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梦影;谭元生
目的 比较MicroRNA-101(miR-101)、L型钙通道β2(L-type calcium channel β2 Subunit,CACNB2)及钠钙交换体(NCX)在房颤(AF)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筛选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就诊的100例AF病人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n=100);同时选取100例正常病人作为空白对照组(n=100).试验时,分别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eal-Time quantity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右心耳组织中 miR-101和CACNB2、NCX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miR-101 与CACNB2、NCX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阐述 miR-101 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可能机制及临床检测意义. 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房内径(58.9±7.2)mm,大于对照组(37.9±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时荧光定量 PCR结果表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microRNA-101表达量(0.620 7±0.132 1),较正常病人(2.310 0±0.342 2)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CACNB2、NCX通道mRNA表达量(1.980 0±0.315 1,1.802 7±0.281 1),较正常病人(0.752 6±0.383 0,0.602 1±0.291 1)表达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CACNB2和NCX蛋白的表达水平(1.36±0.18,1.46±0.12)均较正常病人(1.10±0.25,1.06±0.21)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 miR-101的表达水平与AF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ACNB2、NCX通道是miR-101的靶向调控位点,参与AF的发生.
作者:李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期前感染和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诊初发脑梗死病人22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选择就诊的非脑梗死病人220作为对照对象,将入选病人根据发病前是否有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回顾分析两组危险因素情况,对不同时间期前感染和急性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发病前无感染病人相比较,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感染到脑梗死发病的时间分为1 d~3 d感染组、4 d~7 d感染组、8 d~14 d感染组和15 d~28 d感染组,针对脑梗死和非脑梗死病人感染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病人发病前1 d~3 d感染组和发病前4 d~7 d感染组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前感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是脑梗死发病的诱发因素,特别是近期感染,临床应加以重视,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较多的病人注意预防感染发生.
作者:黄华生;韦仕荣;潘鹏克;高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西医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改善症状,但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存在明显毒副作用,甚至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其应用具有明显局限性.中医近年来通过整体调整、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对国内治疗室性早搏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与梳理,对更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易文慧;白洋;冯志博;白瑞娜;李立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化痰通腑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化痰通腑法治疗,治疗前后均检测两组血清Hcy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Hcy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8%(P<0.05).治疗前Hcy水平与NDS评分明显呈正相关关系(r=0.683,P<0.05).结论 化痰通腑法联合常规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以及降低病人的血清Hcy水平.
作者:张元明;邹忆怀;耿昌;陈彦;吴宏生;冯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血脂异常的老年病人1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治疗一组81例口服立普妥20 mg/d,治疗二组82例口服立普妥30 mg/d,疗程6个月.将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组内比较,TC、LDL-C、HDL-C、TG及lM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二组优于治疗一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及肌酸激酶异常,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立普妥20 mg/d或30 mg/d对老年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血脂异常病人的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选择立普妥20 mg/d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白杨;伍莉枚;张子曼;肖瑜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诊介入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后是否抑制血小板聚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方法 选取40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第二日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ADP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率(IPA)小于50%,即考虑为氯吡格雷药物作用低下.将这4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一天两次;B组常规氯吡格雷75 mg,一天一次.在术后1周和1月时再次行TEG检测IPA,临床观察这1月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两组术后一天的IPA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IPA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的临床观察中两组均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并在药物安全方面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结论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与氯吡格雷相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显示了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常宇锋;卢清玉;刘庚;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2% vs 81.8%,P<0.05).结论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症,提高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卫亚丽;赵玉英;丁超;于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老年病人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治疗;心脉隆注射液治疗组39例,心脉隆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200 mL或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滴注,08:00和16:00各一次.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糖尿病合并CHF老年病人的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作者:尹丽;刘雷;庞小华;吴中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长期应用不同剂量红景天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方面相关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结扎SD大鼠左前降支冠脉造急性心梗的模型,随机分为6组: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MI+SALL、MI+SALM、MI+SALH),卡维地洛对照组(MI+CAVE),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灌胃给药干预56 d后超声评价监测心功能变化,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和全心重量指数(HW/BW),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取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利用HE 染色,Masson 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心肌纤维化面积、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值.利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的信号分子DVL-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MI组LVEF、LVFS值明显下降(P<0.01),LVIDS上升、HW/BW值较高(P<0.05),LVW/BW值则处于低水平(P<0.01);灌胃后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域室壁总体变薄.HE染色结果显示,左室病理生理学改变显著;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梗死周边区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心肌胶原面积较大;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有明显Ⅰ型、Ⅲ型胶原的沉积;梗死周边区Wnt /β-catenin Pathway中的关键性信号蛋白DVL-1和β-catenin呈现高表达水平(P<0.05).与MI组比较,各治疗组可见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肌原纤维溶解;其中MI+SALM组LVEF和LVFS、LVW/BW值上升,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P<0.05),MI+SALL组和MI+CAVE组心肌胶原面积、Ⅰ/Ⅲ型胶原比值明显下调(P<0.01),LVEF和LVFS、LVW/BW值明显升高(P<0.01),DVL-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ALH组心肌胶原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P<0.05).各组体重变化及HW/BW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治疗干预下,应用小剂量的红景天苷优于中高剂量,能显著改善实验大鼠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这一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控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作者:马杰;梁晓鹏;郭彩霞;陆培培;兰玥;马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山西大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阵发房颤)的病人101例,年龄46岁~85岁.随机分为3组,索他洛尔组(S组)32例、美托洛尔组(M组)28例和索他洛尔联合美托洛尔组(SM组)41例,应用24 h 动态心电图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间QTc间期比较,服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4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S组病人服药前与服药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和SM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M组、S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 vs 35.7% vs 80.49%,P<0.001),且SM组疗效优于S组和M组(P<0.05),S组优于M组(P<0.05).结论 小剂量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两者中任意一种,且联合应用可减小对QTc间期的影响.
作者:牛利红;李学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试纸法检测高血压病人微量白蛋白尿(MAU)的阳性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5月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病人236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18岁~45岁组,46岁~60岁组,61岁~79岁组,≥80岁组;按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分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ACEI)组和非ARB/ACEI组.所有入组病人依照诊断标准做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诊断.采集病人就诊时尿标本,采取试纸法检测,10 min内完成检测,采用比对色卡法判断病人微量白蛋白及肌酐水平.结果 ①MAU阳性总检出率为40.68%,男性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检出值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②18岁~45岁组尿微量白蛋白检出值明显高于61岁~79岁组(P<0.05);③非ARB/ACEI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检出值高于ARB/ACEI治疗组(P<0.01);④各中医证型MAU检出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结论 ①高血压病人MAU检出阳性率高达40.68%,重视高血压病人MAU的检测并定期复测,以评估和早期发现病人潜在的肾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②男性、青壮年病人MAU阳性率更高,可能与青壮年男性病人舒张压升高显著且控制达标率偏低有关;③使用ARB/ACEI降压治疗的病人,MAU阳性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该类药物的病人,进一步证实ARB/ACEI在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重视降压治疗方案中ARB/ACEI类药物的应用,提升降压治疗的内涵;④高血压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MAU阳性率高,阴虚阳亢证低,提示中医证型与MAU存在一定的关联,降压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药治疗,在降低MAU阳性率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计晓岚;潘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远端神经元及骨骼肌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3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 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手术组行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行胸10完全脊髓损伤.在制成模型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观察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电镜下坐骨神经术后12周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崩解髓鞘板层清晰,术后24周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和无髓神经纤维12周后增多;腓肠肌光镜下术后12周局部肌细胞边界清楚,多数模糊,肌细胞核相对聚集,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术后24周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见有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电镜下运动终板术后12周突触皱褶和突触前后膜不可辨,突触结构紊乱,肌纤维明暗带清晰,z线不连续,高倍镜下突触皱褶未见,突触前后膜不可辨,可见类圆形突触小泡和细小颗粒,肌板结构清晰.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在形态上会发生规律性变化,12周后显著变化,24周后则毁损性改变.
作者:李毓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7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对象,选择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作为效应指标,采用Cochrane协作网免费提供的RevMan5.3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绞痛疗效OR[95%CI]2.89[2.29~3.64],P<0.000 01;心电图疗效OR[95%CI]2.34 [1.90~2.88],P<0.000 01;中医证候疗效OR[95%CI]3.29[2.61~4.16],P<0.000 01.三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作者:冯天琼;王东海;董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心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15%~26%[1],其中71.5%的心源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所致.AF病人发生AIS的风险比一般人高5倍[2],其中绝大多数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有研究认为心房颤动致缺血性卒中病人本身出血转化风险高,30%~50%的脑栓塞病人会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因此临床上对于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CCE)病人进行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疑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颅内动脉瘤(rat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As)的发生率为6.6%[3],正常人群为3.6% ~ 6%[4].
作者:苏文婷;牛争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劳力性心绞痛病人80例,按照1∶1配比分段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等疗效.结果 试验组缓解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82.5%,优于对照组的75.0%、72.5%、65.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建昌;曾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病人因感冒后发热、头痛6 d入院.入院前于外院行头颅CT正常,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药物治疗3 d发热减退,但头痛继续加重.入院后行脑脊液检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行头颅MRI平扫+MRV检查后,更正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予抗感染、脱水及抗凝治疗,3周后病人头痛消失痊愈出院.出院3个月后复诊,病人意识清楚,无头痛、发热,复查头颅MRI平扫+MRV正常. 结论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低及接诊医生思路狭窄是导致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人,应拓宽诊断思路,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可防止或减少其误诊.
作者:肖展翅;左鹏;李钢;陈洪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心电图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1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心电图检查.观察病人的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表现情况、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91例病人中均具有胸痛症状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梗死部位主要位于前间壁和下壁以及前壁.经心电图检查,多在发病24 h内即表现出典型的心电图特征,相应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出现病理性Q波.91例中,共有54例出现ST段抬高表现,其中:①45例为ST段抬高、T波倒置、出现病理性 Q波;②9例为ST段抬高,胸前导联 R 递增不良;其余37例出现非ST段抬高表现:①28例为ST 段下移伴T波倒置或低平;②9例为ST 段正常,伴T波倒置或低平.具有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率为27.78%,显著高于具有非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的病人(5.4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发生之后,经心电图检查,可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后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心电图表现.具有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的病人具有更高的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可能,临床应积极予以综合性的分析判断.
作者:谢金玉;秦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中药组、高脂+他汀组,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药12周后,观察各组间小鼠血浆胆固醇、胆汁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高脂饮食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有关肝脏HMG-GA还原酶(HMGR)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有末端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高脂模型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组小鼠肝脏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 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胆固醇,增加粪便中次级胆汁酸的浓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肠细胞ASBT基因表达以及上调肝脏BSEP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奇恒;苏继源;丁茹;贺治青;梁春;吴宗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血清肌钙蛋白-T 0.05 μg/mL为界,把急性脑梗死病人170例分为两组,观察90 d.对照分析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 结果 入院时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认知障碍程度无明显差异.90 d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改善者较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oCA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有重要意义,发病急性期可协助判断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可作为预测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减退与否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兰起;赵德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期高血压状态下使用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红细胞、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 kyoto(WKY)大鼠为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葛根素高剂量组80 mg/(kg·d)和葛根素常规剂量组40 mg/(kg·d),给药10周,检测血常规、肝肾功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红细胞数量、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量(P<0.05或P<0.01),氯沙坦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氯沙坦钾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尿素氮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葛根素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下降趋势;常规剂量葛根素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给药对高血压损伤的肝肾功能、红细胞有保护作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溶血反应.
作者:施伟丽;徐浩;丛伟红;陈可冀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