医务工作者致力于防治术后再狭窄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研究从药物与介入治疗综合、改进支架材料、免疫、基因及中医药等方面阐述防治冠心痛术后再狭窄问题,为临床干预治疗术后再狭窄提供客观证据和治疗思路.
作者:姚雯;赵金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长期置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高龄心脏起搏器置入病人36例,根据置入不同类型分为单腔起搏组(n =18例)和双腔起搏组(n=18例);选取同期无明显心脏疾病的高龄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单腔起搏器置入后LVEF水平较置入前降低,LVEDV较置入前升高;且单腔起搏器治疗后LVEF、LVEDV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腔起搏器置入后LVESV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单腔起搏器置入后LVE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腔起搏组、双腔起搏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健康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置入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置入双腔起搏器对病人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临床应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类型.
作者:桑小闯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中医体质与血清谷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纳入研究对象采取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别检测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血清中谷氨酸相对含量,并进一步比较不同中医体质病人间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维吾尔族病人的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中医体质类型的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谷氨酸相对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病例组以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病例组中证型间比较维吾尔族病人的气虚质、气郁质上升;阴虚质、阳虚质下降;同中医体质类型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病人谷氨酸相对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与维吾尔族间血清谷氨酸相对含量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新亭;陈军虎;刘佳;李捷;刘婷;刘远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1 资料病人,女性,60岁,主因睡眠障碍9年余,加重2月于2017年2月13日入院.现病史:病人9年来间断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来后再次入睡困难,上床后肢体不自主抖动,以下肢为主,经下地活动后症状有所好转,可再次入睡,再次入睡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伴第2日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不伴耳鸣、听力下降、小便次数增多、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帕罗西汀片1片1日1次”“苯海索片,必要时(肢体活动障碍)服”,1年前上述药物效不著,遂给予加用氯硝西泮片3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1年,效尚可,近2月余上述症状加重,遂来诊,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病人自发病以来,睡眠差、精神差、食欲差,小便正常,便秘.
作者:张素美;李伟荣;徐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介绍心与脾胃位置毗邻及经络、五行、功能等的相关性,阐述“心胃同病”“心胃同治”的理论基础;强调调理脾胃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地位;结合临床病例,验证“心胃同治”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赵文婷;刘玉平;余家玉;赵笑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从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培养鉴定并分离提取高纯度的神经胶质瘤干细胞,观察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活性,为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取术中的胶质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合有神经生长因子和双抗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传代,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应用染色体核型检查及分析神经胶质瘤干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提取的CD133+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纯度.结果 ①培养出神经胶质瘤干细胞,传代后仍能很快形成细胞球样结构,且形态与原代大致相同.②悬浮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Nestin、CD133染色阳性,而培养皿底部贴壁的细胞Nestin、CD133染色均呈现阴性.③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干细胞球的细胞核染色体均为非整倍体,即异倍体,且其中有部分染色体呈现断裂现象,染色体上存在部分基因片段的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Y,-10,del(5) (p15),del(16) (p;q).④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出的CD133+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经过流式细胞仪测得纯度为(86.83士5.12)%.结论 经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染色体核型检查及分析终鉴定为人脑神经胶质瘤干细胞,并且诱导分化成功,成功分离出高纯度的CD133+神经胶质瘤干细胞.
作者:李侠;秦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对1例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基因诊断,以提供康复指导和遗传咨询.方法 采集患儿病史,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目标序列捕获,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法对发现可能存在的致病突变进行家系成员验证,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 患儿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发作性呼吸急促,有水平眼震,生长发育迟缓,发育商低下,手足多指(趾)畸形,颅脑核磁共振(MRI)提示“磨牙征”“中线裂征”“高脚酒杯征”.暂无肝肾功能及视网膜异常.患儿C50ff42基因检测到3个杂合突变,分别是c.7351G>A(p.V24511)、c2315T>C(p.L772P)和c.8852_8855del(p.R2952Cfs*17),通过PCR结合Sanger测序法证实前两个错义突变来自其父亲,其母亲该位点无变异,第三个移码突变来自其母亲,其父亲该位点无变异.结论 Joubert综合征在婴幼儿时期可表现为异常呼吸,肌力肌张力异常,发育迟缓,头颅MRI表现为特征性“磨牙征”;结合临床病史和遗传学检测结果可推测C50ff42基因的c.7351G>A(p.V2451I)、c.2315T>C(p.L772P)和c,8852_8855del(p.R2952Cfs*17)杂合突变可能是该Joubert综合征的分子病因.
作者:杨杰;梁松;吴兆芳;陈莉;姜琨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接诊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急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血浆NT-proBNP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尿量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内皮素-1、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1和NT-proBNP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病人的内皮素-1和NT-proBNP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宏达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丹蒌片治疗冠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冠心痛(痰瘀互结证)病人197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98例采取阿司匹林十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9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较对照组79.59%高(P<0.05);血清sPLA2、LP-PL、ox-LDL、MCP-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WHOQOL-100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采用丹蒌片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陈金锋;雷忠义;刘超峰;范虹;武雪萍;于小勇;雷鹏;王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降脂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8月-2015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血通络降脂方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血脂变化和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底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降低,高密底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G、LDL-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降脂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巧稚;逯金金;蔡玲玲;范宗静;匡武;崔杰;李冬;张婧倩;周鹍;李岩;万洁;林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调脉饮及拆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肌L型钙通道β2亚基(LTCCβ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脉饮全方组(全方组),凉血清热主要功效组(凉血组)、益气养心辅药功效组(益气组)、行气通脉辅药功效组(行气组)、胺碘酮组(西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d后予乌头碱,观察各组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取左心室心肌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全方组、西药组出现室性早搏(VPB)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全方组、凉血组、西药组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死亡(CA)时间均延长;全方组、凉血组、西药组心肌L型钙通道β2亚基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调脉饮全方组及凉血组可减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降低心肌LTCCβ2表达.
作者:苏敬泽;韩垚;魏执真;孙文;秦田雨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循环miR-146a水平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46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病人检出冠心痛102例,检出率为41.46%,冠心病组miR-146a表达量为2.209±0.636,非冠心病组miR-146a表达量为1.586±0.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25,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不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冠心痛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影响亚临床甲状腺减退症病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LDL-C≥3.12 mmol/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10 mlU/L、miR-146a是影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miR-146a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Cut-off、AUC和95% CI分别是62.75%、82.64%、2.06、0.767和0.709~0.818.结论 miRNA-146a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miR-146a水平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何雨峰;李宁侠;董恒利;李建华;武建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温阳利水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揭示温阳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低剂量组和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大鼠血浆脑钠肽(BNP)、可溶性ST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及温阳利水方两组的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均下降,LVEF值均升高;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相比,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均下降,LVEF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两组的CRP、IL-6、TNF-α的表达均有所降低,且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低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两组的SOD、GPX、HO-1的表达均有所升高,且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利水方可以通过降低心力衰竭大鼠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SOD、GPX、HO-1的表达水平,来降低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的指标,升高LVEF值,从而保护心肌,终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
作者:蔡娟;郑晓丹;姜卫东;高想;倪卫兵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医院体外反搏模式与社区体外反搏模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6年11月门诊150例失眠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各50例.A组转诊到医院下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14d体外反搏治疗,B组在医院接受14d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治疗14d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3组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14d和治疗结束1月后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体外反搏模式较医院体外反搏模式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
作者:黄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在冠状动脉瘘手术前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26例冠状动脉瘘病人双源CT特征,对比术前以及术后瘘口直径.结果 26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瘘口均成功封闭.治疗前,CT、造影技术测量的冠状动脉瘘宽直径、瘘口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种方法测量瘘口均消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病人31处冠状动脉瘘,左前降支(LAD)的肺动脉(PA)动脉瘘常见占有48.39%,PA引流多见,占80.65%.结论 双源CT可有效判断瘘口的位置,测量瘘口直径,诊断合并证,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瘘治疗以及术后随访.
作者:张桂智;黄仕颖;吕俊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西药联合运动康复及参草通脉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相关标准的6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减西药增加参草通脉复方,用药治疗14d,并引入运动康复方案开展治疗.根据方案进行90d治疗,在治疗90d后对比两组病人Lee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相应治疗90d后,观察组Lee积分为(1.31±1.03)分,优于对照组的(2.69+1.78)分(P<0.01);治疗90d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为(66.95±6.69)分,优于对照组的(52.75±10.58)分(P<0.01);治疗90d后观察组射血分数为(63.07±3.06)%,优于对照组的(55.56±5.36)%(P<0.01).结论 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康复及参草通脉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脑梗死,可有效提升病人生活质量,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雪;张艳;礼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各血脂指标,尤其是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ApoB/A1比值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持续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初始、第4周、第8周、第12周给予脂餐负荷,于空腹、脂餐负荷后2h、4h、6h、8h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ApoB含量,计算LDL-C/HDL-C、ApoB/A1比值,同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情况.结果 TC、LDL-C、HDL-C、LDL-C/HDL-C比值水平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任一时间均呈上升趋势(P<0.05),脂餐负荷前后变化不大(P>0.05).TG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呈上升趋势,4周内,达峰时间约为餐后2h,8周后其高峰延迟至餐后4 h(P <0.05).ApoA1水平在8周内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8周后则呈直线上升趋势(P<0.05),8周内脂餐负荷前后变化不大,8周后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时间约为餐后4 h(P >0.05).ApoB水平随着动脉硬化进展呈升高趋势(P<0.05),谷值时间在4周内约为餐后8h,8周后则前移至餐后6 h(P >0.05).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ApoB/A1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时间约为第8周(P<0.05),8周内脂餐负荷前后变化不大,8周后以脂餐负荷后4h低(P>0.05).结论 餐后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以TG为著,其在餐后2h~4h可达高峰.除了传统的血脂监测指标外,ApoB、ApoA1及其比值在预测动脉硬化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靳春荣;武美珍;侯清濒;白淘;王健;李思进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