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瘀同治方药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奇恒;苏继源;丁茹;贺治青;梁春;吴宗贵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 痰瘀同治方, 胆汁酸肠肝循环, 胆盐输出泵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中药组、高脂+他汀组,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药12周后,观察各组间小鼠血浆胆固醇、胆汁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高脂饮食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有关肝脏HMG-GA还原酶(HMGR)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有末端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高脂模型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组小鼠肝脏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 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胆固醇,增加粪便中次级胆汁酸的浓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肠细胞ASBT基因表达以及上调肝脏BSEP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统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人在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不良反应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清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

    作者:房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血脂异常的老年病人1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治疗一组81例口服立普妥20 mg/d,治疗二组82例口服立普妥30 mg/d,疗程6个月.将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组内比较,TC、LDL-C、HDL-C、TG及lM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二组优于治疗一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及肌酸激酶异常,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立普妥20 mg/d或30 mg/d对老年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血脂异常病人的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选择立普妥20 mg/d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白杨;伍莉枚;张子曼;肖瑜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诊介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诊介入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后是否抑制血小板聚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方法 选取40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第二日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ADP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率(IPA)小于50%,即考虑为氯吡格雷药物作用低下.将这4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一天两次;B组常规氯吡格雷75 mg,一天一次.在术后1周和1月时再次行TEG检测IPA,临床观察这1月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两组术后一天的IPA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IPA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的临床观察中两组均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并在药物安全方面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结论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与氯吡格雷相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显示了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常宇锋;卢清玉;刘庚;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用Sonoclot评价急诊PCI术后联用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性的临床疗效

    目的 应用Sonoclot评价急诊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80例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PCI术后 (n=42) 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3次/日),联合阿司匹林 (100 mg/d,1次/日),氯吡格雷(75 mg/d,1次/日)进行治疗凝血速率.对照组(n=38)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d,1次/日),氯吡格雷(75 mg/d,1次/日)进行治疗.两组均于PCI术后10 d行Sonoclot测定凝血激活时间(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结果 应用两种治疗方案,用药10 d后经Sonoclot测定CR、PF,治疗组反映血栓形成的指标CR、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CT两组无凝血速率.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急诊 PCI术后血小板活性显著抑制,减少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

    作者:白如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中的作用比较

    目的 观察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59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封堵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病人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结果 血管封堵组的止血时间(1.5±0.67)min、下肢制动时间(3.9±0.7) h、腹股沟血肿10.56%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人工压迫组比较明显缩短,两组间的止血成功率(99.72% vs 99.14%)、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56% vs 1.7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动脉穿刺口可以大大缩短病人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且安全、有效.

    作者:沈鑫;李军荣;李圣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脊髓损伤大鼠远端神经元及骨骼肌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远端神经元及骨骼肌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3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 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手术组行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行胸10完全脊髓损伤.在制成模型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观察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电镜下坐骨神经术后12周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崩解髓鞘板层清晰,术后24周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和无髓神经纤维12周后增多;腓肠肌光镜下术后12周局部肌细胞边界清楚,多数模糊,肌细胞核相对聚集,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术后24周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见有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电镜下运动终板术后12周突触皱褶和突触前后膜不可辨,突触结构紊乱,肌纤维明暗带清晰,z线不连续,高倍镜下突触皱褶未见,突触前后膜不可辨,可见类圆形突触小泡和细小颗粒,肌板结构清晰.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在形态上会发生规律性变化,12周后显著变化,24周后则毁损性改变.

    作者:李毓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芪参颗粒对后负荷加重小鼠心肌组织中Fas/Fasl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芪参颗粒(QSG)对后负荷加重小鼠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PF级雄性C57小鼠按体质量分为手术组(30只)和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利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制备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将成模后存活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芪参颗粒组和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治疗4周后取小鼠心脏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Fas、caspase8和 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as和caspase8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Fas、caspase8和 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芪参颗粒组、福辛普利组可明显下调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Fas、caspase8和 cleaved-caspase3(P <0.05)的蛋白表达,芪参颗粒组较福辛普利组更有优势;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芪参颗粒组、福辛普利组均有下调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Fas、caspase8表达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转录后水平调节Fas/Fasl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抑制凋亡可能是芪参颗粒发挥对后负荷加重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任卫全;于雪;范潇婷;王伟;郭淑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肌梗死合并慢性房颤病人PCI后抗血小板的治疗策略

    目的 对心肌梗死合并慢性房颤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l)后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月治疗的132例行PCl后的心肌梗死合并慢性房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按分组分别予以三联和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近期疗效、安全性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5.9%(P<0.05);观察组次要终点发生率27.9%,低于对照组的29.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4.4%,对照组为65.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和25.0%,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联疗法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慢性房颤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安全有效的疗法,其短期疗效显著优于二联疗法,且其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思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痰瘀同治方药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中药组、高脂+他汀组,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药12周后,观察各组间小鼠血浆胆固醇、胆汁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高脂饮食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有关肝脏HMG-GA还原酶(HMGR)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有末端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高脂模型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组小鼠肝脏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 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胆固醇,增加粪便中次级胆汁酸的浓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肠细胞ASBT基因表达以及上调肝脏BSEP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奇恒;苏继源;丁茹;贺治青;梁春;吴宗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合理心汤联合穴位埋针治疗胸痹心痛之痰瘀互结证经验浅析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痰瘀互结证为其典型证型.本研究介绍董波教授自拟中药汤剂三合理心汤联合穴位埋针,以内外同治、针药并举的理念,辨治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

    作者:刘洋;董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红景天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相关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 评价长期应用不同剂量红景天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方面相关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结扎SD大鼠左前降支冠脉造急性心梗的模型,随机分为6组: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MI+SALL、MI+SALM、MI+SALH),卡维地洛对照组(MI+CAVE),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灌胃给药干预56 d后超声评价监测心功能变化,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和全心重量指数(HW/BW),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取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利用HE 染色,Masson 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心肌纤维化面积、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值.利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的信号分子DVL-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MI组LVEF、LVFS值明显下降(P<0.01),LVIDS上升、HW/BW值较高(P<0.05),LVW/BW值则处于低水平(P<0.01);灌胃后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域室壁总体变薄.HE染色结果显示,左室病理生理学改变显著;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梗死周边区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心肌胶原面积较大;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有明显Ⅰ型、Ⅲ型胶原的沉积;梗死周边区Wnt /β-catenin Pathway中的关键性信号蛋白DVL-1和β-catenin呈现高表达水平(P<0.05).与MI组比较,各治疗组可见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肌原纤维溶解;其中MI+SALM组LVEF和LVFS、LVW/BW值上升,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P<0.05),MI+SALL组和MI+CAVE组心肌胶原面积、Ⅰ/Ⅲ型胶原比值明显下调(P<0.01),LVEF和LVFS、LVW/BW值明显升高(P<0.01),DVL-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ALH组心肌胶原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P<0.05).各组体重变化及HW/BW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治疗干预下,应用小剂量的红景天苷优于中高剂量,能显著改善实验大鼠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这一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控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作者:马杰;梁晓鹏;郭彩霞;陆培培;兰玥;马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劳力性心绞痛病人80例,按照1∶1配比分段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等疗效.结果 试验组缓解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82.5%,优于对照组的75.0%、72.5%、65.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温阳通痹汤治疗劳力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建昌;曾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葛根素对HIE新生大鼠神经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分析神经保护作用是否涉及PI3K/Akt 信号通路的参与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90只新生7 日龄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HIE 组(n=40)及葛根素疗组(n=40),后两组又进一步分为3 h、6 h、12 h、24 h 4 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 只.参照Rice 等和吴婉芳法,建立新生大鼠HIE 模型.HE 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Akt 的表达.依据免疫组化的结果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进一步检测PI3K/Akt 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90只Wistar大鼠模型全部成功,全部纳入结果分析.HE 染色示葛根素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率较HIE 组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葛根素治疗组磷酸化Akt 蛋白阳性率较HIE 组显著上调(P<0.01).HIE 组磷酸化Akt 在12 h 时达到高峰,但葛根素治疗组在24 h 时达到高峰;在每组每个时间点葛根素组磷酸化Akt 蛋白的阳性表达均高于HIE 组(P<0.01).假手术组亦有极少量表达.Western blot 结果示:在各个时间点内,各组总Akt 的表达一致;但磷酸化Akt 的表达(Ser473 和Thr308)在葛根素治疗组明显强于HIE 组;且随着时间变化,其表达于上述免疫组化的检测大致一致.葛根素显著提高磷酸化Akt 的水平,既可作用于Ser473 磷酸化位点,也可作用于Thr308 磷酸化位点.结论 葛根素对HIE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葛根素可激活PI3K/Akt通路来发挥其对HIE新生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Akt(Thr308)表达水平,增加Akt磷酸化水平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少平;丁文学;梁碧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脉瘤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急性脑梗死溶栓1例报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心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15%~26%[1],其中71.5%的心源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所致.AF病人发生AIS的风险比一般人高5倍[2],其中绝大多数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有研究认为心房颤动致缺血性卒中病人本身出血转化风险高,30%~50%的脑栓塞病人会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因此临床上对于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CCE)病人进行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疑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颅内动脉瘤(rat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As)的发生率为6.6%[3],正常人群为3.6% ~ 6%[4].

    作者:苏文婷;牛争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化痰通腑法对急性脑梗死病人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

    目的 分析化痰通腑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化痰通腑法治疗,治疗前后均检测两组血清Hcy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Hcy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8%(P<0.05).治疗前Hcy水平与NDS评分明显呈正相关关系(r=0.683,P<0.05).结论 化痰通腑法联合常规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以及降低病人的血清Hcy水平.

    作者:张元明;邹忆怀;耿昌;陈彦;吴宏生;冯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本研究对近年来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如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硝酸酯类药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魏刚;房万菊;周湘忠;赵树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葛酮通络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葛酮通络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给予葛酮通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头晕、失眠、认知功能及安全性指标评定及检测.结果 ①治疗12周后,试验组头晕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2周后,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12周后,试验组失眠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失眠及认知功能下降方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症状,提高病人认知功能水平,改善睡眠,具备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李小军;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老年病人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治疗;心脉隆注射液治疗组39例,心脉隆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200 mL或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滴注,08:00和16:00各一次.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糖尿病合并CHF老年病人的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作者:尹丽;刘雷;庞小华;吴中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icroRNA-101、L型钙通道β2及钠钙交换体在房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比较MicroRNA-101(miR-101)、L型钙通道β2(L-type calcium channel β2 Subunit,CACNB2)及钠钙交换体(NCX)在房颤(AF)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筛选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就诊的100例AF病人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n=100);同时选取100例正常病人作为空白对照组(n=100).试验时,分别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eal-Time quantity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右心耳组织中 miR-101和CACNB2、NCX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miR-101 与CACNB2、NCX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阐述 miR-101 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可能机制及临床检测意义. 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房内径(58.9±7.2)mm,大于对照组(37.9±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时荧光定量 PCR结果表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microRNA-101表达量(0.620 7±0.132 1),较正常病人(2.310 0±0.342 2)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CACNB2、NCX通道mRNA表达量(1.980 0±0.315 1,1.802 7±0.281 1),较正常病人(0.752 6±0.383 0,0.602 1±0.291 1)表达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的CACNB2和NCX蛋白的表达水平(1.36±0.18,1.46±0.12)均较正常病人(1.10±0.25,1.06±0.21)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F病人右心耳组织中 miR-101的表达水平与AF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ACNB2、NCX通道是miR-101的靶向调控位点,参与AF的发生.

    作者:李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血清肌钙蛋白-T 0.05 μg/mL为界,把急性脑梗死病人170例分为两组,观察90 d.对照分析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 结果 入院时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认知障碍程度无明显差异.90 d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改善者较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oCA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有重要意义,发病急性期可协助判断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可作为预测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减退与否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兰起;赵德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