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田彩霞;薛伟珍;冯惠芳;李瑜林;宁丽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PCI, 血栓抽吸, 硝普钠, 无复流
摘要: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 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AMI急诊 PCI病人,PCI术前给予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 TIMI血流仍≤2级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45例)和硝酸甘油组(45例),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6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 TIMI血流分级及 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0 d的 LVEF及 LVEDD 。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 PCI 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 TIMI血流及 TMPG血流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0 d LVEF、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月MACE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改善 AMI病人急诊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 TIMI及 TMPG血流,改善病人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联合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在尖端扭转型室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床边紧急心脏起搏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其中 A组31例应用硫酸镁并行紧急床边心脏起搏,B组31例应用硫酸镁等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 B组的70.9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抢救中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作者:李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脂联素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 LVEDD、LVESD、LVEF 在两组病人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病人 LVEDD、LVESD均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 APN、NT 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APN、NT proBNP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 APN、NT proBN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

    作者:刘宁;刘昊;白华;王志军;黄宇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生活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研究生活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对 AD的预防和延缓病程意义重大。本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习惯等)对 AD影响的相关研究,概述该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成果,供进一步研究及指导 AD的预防。

    作者:曹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七总皂苷对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NF 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核因子κB(NF κB)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1例 CIMT≥0.9 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组,三七总皂苷组与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两组用药前后 NF κB、细胞黏附分子1(ICAM 1)、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CIMT 1(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服药12周后 NF κB、CIMT和斑块积分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NO、PGI2、SOD、GSH较各自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苷能保护高脂血症 A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 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降低血清 NF κB、ICAM,升高 NO、PGI2、SOD、GSH水平有关。

    作者:江小萍;曾凡鹏;刘首明;林小鸳;冯素莲;沈祖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藜芦醇调控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调控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 SD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变化,Real Time PCR定量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HO 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SOD。结果白藜芦醇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心脏重量指数改善,高剂量组更为显著;心衰大鼠 SOD、GPx、HO 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白藜芦醇干预后,SOD、GPx、HO 1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以SOD改善明显(P<0.05),高剂量组 SOD表达甚至高过假手术组。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各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珏;於悦;高想;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网膜素1相关研究进展

    血清网膜素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由人体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基质细胞特异性分泌表达,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浩彦;任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磁共振成像在评价心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肌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评价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心肌疾病病人21例,所有病人终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使用心脏八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呼吸门控技术,均行磁共振 T2平扫、电影扫描、首过灌注、延迟强化扫描。结果4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心肌舒张顺应性减低,首过灌注肥厚心肌区域灌注减低,延迟强化肥厚心肌内可见斑片状云絮状强化,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肌区域未见延迟强化病灶。2例高血压继发代偿性心脏改变的病人出现左室壁对称性肥厚,室壁增厚率正常,左室腔不大,左室壁未见灌注缺损及延迟强化征象。5例扩张型心肌病中3例出现左室增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延迟强化心肌肌壁间出现线状、环形强化灶,2例病人未出现延迟强化灶。3例心肌梗死病人出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合的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首过灌注缺损及节段性心内膜下延迟强化或心尖部透壁强化。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病人出现右室增大,右室壁变薄及右室壁的弥漫性延迟强化。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出现左室心尖及游离壁的心肌局部变薄、运动减弱,致密化不全心肌呈栅栏状,未见出现灌注缺损及延迟强化病灶。1例心肌淀粉样变性病人出现心肌弥漫性增厚积累及心肌全层的弥漫性粉尘样延迟强化,1例心肌炎病人出现室间隔的早期灌注及延迟强化病灶。结论心脏磁共振成像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的特点,尤其是其在不同心肌病变时的特征性延迟强化表现,可以作为心肌疾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江;杨朝慧;张霞;孙琦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黄春林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经验

    自2000年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也骤升[1]。老年冠心病的病人日益增多。当前,冠心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之首,有专家预测,若能有效控制或消灭这大类疾病,人类平均寿命可达到90岁[1]。因此各国研究者对衰老与老年病的防治继续保持强烈关注[2]。黄春林教授是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临证,现将其经验采撷如下。

    作者:李新梅;张熹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在心系疾病的应用

    基于对“魄门亦为五脏使”的考证与理解,探讨其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为今后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彭玉山老中医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总结

    头痛较难根治,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彭玉山老中医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在头痛发病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中以肝为主;痰在头痛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头痛的重要致病因素。在临证时常从肝从痰论治头痛,形成了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

    作者:董致郅;谢春荣;彭玉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在我国,其致残率可达此类病人的65%[1]。目前关于中风的研究报道非常多,痉挛性偏瘫是常见中风恢复期后遗综合征,也是导致中风恢复期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康复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后比较难以逆转的病理改变[2]。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主要特点为:运动模式粗大且异常,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异常及协调性差等等。痉挛性偏瘫病人异常姿势为:上肢呈挎蓝样屈曲,肩部下沉,患臂内旋,上肢所涉及关节屈曲;颈部向患侧侧曲,躯干向患侧弯曲;患侧下肢强直外旋,骨盆上抬,足内翻,行走呈划圈样步态。

    作者:胡菱;赵冬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 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AMI急诊 PCI病人,PCI术前给予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 TIMI血流仍≤2级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45例)和硝酸甘油组(45例),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6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 TIMI血流分级及 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0 d的 LVEF及 LVEDD 。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 PCI 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 TIMI血流及 TMPG血流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0 d LVEF、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月MACE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改善 AMI病人急诊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 TIMI及 TMPG血流,改善病人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田彩霞;薛伟珍;冯惠芳;李瑜林;宁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茶酚胺介导抗焦虑抑郁药物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作用

    目的:观察儿茶酚胺介导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60例伴抑郁症(MD)的 ACS病人与60例不伴 MD的 ACS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常规 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予口服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儿茶酚胺浓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4组病人治疗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比各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心血管预后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相关,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提高心率变异性。

    作者:李鸿博;李卉;高晓欢;郎小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荟萃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升高。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是有效的。

    作者:张剑;刘东梅;韩建伦;叶生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周宜轩教授以心肾同治法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经验

    难治性心力衰竭多属于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晚期表现。虽经过积极治疗,但疗效不佳。国家级名中医周宜轩教授依照中医思辨特点以“虚”“瘀”“水”统领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病机,认为心肾阳气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内停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发病之关键。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采用益气温阳、温通心肾、活血利水法为主,以名方真武汤为基础,灵活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叶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复肌宁汤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免疫学指标的调控研究

    目的:观察复肌宁汤加减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给予复肌宁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免疫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复肌宁汤对77例眼肌型MG病人治疗前后眼部主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中医临床症状: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对眼肌型 MG病人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学指标 AchR Ab滴度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可以改善 T细胞亚群从 CD4+/CD8+比值。结论复肌宁汤能改善眼肌型 MG病人的免疫指标,可能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卡佳[俄罗斯];顼宝玉;陈乐君;刘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我院疑似冠心病病人163例,所有纳入对象均行 CAG,以 CAG结果为依据,冠心病占123例,非冠心病占40例。同时测定所有纳入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15μmol/L为标准,将Hcy≥15μmol/L设为试验组(113例),将 Hcy<15μmol/L病人入为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在确诊冠心病所占百分比;以 Gensini积分法为评判标准,比较两组在 Gensini积分方面有无差异性,探讨试验组中 Hcy与 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根据CAG结果,将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根据冠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28例)、多支病变组(27例),在 Hcy水平方面将3组作一比较。将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按照入院前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 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0例),在 Hcy水平方面将3组作一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在确诊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Gensini积分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在 Hcy水平方面,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02);而双支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呈增高趋势。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在 Hcy水平方面,SAP组、UAP组、AMI组的 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韩建伦;高刚利;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出血性脑梗死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S)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与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HS病人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7岁~87岁(64.2岁±10.8岁)。健康组来自体检科共计60名,男34名,女26名,年龄37岁~87岁(64.1岁±10.0岁)。HS组内,轻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25例。比较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 MMP 9以及hs CRP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出血性脑梗死组从轻度、中度和重度,随着时间变化到第7天水平达到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S病情的加重,同一天内MMP 9、hs CRP数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与 HS组平均值相比,HS组高于健康组,且 HS组平均值的变化到第7天水平达到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 9以及 hs CRP都是良好的 HS预后辅助性指标。临床可以使用两个指标,结合临床其他检查,使得 HS预后的评估更加精确。

    作者:李慧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表里两经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

    作者:邸鸿雁;韩淑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冠心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重要过程。如今,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核心机制是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据检测结果指导冠心病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现对目前常见的几种血小板功聚集能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郭峥;安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