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丽;李忠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脂康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TG、TC、LDL-C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克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报告股骨头髓腔减压、同种骨柱移植支撑,配合术后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1997-2004年间1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采用股骨头髓腔减压、自体髂骨瓣及骨髓打压、支撑塌陷软骨面,术后配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结果 术后随访3~7年,优7髋,良4髋,优良率78.57%.结论 2期、3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骨柱移植支撑,配合术后药物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康新峰;张纪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明确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和预混胰岛素分别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缓解糖尿病患者病患提供保障;方法:依据相应的筛选标准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基础组和预混组,每组分别20例,分别给予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结果:两组在经过治疗后,FBG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是基础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但是基础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P>0.05).结论: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或者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空腹血糖控制方面.
作者:庄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并发症的改善和缓解作用.方法:选取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91例,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及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健康教育,后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患者行心理健康教育后,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和改善.对照组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和疼痛的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64.3%和69.0%,试验组则明显减少;其他并发症,在对照组中有发现,而在试验组中则完全消失.结论: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忠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孕妇700例,将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且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的孕妇3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另外350例为对照组,未用任何止痛措施.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镇痛组在镇痛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作用可靠.
作者:董小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饮酒可出现双流仑样反应,应予以重视.
作者:肖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6%;国外报道,DVT的发生率为30%~50%.了解DVT发病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西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确认输液(大容量注射剂)生产中在线测试滤芯起泡点的方法和起泡点测试值的控制范围.方法 按起泡点测试要求安装过滤系统,通过测试每支滤芯起泡点和在线测试起泡点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新滤芯和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的过滤效果,确认起泡点测试值的控制范围.结果、结论 按本文要求安装和在线测试起泡点,可行;生产前后起泡点测试值应大于0.25Mpa.
作者:朱巾帼;周洁铭;韦程程;陈月菊;李燊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5例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5例酒精致精神障碍住院治疗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嗜酒所致精神障碍[1]的诊断标准.
作者:田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侯马市的五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龋齿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0年6月-10月五所幼儿园入托前以及入托后3-6岁学龄前580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其口腔卫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580名儿童中54名儿童患龋齿,患龋齿率为14.31%,其中男童总患龋率为8.45%.女童为5.86%.男童中患龋率高于女童,不同年龄中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以6岁高,为17.91%.相同年龄男童中患龋率均大于女童.患病率分析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3-6岁儿童龋齿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病的发生.
作者:甄雅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发作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得卧.中医认为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西医则认为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对于哮喘病的治疗当从中西医结合的立足点出发,传统中医的辩证论治免疫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治疗以求痊愈.现就中西医结合哮喘病的方法做简要概述.
作者:蓝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急性腹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d.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和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根据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压疮发生.方法:对126例昏迷患者采用我院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情况登记表进行评分,评分范围均在18-29分,我们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结果:126例昏迷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压疮发生.结论:对危重患者入院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发生.
作者:汪丽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多喘促鼻煽为主症,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临床治愈一般在半个左右,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用五子平喘汤加减治疗此病,可使病程缩短3到5天,并使症状很快缓解,临床应用二十余年,疗效确切.特在此与同仁交流.
作者:郑静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先兆流产的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血热型、肾虚型、血瘀型与气血虚弱型,根据不同的辩证类型进行中医治疗,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治愈53例(72.60%),好转15例(20.55%),无效5例(6.85%),总有效率为93.1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先兆性流产是一种安全、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临床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雪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采用丹参对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丹参20克/次,一天三次,30天为1疗程;.结果:152例中痊愈116例,占89.2%,显效8例,占6.2%,有效4例,占3.1%,无效2例,占1.5%,总有效率达98.5%,结论:丹参治疗冠心病常见的内科疾病,采用上述综合疗法治疗有一定疗效和安全可靠、经济、无毒副作用,所以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应向苹;周江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提出比较完善的辐射防护和管理措施.方法 结合相关国家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结果 根据131I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病人主动配合意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结论 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完成及质量控制,保障辐射安全.
作者:陈贵凤;王晓雯;胡燕;曹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自身应用个性化管理在护理中体会,结合各种文献,探讨总结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理念、方法及其必要性.结果:护理管理中应做到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落实贯彻人性化原则;改善工作环境、创建温馨氛围;民主化与制度化相结合、理论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充分发挥护士的自主性及积极性,改善科室的服务形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揭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运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配合中药调治及功能锻炼治疗闭合性锁骨外1/3骨折.方法:对66例锁骨骨折患者运用提按升降手法整复、肩-肱-胸外固定术复位,再以绷带外固定.结果:手法复位均1次成功,外观无畸形,触诊无明显骨性突起.结论:运用本方法治疗闭合性锁骨骨折,患者恢复快,痛苦小,效果好.
作者:潘乘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麻醉学已发展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复苏、疼痛治疗等内容,麻醉科工作范畴不断向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其中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如何强化麻醉安全意识,便于实习生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提高临床麻醉水平和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并减少医疗纠纷呢?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总结几点体会.
作者:张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