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晗;李文涛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我院心内科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分析得出Hcy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LVEF的关系.结果 高Hcy和低Hcy两组脑钠肽(BNP)、Hcy、LVEF、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病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按LVEF值分组中,A组病人Hcy、BNP、LVEF水平显著高于B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cy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2.688);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Hcy水平与LVEF明显负相关(r=-0.752 ,P<0.05).结论 Hcy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相关性.在常规控制冠心病及血糖的同时,降低Hcy水平,可能会更有效地降低病人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黄娣;徐彬;杨忠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超声下介入治疗联合Neurac(R)技术对卒中肩痛病人的镇痛作用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达法结合病人意愿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给予试验康复方案:超声下行肩关节周围病变腱鞘、滑囊内或肩关节腔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并应用Neurac(R)技术给予肩关节稳定性训练、神经肌肉激活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方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及理疗.两组病人均治疗28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及28 d进行康复评定:肩痛程度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评定,上肢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3 d VAS(1.04±0.90)降低,PROM(前屈103.27°±14.79°,外展83.73°±11.64°,外旋30.18°±8.97°)升高(P<0.01),治疗28 d,FMA(19.51±8.03)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28 d,VAS(4.44±1.32)降低,PROM(前屈68.00°±12.31°,外展58.33°±12.25°,外旋15.89±6.77°)、FMA(16.89±5.82)升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 d,VAS降低、PROM升高更加显著(P<0.01);治疗后28 d ,VAS(1.02±0.87)降低、PROM(前屈105.18°±15.66°,外展105.18°±15.66°,外旋58.33°±12.25°)及FMA升高均更加显著(P<0.01).结论 与传统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超声下肩关节介入治疗联合Neurac(R)技术对卒中肩痛病人具有显著的快速镇痛作用,同时对改善上肢功能较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作者:王萍芝;梁英;薛燕萍;许丽莹;尹娅洁;陈晓青;赵立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联合普通肝素对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病人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为替罗非班联合普通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下指标:主肺动脉内径(PAD)、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期横径比值(RVDD/LVDD)、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Tei指数.采集静脉血测定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小板大聚集率(MAR), P选择素和血小板因子4(PF4).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D、RVDD/LVDD、SPAP、RVFAC、TAPSE、Tei指数、NT-proBNP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D无统计学意义,RVDD/LVDD、SPAP、RVFAC、 TAPSE、Tei指数、NT-proBNP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MAR、P选择素、PF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MAR、P选择素、PF4均未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AR、P选择素、PF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病人右心功能的影响,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王峰;王植荣;刘芳如;高秀荣;杨宝刚;王庆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技术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苏州市吴江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作为观察组,100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病人左心室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A/E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EDV、V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技术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如VA、A/E及IVRT等显著升高,可为临床发现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舒张功能异常提供依据.
作者:缪洁;昝玲娟;陆赵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96.67% vs 78.33%)、降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6、hs-CRP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症状、血压及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洁;于广宇;陈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效果和血脂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P<0.05).观察组血脂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共3例(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2.0%),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5,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据疗效好、安全性高,对改善病人血脂也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周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病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率,分析HP感染对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住院冠心病人60例为观察组,同期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14C 尿素呼气试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查 ,比较两组HP感染阳性率及MDA、SOD的结果 .结果 观察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组,HP感染阳性病人比阴性者MDA、SOD明显异常.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氧化应激异常.推断对HP感染阳性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抗HP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漆军华;石永强;张敦福;宋用强;张力;王连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将其分为斑块组(70例,46.7%)与非斑块组(80例,53.3%).对两组病人进行常规指标采集与实验室指标检查,对各指标项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T2DM病程、体重指数(BMI)、 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吸烟、腰臀比、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浆胰岛素(2 hINS)、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TG、HDL-C、C肽等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T2DM病程、SBP、LDL-C进入方程,提示该6项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史、T2DM病程、SBP、LDL-C等是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相关脑血管并发疾病的整体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谢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新活素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TnT)、N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使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率、心功能以及血清TnT、NT-proBNP、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T、NT-proBNP、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6±0.01)mg/L vs(0.13±0.03)mg/L;(1 027.98±154.21)pg/mL vs(1 986.56±265.71)pg/mL;(12.38±1.87)mg/L vs(15.17±2.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血清TnT、NT-proBNP、CR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
作者:张惠芳;高小红;王凤霞;李楠;张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高、中、低三种剂量复健片治疗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过程中对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探讨复健片对星形细胞胶质化的影响.方法 用Tamura法对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进行电凝术以制备MCAO大鼠模型.按随机法将45只大鼠分为中药组、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中药组又因复健片灌胃剂量的不同,分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其他两组予等量的蒸馏水.以上各组均为9只.3组MCAO大鼠分别在给药1周、2周、4周时处死后取脑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MP-2、MMP-9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治疗第2周和4周较1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较之同期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尤其以第4周时为明显.结论 复健片改善实验性脑梗死大鼠神经修复的内环境,激活其内修复机制,通过上调MMP-2、MMP-9的表达而抑制星形细胞过度胶质化,以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塑,是复健片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中琳;席加秋;付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纳洛酮、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对复苏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 g~320 g,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A组),单用肾上腺素组(B组),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组(C组),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纳洛酮组(D组),对照组(E组).A组仅进行麻醉以及气管插管,不进行窒息及心肺复苏,其他4组成功建立心脏骤停模型后分别尾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 mg/kg ,血管加压素0.8 U/kg和纳洛酮0.4 mg/kg以及生理盐水.记录B组、C组和D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30 min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和E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大鼠的窒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B组、C组相比,D组的自主循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min后,B组、C组、D组的MAP都有上升趋势,且和B组相比,C组、D组的MAP上升更加明显(P<0.05).同时,B组、C组、D组大鼠TNF-α、IL-6以及IL-10水平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纳洛酮、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同时在复苏后大鼠动脉压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而且联合用药在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同时也能提高复苏大鼠血清中的抗炎因子水平.
作者:汤天军;吴军;黄忠荣;张继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报道,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并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的防治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是国人容易疏忽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016年10 月 24 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1].指南指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0%,较 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 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指南与国际指南同样指出,降低 LDL-C 水平可显著减少 ASCVD 的发病及死亡危险.除改善生活方式外,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因此,培训基层临床医生如何安全使用他汀类药物,是促进心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一环.
作者:盛莉;王晓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估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分级的疗效.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纳入2 974例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根据是否合并西药降压药,分为中药组(单纯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 544例和联合组(松龄血脉康胶囊联用西药降压药)1 430例,疗程8周,每2周随访一次.根据重复测量数据间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在考虑混杂因素情况下,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E),比较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不同时点、不同组别、不同血压分级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1级高血压SBP,中药组与联合组在不同时点降压效果相当(P>0.05);1级高血压DBP,中药组与联合组在治疗2周、4周、6周降压效果相当(P>0.05),治疗8周时,联合组的降压效果优于中药组(P<0.001).2级高血压SBP组在不同时点的降压效果优于中药组(P<0.001);2级高血压DBP,中药组与联合组在不同时点降压效果相当(P>0.05).3级高血压SBP、DBP,联合组在不同时点降压效果优于中药组(P<0.001).2级高血压SBP组在不同时点的降压效果优于中药组(P<0.001);2级高血压DBP,中药组与联合组在不同时点降压效果相当(P>0.05).3级高血压SBP、DBP,联合组在不同时点降压效果优于中药组(P<0.001).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在2级、3级高血压舒张压降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董珍宇;吴圣贤;高颖;杨伟;郭盛楠;徐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降低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升高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对其认知功能有益.方法 收集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认知障碍病人,比较给予叶酸片、维生素B6片、维生素B12片治疗前后,其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发病1年时,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但MOCA评分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叶酸和B族维生素在短期内(1年)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脑梗死病人的认知功能无影响.
作者:王琳;修明文;丁俊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经治疗的146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使用20 mg一次的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使用10 mg一次的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比较两组血脂、hs-CRP、TNF-α及内皮功能.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4.86±0.91)mmol/L vs(5.96±1.19)mmol/L]、[(1.67±0.93)mmol/L vs(2.52±1.12)mmol/L]、[(3.31±0.72)mmol/L vs(4.22±0.9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1.21±0.42)mmol/L vs(1.01±0.3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s-CRP和TNF-α也低于对照组[(4.31±1.31)mg/L vs(7.02±2.05)mg/L]、[(0.42±0.24)μg/L vs(0.72±0.3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内皮功能对比,观察组内皮素-1(EF-1)低于对照组[(55.82±7.02)ng/L vs(69.82±9.58)ng/L],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72.31±12.80)μmol/L vs(61.59±10.5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版高脂血症病人的血脂状况,降低病人炎症反应,调节内皮功能.
作者:杨丽;郭炜炜;李新春;丁水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979 例ACS病人临床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检测其RDW水平.随访3个月,评估其与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关系.结果 随访3个月,RDW值高的病人MACE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RDW值低的病人,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DW是ACS病人3个月MACE发生率(OR=1.36;95%CI1.19~1.55;P<0.001)的独立预测因子.RDW预测3个月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95%CI 0.66~0.72;P<0.001). RDW界值为14.8%,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63.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DW值>14.8%的病人较RDW值≤14.8%的病人生存期短(331 d vs 465 d;P<0.001).结论 RDW可能是预测ACS病人中期风险的一个有价值、简易、便宜的参数.
作者:陈剑峰;薛书峰;张守彦;段卡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痊愈1例,显效6例,好转14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痊愈3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4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用药过程中,两组病人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代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钠肽(BNP)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急诊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MMP-9、BNP、Cys-c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6.5%、92.1%,高于对照组的19.0%、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试验组NIHSS评分、MMP-9、BNP、Cys-c水平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试验组DVp水平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并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佳,临床有效率高,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作者:李春雷;张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通过跟师临证,查阅文献,总结分析梁君昭教授从痰瘀方向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经验,得出了从痰瘀并治胸痹心痛病,现分析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苏建;梁君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鼻饲灌服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重症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鼻饲灌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鼻饲灌服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流状态,安全性高.
作者:郝静;牛智领;张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