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IMP-3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病的相关性研究

孙祥荣;许可;刘曙东

关键词: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394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40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TIMP-3基因启动子区-915位点(rs2234921)多态性.结果 TIMP-3启动子区-915位点(rs2234921)PCR扩增片段经酶切后,有3种基因型,包括GG型、AG型和AA型;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基因GG型和等位基因G比例分别为27.67%和50.3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MP-3启动子区-915位点(rs2234921)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易感性有关,有望成为高危人群筛选标志以及干预靶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氢氯吡格雷结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氢氯吡格雷结合冠心舒通胶囊在经皮冠状动脉治疗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后对病人心绞痛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4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80例纳入研究范围,在进行PCI术后,80例病人平均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的数据;建立心绞痛评量标准,并进行记录数据;在用药前和用药后20 d分别测量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结果 在用药后心绞痛有效情况联合组占比95%,对照组占比仅为77.5%.结果表明,两种用药方式均能缓解术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hs-CRP和LDL-C在治疗后,联合组较对照组更趋于术前的稳定范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CI术后氢氯吡格雷结合冠心舒通胶囊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hs-CRP和LDL-C的含量,使心绞痛情况得到改善,控制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和发作频次.

    作者:帕提古丽·阿不都卡德尔;马木提江·买买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卒中后疲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从中医和西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总结目前关于卒中后疲劳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蓉芸;孙秋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应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房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房功能.方法 共纳入4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衰期)和41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左房内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频谱E峰值流速(Ve)、A峰流速(Va)、二尖瓣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Ve/ Va);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及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A''),并与二尖瓣频谱血流速度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指数、左房容积指数、左房每搏量、左房射血分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峰值流速及Ve/Va比值无统计学意义.心衰组E''、 A''及E''/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衰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低于正常人,提示心衰病人左心房功能减低;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评价心衰病人左心房功能.

    作者:盖爱菊;陈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邱保国教授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经验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及生命.邱保国教授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作者:杜文森;王玉玲;刘红亮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服用药物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3例.其中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心房颤动发作情况、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左心房前后径(LA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B组的74.42%和C组的72.09%(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RP、LA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CRP、LA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均能减少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但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更确切.

    作者:徐新松;郭鹏飞;庞莉;谢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对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CTA 与DSA在对颅内微小动脉瘤(<5 mm)对比分析,了解两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60 例,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行CTA 和DSA 两种检查,记录<5 mm动脉瘤检出率、动脉瘤确诊率、瘤体长直径、射线辐射量、对比剂的用量等,然后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A法对<5 mm的动脉瘤的检出率为54.55%(36/66);DSA法对<5 mm的动脉瘤的检出率为51.61%(32/6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优于后者;动脉瘤CTA确诊率为95.00%(57/60),DSA确诊率为98.33% (59/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图像上测得瘤体长径和DSA图像上测量值瘤体长径相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致病人总体X线辐射剂量差别的相比CTA少于DS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的用量相比CTA少于DS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率与DSA相媲美,而且辐射少、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更占优势,两者互补使用更有利于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

    作者:林惠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肥胖核心组合在慢性病病人超重和肥胖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肥胖综合核心组合评估慢性病病人超重和肥胖,探讨慢性病病人肥胖特征中影响健康状况的功能障碍因素.方法 使用ICF综合核心组合对50例超重和肥胖慢性病病人进行评估,>10%的病人报告障碍并且与一般健康和功能变量有确切相关的条目被选出.结果 50例病人中,有8个条目被选择与功能和健康变量相关.其中,身体功能领域有6条(占全部被选择条目的75%),活动受限与参与局限性领域有1条,环境因素领域有1条.结论 与功能和健康变量相关的肥胖ICF核心条目可用于描述慢性病病人超重和肥胖的功能障碍,为临床应用ICF核心组合评估肥胖型慢性病病人的功能障碍提供了可能.

    作者:武俊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亚低温联合针刺对创伤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目的 探讨亚低温与针刺联合治疗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病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创伤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与治疗组(亚低温联合针刺),各35例.两组病人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价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Brathel指数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DS)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1%(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创伤性脑梗死可有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庞敏;李元民;贺心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对500例脑病科心理咨询门诊病人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将500例病人进行中医体质归纳,分析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焦虑状态中排在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痰湿、湿热、阴虚体质;抑郁状态中排在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痰湿、阴虚、气郁体质.焦虑、抑郁状态中男女体质分布有细微差别,焦虑状态中女性以痰湿、湿热、气虚体质位于前三位;男性以痰湿、湿热、阴虚体质排在前三位.抑郁状态中女性以痰湿、阴虚、气虚体质排在前三位;男性以痰湿、气郁、阴虚体质位于前三位.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状态与痰湿、湿热、阴虚、血瘀体质相关;抑郁状态与痰湿、气郁、阳虚体质相关.结论 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小燕;张兰坤;盛蕾;凌志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血脂代谢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脂代谢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心肌病病人68例,随机分为超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4例)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分析阿托伐他汀剂量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 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血脂TC、TG、LDL-C、Cr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系数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显著,且血脂TC、TG、LDL-C、Cr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体内循环微粒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体内循环微粒(MPs)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7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的ACS病人(n=77,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3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糖对MPs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两种MPs对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CS合并糖尿病(DM)病人体内的MPs浓度较单纯ACS病人明显升高,而且ACS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与其自身MPs浓度呈正相关(r=0.59,P=0.000 2);ACS合并DM病人来源的MPs较单纯ACS病人来源的MPs抑制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高血糖可能通过增加机体MPs含量和抑制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而影响ACS的进展.

    作者:单雪峰;杜茜;李建;马松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浅谈熄风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

    风邪为中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风证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常见证候要素,经前期研究发现,风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病情波动具有密切联系.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方证相应运用熄风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拓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作者:王少卿;樊永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按照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及2016年欧洲急性与慢性心衰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抗氧自由基药物,联合应用利尿、强心、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酌情给予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6 mL+生理盐水200 mL静脉滴注(滴速20~30滴/min),08:00、16:00各一次,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50%,治疗组有效率8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2),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心功能.

    作者:赵晓蕾;杨春光;杨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医药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进展

    H型高血压是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Hcy≥10 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日益受到心内科医师的关注.目前临床对H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者研究较少. 从H型高血压所致LVH发病机制、中医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入手,阐述中医药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颖;黄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糖脂代谢及左心室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糖脂代谢及左心室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水平,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5.56±1.23)mmol/L vs(6.97±2.13)mmol/L、(1.82±0.31)mmol/L vs(2.47±0.58)mmol/L、(1.80±0.57)g/L vs(2.26±0.46)g/L、(2.37±0.52)g/L vs(2.03±0.51)g/L(P<0.05);观察组INS、FBG低于对照组[(11.39±2.04)mU/L vs(13.01±2.19)mU/L、(4.38±0.60)mmol/L vs(4.90±0.62)mmol/L](P<0.05);两组病人LVM、LVMI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病人的血压、糖脂代谢及左心室质量,预防靶器官损伤.

    作者:李新峰;李满生;蔡华;张领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SAH 80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好转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功能(F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宏;何明方;吴政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轻中度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清晨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沈阳市和平区3家社区服务中心收集的196例轻中度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清晨血压作为干预的切入点,通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对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清晨血压达标率进行前后对比,评估干预1年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清晨血压达标率分别为19.9%、32.4%、46.9%,干预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年后,IMT≥1.0 mm(无论是内膜增厚者还是斑块形成者)有明显变薄趋势(P<0.05).结论 对社区轻中度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可提高病人清晨血压的达标率,并有助于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作者:于淼;王宇;姜薇;李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他汀类药物对女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人载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 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女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人,评估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分析对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14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均为女性,根据入院病例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57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脂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病人血清Apo A1和Apo E分别为(1.65±0.21)g/L和(17.31±0.94) mg/L,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Apo B为(0.96±0.22)g/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为(9.55±0.76)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1.66±0.39)mmol/L和(2.24±0.30)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28±0.66)mmol/L和(2.71±0.24)mmol/L,研究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3±0.19)mmol/L,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女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人,能够显著改善载脂蛋白和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龚红英;周宏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病程(4~12)个月的初发卒中病人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日,病人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肌电值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针刺相比,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作者:孙立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目的 观察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组予以督灸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5个月后观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治疗15个月后,两组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能够更好地降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C反应蛋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颈动脉斑块,降低脑梗死复发.

    作者:徐中菊;舒适;黄金阳;陈宝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