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21与JNK在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损害中的作用

令狐秀萍;任寿安

关键词:心肌重构, 间歇性低氧, 微小RNA-21, c-Jun氨基末端激酶, PCR法, Western法, 大鼠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间歇性低氧大鼠模型,观察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心肌组织中miR-21、JNK含量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3组.A组:常氧组(NC),B组:间歇性低氧4周组(CIH4),C组:间歇性低氧8周组(CIH8),每组6只.将B组、C两组大鼠放入间歇低氧舱中,分别于4周、8周时处死,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用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miR 21的表达,用2-△△CT公式计算miR-21实验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倍数,CT (cycle threshold)值表示其表达量,Western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JNK蛋白的表达,用灰度值表示其表达量.结果 对大鼠心肌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B组、C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心肌纤维化,且C组更为明显.B组、C组miR-21表达较A组增加,且C组较B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JNK表达较A组增加,且C组较B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miR-21与JNK两个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心肌损害可能是导致大鼠心肌重构的诱因之一;miR-21与JNK在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显著增加,二者可能在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要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表现,通常由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损伤引起语言中枢的破坏所致,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的缺损或丧失.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失语症病人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病灶的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失语症的康复.中医药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且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刘睿;杨文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病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脑出血病人92例,随机分为脑血疏治疗组(48例)和内科常规治疗组(44例).在住院24 h内、7d、14d查头颅CT检查,评估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在相应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脑水肿体积及血清内MMP 9的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14d脑血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脑出血灶周围水肿体积均减小(P<0.05);同时血清MMP 9的含量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可减轻脑出血病人的脑水肿,减少血清中MMP 9的含量,可能与脑血疏口服液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曹冰清;谢瑱;雷琦;杨谦;宋允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与B型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及治疗策略

    目的 研究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与B型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63例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1例)和B组(32例),并分别给予维拉帕米和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B型利钠肽治疗前后变化,维拉帕米组和胺碘酮组终止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所需时间变化,以及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疗效.结果 A组和B组病人治疗前BNP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终止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时间短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法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病人BNP会升高,维拉帕米组终止其发作时间短于胺碘酮组,但两组总有效率相近.

    作者:曲扬;周华;瞿惠燕;戎靖枫;杭宇;黄牧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颈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心肌IR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颈迷走神经刺激(CVN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PF级大鼠(200 g~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n=8)、缺血再灌注组(I/R,n=8)和颈迷走神经刺激+I/R组(CVNS+ I/R,n=8).选用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 h).3组均分离左侧颈迷走神经干,仅CVNS+ I/R组给予电刺激(10 Hz,2 ms),电压以心率降低10%为标准.选用Biopac软件记录大鼠再灌注时肢导心电图.再灌注4h后取颈静脉血和心肌组织,分别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cTnI);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白介素6(IL-6);凋亡蛋白Caspase-3、Bcl-2和Bax水平,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中CK、cTnI、TNF α、INF-γ、IL-6、caspase-3和AI显著增高,Bcl-2/Bax值减小,CVNS可以显著抑制I/R引起的CK、cTnI、TNF-α、INF-γ、IL-6、caspase-3和AI的增高,增加Bcl-2/Bax比值.结论 CVNS可以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减轻心肌IR损伤.

    作者:雷玉华;赵劲波;张长江;李元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8-异前列腺素F2a(8-ios-PGF2a).结果 两组治疗后GSH-Px、NO均较治疗前升高,MDA、8-ios-PGF2a均下降(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病人血清GSH-Px、NO活性[(213.50±53.20) mg/L、(65.32±15.22)μ mol/L],较治疗前[(153.40±45.90) mg/L、(32.93±9.54) μmol/L]显著升高,MDA、8-ios-PGF2a活性[(8.20±0.83) nmol/g、(181.10±56.90) ng/L],较治疗前[(13.90±0.76) nmol/L、(269.63±56.96) ng/L]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通心络组对照组比较,GSH-Px、NO升高,MDA、8-ios-PGF2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血清GSH-Px、NO水平,降低MDA、8-ios-PGF2a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王静娜;侯瑞田;金凤表;史亦男;葛晓春;刘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对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120例.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四分住数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每组30例.根据临床预后分为两组,未再住院者共65例,设为对照组;再住院或死亡者共5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组间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 A组、B组、C组及D组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血浆NT-proBNP和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具有相关性,可用于临床病情及近期预后评价.

    作者:刘娅萍;柴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miR-21与JNK在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损害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建立间歇性低氧大鼠模型,观察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心肌组织中miR-21、JNK含量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3组.A组:常氧组(NC),B组:间歇性低氧4周组(CIH4),C组:间歇性低氧8周组(CIH8),每组6只.将B组、C两组大鼠放入间歇低氧舱中,分别于4周、8周时处死,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用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miR 21的表达,用2-△△CT公式计算miR-21实验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倍数,CT (cycle threshold)值表示其表达量,Western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JNK蛋白的表达,用灰度值表示其表达量.结果 对大鼠心肌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B组、C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心肌纤维化,且C组更为明显.B组、C组miR-21表达较A组增加,且C组较B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JNK表达较A组增加,且C组较B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miR-21与JNK两个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心肌损害可能是导致大鼠心肌重构的诱因之一;miR-21与JNK在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显著增加,二者可能在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令狐秀萍;任寿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炎性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关系的探究

    炎症对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亦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炎症所涉及的介质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很多,其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起着主导地位,该通路调控的靶基因产物多为炎症反应介质,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炎性酶、黏附分子和受体四大类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目前对炎性细胞因子研究较多.现将炎性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关系的探究予以综述.

    作者:季也;蔡虎志;陈青扬;危致芊;吴治谚;李琰;邓旭;刘佑晖;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栓通胶囊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栓通胶囊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120例糖尿病病人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与应用丹参组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通胶囊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程度优于丹参片组.结论 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2型糖尿病病人的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大娜;柳杰;孙晓慧;张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联合祛风活络经验汤剂内服、熏洗辨治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祛风活络经验汤剂内服、熏洗辩治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祛风活络经验汤剂内服、熏洗治疗.两组以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分级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查判定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1.7%,与对照组有效率76.7%相比显著升高(x2=5.065,P <0.05);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电图振幅(F)与潜伏期(L)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祛风活络经验汤剂内服、熏洗辨治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其机制与改善病人的面部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凸显出中医内外合治急性病证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作者:夏剑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运动治疗对老年PCI术后运动耐力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老年病人运动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本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PCI术后84例老年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运动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运动情况、运动耐力、心功能、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结果 运动治疗后,研究组周平均运动次数、日平均运动时间、周平均运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运动持时间(ED) (458.58±70.11)s、大耗氧量(VO2peak)为(20.06±5.22) mL/(kg·min)、峰值功率(PP)为(100.31±19.01)W,均明显大于对照组ED(372.90±66.42)S、VO2peak(14.32±3.89)mL/(kg·min)、PP(83.19±1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氧阈值(AT)、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评分(73.36±7.26)分,对照组SF-36评分(59.84±7.13)分,研究组SF-36计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病人PCI术后给予运动治疗,可增强其运动耐力,改善心功能状态,促进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尤文军;许彦倩;马鑫;马宇敏;秦小杰;陈月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徐浩教授治疗难治性心衰顽固水肿的辨治思路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即使采用基于指南的西医规范化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疗效欠佳,尤其是难治性心衰顽固水肿的病人.徐浩教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重视温阳益气、多法合用、内外并治、中西互参,每多获效.

    作者:高翔;徐浩;高铸烨;于美丽;李金根;刘晶;张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对hs-CRP、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84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和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联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测评成绩;测量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Hcy水平;并评估所有病人治疗前后肾功能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WMS-RC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hs CRP和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中hs-CRP和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有效降低病人hs-CRP和Hcy,提高记忆能力,对肾脏无严重毒副反应.

    作者:甄宁;朱艳霞;王雪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对绝经后脑梗死病人性激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对绝经后脑梗死病人性激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 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绝经后脑梗死病人2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T)、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变化;检测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血脂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激素FSH、LH、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P、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FMD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绝经后脑梗死病人,有效降低血脂TC、TG、LDL-C水平,同时提高HDL-C水平;降低性激素FSH、LH、T水平,同时提高P、E2水平;改善血管内皮中NO、ET-1、FMD值变化,疗效显著.

    作者:张金洪;王红;王秀芬;李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心脏搭桥术(ACBG)的广泛开展挽救了越来越多ACS病人的生命.但术后多数病人仍有心前区不适或乏力、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中医辨证认为,术后多数病人存在气虚血瘀的证型,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在标准化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病人病状和预后.

    作者:闫会晶;刘剑刚;张大武;王承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滋阴清热祛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运用滋阴清热、祛瘀解毒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NIDDM合并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二甲双胍、异山梨酯(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滋阴清热、祛瘀解毒中药.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血糖及血脂等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及血糖、血脂检测指标均有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阴清热,祛瘀解毒中药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还能迅速消除NIDDM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自觉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的持续时间,使心电图ST-T得到改善,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赵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病变、异常走行及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异常走行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60例椎动脉走行异常及椎动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60名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二维超声逐段观察椎动脉病变情况,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方向.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流速曲线特征,观察频谱形态,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离散指数、阻力指数、流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二维超声声像图显示,研究组椎动脉管壁呈明显迂曲状走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研究组血流呈S形、V形,对照组为单一彩色血流.研究组扭曲处管径、收缩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Vl均明显高于扭曲前、扭曲后以及对照组(P<0.05).按病变类型分组,各种病变病人血流动力学、管径、流量等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直观显示椎动脉病变病人椎动脉走行及病变情况,还可提供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于椎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凤;古旸;张淑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共187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IABP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药物处理,IABP组在药物处理的基础上,给予IABP治疗,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5),但AB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IABP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律lown分级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组病人分级为0-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ABP组复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IABP辅助治疗能改善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同时能控制和改善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文锡;李岩;梁进伟;翁培清;何荷番;刘炜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压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这已经得到共识.近年来,长期的诊间发现血压的波动性与心脑血管发生事件以及死亡率有关,并且其预测作用高于平均血压,由于我国是高血压、卒中大国,并且其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对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在治疗方面,结合我国传统医学,近年来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作者:蔡婉;杭宇;戎靖枫;周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影响的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裂所致,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制定自编问卷并应用于收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14.67%(55/375).老年(OR=7.12,P=0.000)、入院时Hunt-Hess分级(OR=4.84,P=0.000)、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OR=5.81,P=0.000)、夹闭治疗(OR=6.72,P=0.000)及其每日脑脊液引流量(OR=6.56,P=0.00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较为普遍,其发生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关注病人年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权衡利弊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充分引流脑脊液对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意义重大.

    作者:魏健强;李健;马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