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起;赵德英
目的 观察葛酮通络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给予葛酮通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头晕、失眠、认知功能及安全性指标评定及检测.结果 ①治疗12周后,试验组头晕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2周后,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12周后,试验组失眠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失眠及认知功能下降方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症状,提高病人认知功能水平,改善睡眠,具备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李小军;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期高血压状态下使用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红细胞、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 kyoto(WKY)大鼠为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葛根素高剂量组80 mg/(kg·d)和葛根素常规剂量组40 mg/(kg·d),给药10周,检测血常规、肝肾功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红细胞数量、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量(P<0.05或P<0.01),氯沙坦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氯沙坦钾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尿素氮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葛根素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下降趋势;常规剂量葛根素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给药对高血压损伤的肝肾功能、红细胞有保护作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溶血反应.
作者:施伟丽;徐浩;丛伟红;陈可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劳力性心绞痛病人80例,按照1∶1配比分段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等疗效.结果 试验组缓解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82.5%,优于对照组的75.0%、72.5%、65.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建昌;曾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病人因感冒后发热、头痛6 d入院.入院前于外院行头颅CT正常,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药物治疗3 d发热减退,但头痛继续加重.入院后行脑脊液检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行头颅MRI平扫+MRV检查后,更正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予抗感染、脱水及抗凝治疗,3周后病人头痛消失痊愈出院.出院3个月后复诊,病人意识清楚,无头痛、发热,复查头颅MRI平扫+MRV正常. 结论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低及接诊医生思路狭窄是导致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人,应拓宽诊断思路,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可防止或减少其误诊.
作者:肖展翅;左鹏;李钢;陈洪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老年病人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治疗;心脉隆注射液治疗组39例,心脉隆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200 mL或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滴注,08:00和16:00各一次.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糖尿病合并CHF老年病人的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作者:尹丽;刘雷;庞小华;吴中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痰瘀互结证为其典型证型.本研究介绍董波教授自拟中药汤剂三合理心汤联合穴位埋针,以内外同治、针药并举的理念,辨治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
作者:刘洋;董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积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水平,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治疗后两组头痛、胸闷、眩晕、心悸怔忡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H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提高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病人的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和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宇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统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人在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不良反应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清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
作者:房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心肌酶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检测心肌酶水平,评定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观察组在治疗两周后患儿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的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中的心肌酶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观察组普遍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4,P<0.001).结论 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患儿体内心肌酶和T淋巴细胞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初步运用.
作者:周景兴;薛雄豪;朱翠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长期应用不同剂量红景天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方面相关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结扎SD大鼠左前降支冠脉造急性心梗的模型,随机分为6组: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MI+SALL、MI+SALM、MI+SALH),卡维地洛对照组(MI+CAVE),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灌胃给药干预56 d后超声评价监测心功能变化,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和全心重量指数(HW/BW),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取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利用HE 染色,Masson 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心肌纤维化面积、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值.利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的信号分子DVL-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MI组LVEF、LVFS值明显下降(P<0.01),LVIDS上升、HW/BW值较高(P<0.05),LVW/BW值则处于低水平(P<0.01);灌胃后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域室壁总体变薄.HE染色结果显示,左室病理生理学改变显著;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梗死周边区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心肌胶原面积较大;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有明显Ⅰ型、Ⅲ型胶原的沉积;梗死周边区Wnt /β-catenin Pathway中的关键性信号蛋白DVL-1和β-catenin呈现高表达水平(P<0.05).与MI组比较,各治疗组可见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肌原纤维溶解;其中MI+SALM组LVEF和LVFS、LVW/BW值上升,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P<0.05),MI+SALL组和MI+CAVE组心肌胶原面积、Ⅰ/Ⅲ型胶原比值明显下调(P<0.01),LVEF和LVFS、LVW/BW值明显升高(P<0.01),DVL-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ALH组心肌胶原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P<0.05).各组体重变化及HW/BW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治疗干预下,应用小剂量的红景天苷优于中高剂量,能显著改善实验大鼠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这一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控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作者:马杰;梁晓鹏;郭彩霞;陆培培;兰玥;马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冠心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4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6例(冠心静胶囊,口服,4粒/次,3次/日,早、中、晚服用),对照组112例(参芍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早、晚服用;参芍胶囊模拟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1次,中午服用).疗程4周,比较两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对冠心静胶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愈显率、总有效率,中医单项症状疗效(主症:胸痛、胸闷,次症:气短、神疲乏力、心悸)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单项症状(次症:面色紫暗)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试验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一般体检指标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冠心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症候疗效显著,且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范红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心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15%~26%[1],其中71.5%的心源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所致.AF病人发生AIS的风险比一般人高5倍[2],其中绝大多数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有研究认为心房颤动致缺血性卒中病人本身出血转化风险高,30%~50%的脑栓塞病人会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因此临床上对于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CCE)病人进行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疑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颅内动脉瘤(rat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As)的发生率为6.6%[3],正常人群为3.6% ~ 6%[4].
作者:苏文婷;牛争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MicroRNA-101(miR-101)、L型钙通道β2(L-type calcium channel β2 Subunit,CACNB2)及钠钙交换体(NCX)在房颤(AF)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筛选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就诊的100例AF病人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n=100);同时选取100例正常病人作为空白对照组(n=100).试验时,分别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eal-Time quantity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右心耳组织中 miR-101和CACNB2、NCX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miR-101 与CACNB2、NCX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阐述 miR-101 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可能机制及临床检测意义. 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房内径(58.9±7.2)mm,大于对照组(37.9±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时荧光定量 PCR结果表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microRNA-101表达量(0.620 7±0.132 1),较正常病人(2.310 0±0.342 2)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CACNB2、NCX通道mRNA表达量(1.980 0±0.315 1,1.802 7±0.281 1),较正常病人(0.752 6±0.383 0,0.602 1±0.291 1)表达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CACNB2和NCX蛋白的表达水平(1.36±0.18,1.46±0.12)均较正常病人(1.10±0.25,1.06±0.21)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 miR-101的表达水平与AF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ACNB2、NCX通道是miR-101的靶向调控位点,参与AF的发生.
作者:李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中药组、高脂+他汀组,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药12周后,观察各组间小鼠血浆胆固醇、胆汁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高脂饮食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有关肝脏HMG-GA还原酶(HMGR)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有末端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高脂模型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组小鼠肝脏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 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胆固醇,增加粪便中次级胆汁酸的浓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肠细胞ASBT基因表达以及上调肝脏BSEP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奇恒;苏继源;丁茹;贺治青;梁春;吴宗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西医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改善症状,但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存在明显毒副作用,甚至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其应用具有明显局限性.中医近年来通过整体调整、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对国内治疗室性早搏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与梳理,对更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易文慧;白洋;冯志博;白瑞娜;李立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沙市区高血压病病人病位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同时兼顾性选择病人现居住地属于长沙市五个行政区共146例,根据证素调查表结果,分析长沙地区高血压病病人病位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青年及中年病人以肝、脾为主;老年病人以肾、肝为主;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3级原发性高血压以肾、肝为主.病位证素组合以肝+肾>肝>肝+脾>脾+肾,证素组合为:两种证素组合>单个证素>三个证素>四个证素.结论 高血压病病素分布青年与中老年病人各有其规律.
作者:田梦影;谭元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远端神经元及骨骼肌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3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 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手术组行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行胸10完全脊髓损伤.在制成模型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观察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电镜下坐骨神经术后12周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崩解髓鞘板层清晰,术后24周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和无髓神经纤维12周后增多;腓肠肌光镜下术后12周局部肌细胞边界清楚,多数模糊,肌细胞核相对聚集,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术后24周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见有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电镜下运动终板术后12周突触皱褶和突触前后膜不可辨,突触结构紊乱,肌纤维明暗带清晰,z线不连续,高倍镜下突触皱褶未见,突触前后膜不可辨,可见类圆形突触小泡和细小颗粒,肌板结构清晰.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在形态上会发生规律性变化,12周后显著变化,24周后则毁损性改变.
作者:李毓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心力衰竭病人血浆N端心房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用硝酸异山梨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等方案治疗.治疗组40例,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R、LVEF、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恢复分级、心脏超声LVEF的增加、HR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润山;张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7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对象,选择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作为效应指标,采用Cochrane协作网免费提供的RevMan5.3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绞痛疗效OR[95%CI]2.89[2.29~3.64],P<0.000 01;心电图疗效OR[95%CI]2.34 [1.90~2.88],P<0.000 01;中医证候疗效OR[95%CI]3.29[2.61~4.16],P<0.000 01.三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作者:冯天琼;王东海;董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临床特点及静脉溶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MRI-DWI证实的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根据病情是否出现波动,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加重因素、应用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效果及90 d预后.结果 23例病人均于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非进展组6例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进展,进展组17例病人在发病初3 d内出现症状波动,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入院时及溶栓1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时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更重.进展组与非进展组90 dmR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展组病人预后良好占88.2%,非进展组的病人90 d全部预后良好.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多以运动受累为主要表现,73.9%的病人在发病初3 d内有症状波动,但经溶栓治疗,病人90 d预后良好,仍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作者:段洪连;杜会山;孟繁花;童燕娜;王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