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对射频消融术中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

刘紫燕;殷旭光;陈志强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心肌损伤, 曲美他嗪, 心肌肌钙蛋白 I,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术(RFCA)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53例 SVT行 RFCA术病人随机分为曲美他嗪干预组(76例)及对照组(77例),所有病人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即刻、6 h、12 h、24 h、48 h、72 h采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射频消融术后血清 CK MB及 cTnI均有所降低,心肌 MDA显著降低(P<0.05), SOD显著增高(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射频消融术中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曲美他嗪能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等作用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大气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煤炭消耗的增加会使污染排放增加,雾霾天气污染也将加重。综合近期有关灰霾与大气污染的研究,细颗粒物(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而中国近年来的雾霾天数的增加、空气质量的下降与近年来煤炭消耗量激增有直接关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M2.5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关,同时与亚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现就 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作简要综述,以期尽早阐明健康损害的发生机制,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为保护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闯杰;秦纲;王彩霞;吕吉元;张明升;曹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复康丸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复康丸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超声心动指标及心肌肥厚程度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的模型。造模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依那普利组(E组)、心复康丸低剂量组(L组)、心复康丸高剂量组(H组)。分别于术后8周、12周采用超声心动评价心功能,并观察心脏肥大指数变化。结果术后8周,M组大鼠出现压力超负荷介导的向心性肥厚,术后12周,M组大鼠心功能进入失代偿期,E组和 H组大鼠上述病理性改变均能被抑制;此两组还具有降低心脏肥大指数的作用(P<0.01)。结论心复康丸具有改善超声心动指标,延缓心肌肥厚的作用,并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作者:陈作;梁勇;李艳灵;高克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本病急性期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计数(WBC)、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 IL 6、TNF α、hs CRP、WBC、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晶;蒋璐;谭展鹏;刘云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李立志教授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多归于中医“眩晕病”范畴。中医传统上眩晕多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及瘀血阻窍论治。李立志教授在秉承传统基础上,结合现代高血压人群饮食结构及规律,生活节奏及情绪,环境等特点,主张脾胃为眩晕发生发展之生理、病理枢纽,总结以脾胃为中心的高血压病论治五法,即:健脾疏肝法、健脾化湿法、健脾养血法、健脾化瘀法、健脾温肾法,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志博;白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的varclus聚类分析

    目的:应用验案分析系统及 SAS统计软件分析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26位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424份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通过 SAS软件对用药频率≥10%的36种中药进行 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10类:①炒枣仁、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②麦冬、生地、五味子;③白芍、当归、丹参、三七、赤芍、党参、红花;④生龙骨、生牡蛎;⑤瓜蒌、半夏、陈皮、石菖蒲、薤白;⑥白术、茯苓、砂仁;⑦熟地、远志、炙甘草;⑧桂枝、黄芪、人参、熟附子;⑨川芎;⑩细辛、元胡、郁金、枳壳。结论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

    作者:庞庆荣;陈守强;徐亮;毕文霞;侯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血栓前体蛋白(TpP)、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年—2014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3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0名(C组),分别测定发作6 h内及发病24 h的血清血栓前体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含量。结果在发病的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 I有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有明显升高(P<0.05);且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升高程度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4 h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体蛋白(TpP)已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血栓前体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率,对于该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远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特发性房颤病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病人长期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方法对82例连续性特发性房颤病人和90名健康窦性心律对照者进行比较研究,特发性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基线特征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基本相同。结果在(67±10)个月随访期间内,特发性房颤组 CVD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7% vs 20.0%,P=0.006)。特发性房颤组病人发生第1次心血管事件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59.1岁±8.9岁 vs 63.8岁±5.2岁,P=0.03)。多变量 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生 CVD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房颤史和左室壁厚度。结论特发性房颤病人的 CVD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窦性心律对照组,发病时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宋文奇;赵梦华;徐宝元;石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七对大鼠下肢缺血模型MVD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七对大鼠下肢缺血后毛细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 SD大鼠60只,体重250 g~300 g,随机取20只为假手术组,仅暴露股动脉但不结扎股动脉及其分支;其余40只均采用左下肢股动脉结扎及分支剔除术,造成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三七组。分别在术后3 d、14 d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和 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三七组在术后3 d及14 d的 MVD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组术后3 d 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七组术后14 d MVD值高于模型组(P<0.05);三七组术后14 d的 MVD值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三七组在术后3 d及14 d VEGF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P<0.05)。结论三七可以促进大鼠缺血下肢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促进 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王雁彬;李廷荃;化金凤;张晓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 ESC《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解读

    2014年8月31日—2014年9月3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推出了4部指南。现将《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介绍如下[1]。该指南由Raimund Erbel,Victor Aboyans,Catherine Boileau等22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全文62页,15项内容,参考文献560篇,推出119条推荐,其中Ⅰ类推荐占52.9%,但因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不多,很多证据来自于专家共识或小规模回顾性研究,A级证据仅占7.6%,多数为 C级证据,力度弱于其他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其他指南一样,每条推荐意见后均注明推荐等级[由强而弱依次为Ⅰ级、Ⅱ级(Ⅱa、Ⅱb)、Ⅲ级]及证据水平(由高而低依次为A,B,C)。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抑制环氧合酶对苯肾上腺素所致大鼠主动脉收缩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和血栓素 A2(TXA2)受体阻断药对苯肾上腺素(PE)所致大鼠胸主动脉收缩的影响,探讨前列腺素类物质及 TXA2受体激动在 PE所致收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Powerlab 血管张力记录系统记录肌张力,通过比较用不同抑制剂前后血管对 PE的收缩反应的差异,探讨 PE收缩与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关系。结果吲哚美辛(10-5 mol/L)可显著抑制 PE(10-8 mol/L~10-6 mol/L)的收缩作用,大抑制收缩百分比为(46.26±2.54)%,且此作用无内皮依赖性;而对KCl(20 mmol/L~108 mmol/L)的收缩则无显著影响。COX 1抑制剂(SC 560,10-5 mol/L)对 PE的缩血管作用无确切抑制作用,而 COX 2抑制剂(NS 398,10-5 mol/L)则明显的抑制 PE对主动脉的收缩,大抑制收缩百分比为(61.83±5.57)%。TXA2阻断剂对 PE缩血管作用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PE可通过 COX,且主要是 COX 2,收缩血管。

    作者:杨逸童;房龙梅;李亚君;王燕;牛龙刚;刘宇;张明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人踝臂指数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踝臂指数(ABI)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健康体检者281名,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应用欧姆龙 BP 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体检人群的踝臂指数(ABI),根据 ABI分为<0.9组(Ⅰ组,60名)、0.9

    作者:王欢;胡元会;郑昭瀛;师帅;褚瑜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顺应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脑梗死病人263例,所选病例均符合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标准,分别行眼底镜检查记录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对大脑中动脉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记录脉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等数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颅内动脉的脉动指数、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等各项指标变化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顺应性存在相关性,眼底镜检查可作为判断颅内缺血的重要方法。

    作者:何文杰;侯玉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进食晕厥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进食晕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例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进食晕厥病人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各处内中膜厚度变化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特点。结果9例病人手术时发现21个斑块,而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时检出17个,检出率为81.0%,其中软斑块5个(23.8%),硬斑块4个(19.1%),混合斑块12个(57.1%);血管轻度狭窄者5例(55.6%),中度狭窄者3例(33.3%),重度狭窄者1例(11.1%)。所有病人均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但其致进食昏厥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较为少见,病人多出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增快等情况,临床诊断时应利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增强准确性,避免误诊及漏诊情况发生。

    作者:陈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当归、川芎、陈皮药浴剂对健康人体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用含有当归、川芎、陈皮的煎剂浴用剂,根据脑氧监测仪对脑内血红蛋白浓度的观察,探讨对健康人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年龄28.3岁±4.9岁)健康成人男性志愿者,分别进行温水浴和药浴。卧位入浴共45 min,即入浴前15 min(安静状态)、入浴中15 min、出浴后15 min。计测项目:体温、血压、心电图以及根据近红外线脑氧监测仪(NIRO 300)观察的氧化血红蛋白(O2 Hb)、脑氧化指标(TOI)。体温、血压在各时点的安静5 min后,入浴5 min、10 min后以及出浴5 min、10 min后进行计测。各测定值在各时点测定2次~3次,取其平均值。关于心率(HR)、O2 Hb、TOI,根据监视仪的时系列曲线,记录5 min的平均值。结果体温的变化,药浴剂组入浴中和出浴后10 min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平均血压,药浴剂组入浴中及出浴后10 min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心率,药浴剂组入浴中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脑氧化指标,药浴剂组在入浴中和出浴后10 min~15 min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氧化血红蛋白,药浴剂组在入浴中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结论药浴剂的保温效果,血压、心率和脑血流的变化比温水浴明显。特别是药浴剂对脑血流增加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认为本药浴剂有促进体循环和增加脑血流的可能性。

    作者:沙树伟;梁萍;段旭东;山家智之[日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针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根据6h、1d、3d、7d不同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脑出血术后各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测量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来测量 BBB通透性;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 PCR方法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 1)表达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模大鼠在脑出血后6 h、1 d、3 d、7 d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 EB含量,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及荧光实时定量 PCR检测显示脑出血后 PAR 1的表达,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透曲鬓穴可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 BBB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出血灶周脑组织 PAR 1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心力衰竭1例

    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冠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心力衰竭作为 CABG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严重影响术后病人恢复。心力衰竭临床多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喘息、水肿等,在中医学中归属“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本病临证复杂多变,而中医学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在缓解病人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疗效。

    作者:刘洋洋;毛静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分析

    目的:采用有创导管技术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通过病例分析,以 PICCO及 swang ganz导管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容量负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心脉隆注射液不同剂量/浓度对病人即刻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连续使用3 d,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尿量明显增加。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周琦;张竹华;刘红旭;李腾飞;来晓磊;孙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瓜蒌提取物治疗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瓜蒌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 C57BL/6J小鼠糖尿病模型,瓜蒌提取物选取瓜蒌皮注射液作为研究药物,观察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组、STZ+低剂量瓜蒌组和STZ+高剂量瓜蒌组小鼠体重、随机血糖、心功能、左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左室心肌肥大细胞数目、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STZ组小鼠体重下降、血糖升高、左室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增加、左室胶原容积分数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α SMA和TGF β1表达增加。治疗组左室肥大细胞浸润数目降低、左室胶原容积分数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α SMA和 TGF β1表达减少,瓜蒌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以改善 STZ诱导糖尿病小鼠的心肌纤维化,可能机制为抑制肥大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浸润和激活。

    作者:厉娜;黄志刚;梁春;岳温恒;吴宗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 STEMI病人84例,通过“绿色通道”行急诊 PCI治疗,其中经股动脉途径16例,桡动脉途径68例,并分析近期疗效。结果本组左主干病变2例,前降支47例,中间支1例,回旋支17例,右冠状动脉37例,84例均行介入治疗,PCI成功80例,成功率95.24%,PCI失败4例(4.76%)。84例病人住院期间死亡4例(4.76%),其他急诊 PCI手术成功病人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和(或)靶病变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构建“绿色通道”,急诊 PCI治疗老年人急性 STEMI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效果较好,桡动脉途径可考虑作为急诊 PCI手术的首选入路。

    作者:杨翰文;贺志伟;谢兴泽;胡启明;郑立华;李建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丙泊酚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propofol)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Langendorff心脏灌流实验方法,观察 Propofol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观察不同阻断剂对 Propofol作用的影响。结果 Propofol可增强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心率减慢,主动脉收缩压(LVSP LVDP)升高,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 )升高,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 )降低,吲哚美辛预处理后,Propofol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减弱。结论 Propofol可以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有关。

    作者:刘飞君;任俊杰;刘赟;王慧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