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同
目的:观察联机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DF)对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31例,将患者分为HD组(对照组)和On-lineHDF组(实验组)分别进行实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或者明显低于HD组,HD组及实验组治疗后BUN、Cr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治疗后iPTH及β2-MG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On-lineHDF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大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是目前肾脏替代治疗中较好的治疗模式.
作者:马继;李秀贞;冯琦;王希茜;张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刨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各32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存活率达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5、30d后观察组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9.2±4.2)、(14.1±4.2);对照组分别为(26.7±5.2)、(23.1±5.3),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骏飞;柴慈婧;李罡;苏治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毕桂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比较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氨甲喋呤对照组和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50mg/m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00mg/次,1次/天,连服2天,定期监测血HCG及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0%对照组治疗成功率7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可得到提高.
作者:欧树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自拟清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清溃汤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0/42),对照组总有效率73.8%(31/42).结论 自拟清胃健中汤治疗湿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邹树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1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70眼和观察组49例72眼.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锌片140mg、醋酸泼尼松片10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离子导入,2次/d.7d为-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6眼,有效35眼,无效19眼,总有效率72.86%;观察组患者显效21眼,有效43眼,无效8眼,总有效率88.8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离子导人治疗向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秋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分组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钠治疗HIE患儿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因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水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蒲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铜蓝蛋白(CER)在手足口病(HFMD)中的表达,为临床研究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轻症HFMD患儿42例,列为研究1组,重症患儿18例,列入研究2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于我院体检为健康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ER变化情况.结果:研究1组和研究2组患儿治疗前CER水平(306.6±67.9,372.8±8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4.8±30.3),且研究2组CER水平明显高于研究1组;治疗7天后研究1组患儿CER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2组(288.3±41.7)与研究1组和对照组仍偏高;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ER表达的变化可以成为临床诊断HFMD的一种观察指标.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所选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0.2g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0.2g,静点日2次;左氧氟沙星0.2g加用西咪替丁,静点日2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有明显的疗效,不良反应小,预后好.结论:在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可做为治疗此疾的首选药物.
作者:郭新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14d,术后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39例轮状病毒肠炎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炎琥宁+病毒唑组21例,病毒唑组18例.21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用炎琥宁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并与单用病毒唑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炎琥宁+病毒唑合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腹泻时间,提高治愈率,与单用病毒唑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琥宁治疗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朱慧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特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行Meek植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患者3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Meek植皮术,对照组采用微粒皮联合大张异体皮移植术.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成活14例,成活率为93.3%.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成活10例,成活率为66.7%.治疗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eek植皮术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甚至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显示更多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顿德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心脏受损的超声表现.方法:64例尿毒症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检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腔室内径及心功能检测,结果尿毒症组的患者较对照组心脏扩大明显,心肌增厚,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比值较对照组减小.结论:尿毒症患者心内结构存在不同程度受损,舒张功能减低较早出现,且普遍存在,随着左室功能受损严重,随着舒张功能受损减低的同时出现收缩功能的减低.
作者:刘玉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中药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21例,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益肾活血解毒中药(熟地黄20g,菟丝子20g,桑寄生15g,制黄精15g,川续断15g,枸杞15g,山萸肉1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片25mg,每日1次,每月复查抗体一次,至孕3月后,查抗体持续为阴性,则停中药,若再次出现抗体阳性,则再加服中药.阿司匹林片则一直服至分娩前.对照组21例,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阿司匹林片25mg,每日1次,一直服至分娩前.观察2组抗体的转阴率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抗体转阴率为81.0%,较对照组(47.6%)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的活产率为85.7%,较对照组(52.4%)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益肾活血解毒中药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能有效地清除抗体,更好地改善胚胎生存的环境,提高活产率.
作者:黄丽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急症住院患者64例,在积极降血压等内科抢救治疗基础上,给以知识宣教、心理、用药、行为等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50例主要症状改善、血压控制在22/12.5kPa左右,约占患者总数78.13%,死亡3例.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和不良状况.
作者:张格;宋丽青;陶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士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与解决病人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即病人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康复保健的指导等.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方法,本组焦虑、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均得以纠正,在住院期间未发生1例褥疮,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舒适护理应用到骨科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了舒适,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作者:宋桂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化已势在必行.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讨论.
作者:李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134例.6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常规超卢指标及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F及SHF组Tei指数、BNP显著增高(P<0.01);心力衰竭两组相比,Tei指数、BNP在SHF组显著升高(0.63±0.11)比(0.82±0.20)n9/L,P<0.01;713.38 ng/L比1345.86 ng/L,P<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Tei指数、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二者可鉴别SHF及DHF.
作者:周立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1 病例简介患儿,女,1小时主因反应差1小时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1周,有胎膜早破7天,经阴道分娩,出生体重1.5kg,羊水Ⅱ°粪染,生后反应差口中吐沫,口周青紫由产科转入.查体:体温:35.5℃,早产儿貌,反应差,口周青紫,前囟平坦,面色发白,颈软无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哕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有力,未闻及杂音,腹不胀,四肢肌张力低,新生儿生理反射引出不全.
作者:郭志仙;毛荣斌;田芸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文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概念出发,着重分析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要求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要求.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