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心力衰竭1例

刘洋洋;毛静远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 心力衰竭, 中医, 心悸, 水肿
摘要: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冠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心力衰竭作为 CABG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严重影响术后病人恢复。心力衰竭临床多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喘息、水肿等,在中医学中归属“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本病临证复杂多变,而中医学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在缓解病人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17例小儿脑积水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针灸、保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脑积水中的疗效及各自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17例脑积水患儿经手术、针灸、保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的疗效及其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组有4例进行脑积水相关手术,3例进行脑积水非相关手术,手术后患儿颅内压得到控制,无继发性神经损害。针灸组共针灸11例,患儿颅内压控制稳定,前囟缩小闭合,且情感、智能、运动出现不同程度提高。保守组4例均因脑积水死亡。结论手术适用于脑积水颅内压急进性增高的治疗。针灸适用于轻型缓进型脑积水,或伴有运动情感智能障碍的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短期治疗。

    作者:俞梦瑾;黄平兰;叶瑞雄;林国辉;蒋技科;许柳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七对大鼠下肢缺血模型MVD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七对大鼠下肢缺血后毛细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 SD大鼠60只,体重250 g~300 g,随机取20只为假手术组,仅暴露股动脉但不结扎股动脉及其分支;其余40只均采用左下肢股动脉结扎及分支剔除术,造成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三七组。分别在术后3 d、14 d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和 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三七组在术后3 d及14 d的 MVD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组术后3 d 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七组术后14 d MVD值高于模型组(P<0.05);三七组术后14 d的 MVD值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三七组在术后3 d及14 d VEGF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P<0.05)。结论三七可以促进大鼠缺血下肢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促进 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王雁彬;李廷荃;化金凤;张晓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病人颅内动脉血管病变特点的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病人颅内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入住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颅脑 CT血管造影的高血压病人235例,根据有无合并 MS分为 MS组(105例)与非 MS组(130例),进而比较两组病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MS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空腹血糖(FBG)均明显高于非 MS组(P<0.001);两组病人大脑中动脉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 MS是颅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于其单一组分。结论代谢综合征与高血压病人颅内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且影响程度高于单一高血压。

    作者: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血栓前体蛋白(TpP)、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年—2014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3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0名(C组),分别测定发作6 h内及发病24 h的血清血栓前体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含量。结果在发病的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 I有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有明显升高(P<0.05);且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升高程度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4 h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体蛋白(TpP)已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血栓前体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率,对于该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远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展望,以为临床所参考。

    作者:秦佳枫;徐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丹蒌片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 Meta分析评价丹蒌片治疗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循证医学要求,分别检索了中国学术期刊(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上发表的文献、学位论文以及学术会议报告,共计16篇随机对照研究1446例病人符合条件纳入分析,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蒌片口服,选择心绞痛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为效应指标,采用 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篇研究中,2篇 Jadad评分3分,2篇2分,剩余12篇均为1分,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的RR=1.25(1.16,1.35),心电图改善的RR=1.27(1.11,1.44),总胆固醇水平下降值的WMD=1.04(-0.10,2.19),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值的WMD=1.04(-0.10,2.19)。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片,可能对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和心电图改善有较好的效果,但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效果,未来仍需要更多规范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直接证据支持。

    作者:李文平;吴宗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复康丸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复康丸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超声心动指标及心肌肥厚程度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的模型。造模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依那普利组(E组)、心复康丸低剂量组(L组)、心复康丸高剂量组(H组)。分别于术后8周、12周采用超声心动评价心功能,并观察心脏肥大指数变化。结果术后8周,M组大鼠出现压力超负荷介导的向心性肥厚,术后12周,M组大鼠心功能进入失代偿期,E组和 H组大鼠上述病理性改变均能被抑制;此两组还具有降低心脏肥大指数的作用(P<0.01)。结论心复康丸具有改善超声心动指标,延缓心肌肥厚的作用,并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作者:陈作;梁勇;李艳灵;高克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丙泊酚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propofol)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Langendorff心脏灌流实验方法,观察 Propofol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观察不同阻断剂对 Propofol作用的影响。结果 Propofol可增强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心率减慢,主动脉收缩压(LVSP LVDP)升高,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 )升高,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 )降低,吲哚美辛预处理后,Propofol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减弱。结论 Propofol可以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有关。

    作者:刘飞君;任俊杰;刘赟;王慧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针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根据6h、1d、3d、7d不同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脑出血术后各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测量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来测量 BBB通透性;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 PCR方法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 1)表达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模大鼠在脑出血后6 h、1 d、3 d、7 d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 EB含量,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及荧光实时定量 PCR检测显示脑出血后 PAR 1的表达,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透曲鬓穴可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 BBB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出血灶周脑组织 PAR 1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麦粒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的影响,以对其降压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将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麦粒灸组,另取12周龄 SD大鼠设为正常组。干预前测量每只大鼠血压,并记录。各组相同环境饲养。模型组、正常组不施灸,麦粒灸组每天同一时间段取“足三里”“曲池”进行麦粒灸治疗,每穴灸5壮,每日1次,共28 d。末次施灸结束,再测各组大鼠血压变化并记录。取各组大鼠心脏,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mTOR表达水平。结果12周时,模型组和麦粒灸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和麦粒灸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麦粒灸组血压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麦粒灸组 mTO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可能通过调控 mTOR蛋白的表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作者:管媛媛;张宏如;张皓然;顾一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当归、川芎、陈皮药浴剂对健康人体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用含有当归、川芎、陈皮的煎剂浴用剂,根据脑氧监测仪对脑内血红蛋白浓度的观察,探讨对健康人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年龄28.3岁±4.9岁)健康成人男性志愿者,分别进行温水浴和药浴。卧位入浴共45 min,即入浴前15 min(安静状态)、入浴中15 min、出浴后15 min。计测项目:体温、血压、心电图以及根据近红外线脑氧监测仪(NIRO 300)观察的氧化血红蛋白(O2 Hb)、脑氧化指标(TOI)。体温、血压在各时点的安静5 min后,入浴5 min、10 min后以及出浴5 min、10 min后进行计测。各测定值在各时点测定2次~3次,取其平均值。关于心率(HR)、O2 Hb、TOI,根据监视仪的时系列曲线,记录5 min的平均值。结果体温的变化,药浴剂组入浴中和出浴后10 min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平均血压,药浴剂组入浴中及出浴后10 min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心率,药浴剂组入浴中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脑氧化指标,药浴剂组在入浴中和出浴后10 min~15 min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氧化血红蛋白,药浴剂组在入浴中与温水浴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结论药浴剂的保温效果,血压、心率和脑血流的变化比温水浴明显。特别是药浴剂对脑血流增加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认为本药浴剂有促进体循环和增加脑血流的可能性。

    作者:沙树伟;梁萍;段旭东;山家智之[日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30例,所有病人都给予介入治疗,观察介入前后心功能与 hs CRP变化情况,同时进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随访调查。将冠心病病人根据 PCI术前血清 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 A组(CRP≥3 mg/L)与 B组(CRP<3 mg/L)。结果所有病人都介入成功,介入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介入后1个月,且都明显高于介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7 d病人的血清hs CRP值明显高于介入后3 d,同时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病人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4例,总发生率为10.8%;A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高于 B组(P<0.05);并且 A组介入后1个月与介入后3个月的 LVEF明显低于 B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前 hs CRP水平对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价值。

    作者:范军;张虹;赵菁;赵兴山;郝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心力衰竭1例

    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冠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心力衰竭作为 CABG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严重影响术后病人恢复。心力衰竭临床多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喘息、水肿等,在中医学中归属“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本病临证复杂多变,而中医学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在缓解病人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疗效。

    作者:刘洋洋;毛静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心房颤动病人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心房颤动病人的抗凝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96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华法林对照组(对照组)。观察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各组病人栓塞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INR 在2.0~3.0时,治疗组华法林维持剂量1.25 mg/d~3.75 mg/d(2.05 mg/d±0.13 mg/d);对照组华法林维持剂量为1.88 mg/d~4.37 mg/d(2.86 mg/d±0.52 mg/d),INR 在安全范围内,两组华法林的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出血例数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心房颤动,在达到有效抗凝的 INR 值时,华法林使用剂量相应减少,可以起到同样的抗凝疗效,同时出血发生率降低。

    作者:吴浩;武维恒;祁春梅;张清队;甘军民;蔡文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主要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治疗开窍法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化痰开窍法、辛凉开窍法、醒脑开窍法、通腑开窍法、辛温开窍法为中医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在其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窍法是防治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应当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开窍法。

    作者:李媛媛;张伦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 ESC《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解读

    2014年8月31日—2014年9月3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推出了4部指南。现将《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介绍如下[1]。该指南由Raimund Erbel,Victor Aboyans,Catherine Boileau等22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全文62页,15项内容,参考文献560篇,推出119条推荐,其中Ⅰ类推荐占52.9%,但因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不多,很多证据来自于专家共识或小规模回顾性研究,A级证据仅占7.6%,多数为 C级证据,力度弱于其他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其他指南一样,每条推荐意见后均注明推荐等级[由强而弱依次为Ⅰ级、Ⅱ级(Ⅱa、Ⅱb)、Ⅲ级]及证据水平(由高而低依次为A,B,C)。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GRACE危险评分与拟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GRACE评分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期间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病人102例,根据GRACE评分系统将病人分为低危组(n=63)、中危组(n=30)及高危组(n=9)。所有的病人在入院期间均于5d内行冠脉造影术。结果低危组Gensini评分为0(0,10),中危组为5.3(0,20.6),高危组为38.5(12.3,57.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危组与高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危组与高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RACE评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r=0.334,P<0.001)。结论 GRACE评分在拟诊 NSTE ACS病人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晁硕;吕吉元;贾永平;范春雨;于翠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 PCI术式的不同分为主动球囊边支保护组(ABP组)和单导丝保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接受 PCI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边支血流情况、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h心肌酶谱水平,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术后12个月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分支情况。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闭塞,单导丝保护组12例(7.8%),ABP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中期疗效比较,ABP组的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导丝保护组(P<0.05)。结论 ABP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导丝保护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作者:张强;王慧峰;王凤群;王琨;张永红;胡新贵;刘飞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本病急性期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计数(WBC)、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 IL 6、TNF α、hs CRP、WBC、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晶;蒋璐;谭展鹏;刘云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抑制环氧合酶对苯肾上腺素所致大鼠主动脉收缩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和血栓素 A2(TXA2)受体阻断药对苯肾上腺素(PE)所致大鼠胸主动脉收缩的影响,探讨前列腺素类物质及 TXA2受体激动在 PE所致收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Powerlab 血管张力记录系统记录肌张力,通过比较用不同抑制剂前后血管对 PE的收缩反应的差异,探讨 PE收缩与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关系。结果吲哚美辛(10-5 mol/L)可显著抑制 PE(10-8 mol/L~10-6 mol/L)的收缩作用,大抑制收缩百分比为(46.26±2.54)%,且此作用无内皮依赖性;而对KCl(20 mmol/L~108 mmol/L)的收缩则无显著影响。COX 1抑制剂(SC 560,10-5 mol/L)对 PE的缩血管作用无确切抑制作用,而 COX 2抑制剂(NS 398,10-5 mol/L)则明显的抑制 PE对主动脉的收缩,大抑制收缩百分比为(61.83±5.57)%。TXA2阻断剂对 PE缩血管作用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PE可通过 COX,且主要是 COX 2,收缩血管。

    作者:杨逸童;房龙梅;李亚君;王燕;牛龙刚;刘宇;张明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