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率成像在急诊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

彭继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 超声心动描述术,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应变率成像, 急诊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应变率成像(SRI)在急诊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及SRI对32例急诊心肌缺血病人和30例正常人节段纵向收缩期(S)、舒张早期(E)及收缩期(A)的峰值速度(VS、VE、VA)、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进行测定。结果 VS:心肌缺血组室壁的不同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VE:除前间隔的心尖水平外,室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VA:前壁的不同水平及前间隔的心尖水平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S、SRE:心肌缺血组不同水平左室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A:前壁的不同水平及前间隔的基底水平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P<0.05或P<0.01)。结论 QTVI及 SRI技术是临床简便、无创,是准确评价急诊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透析方法对透析中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温低钙透析、每日短时透析(DHD)与常规透析对透析中高血压的影响。方法60例发生过透析中高血压的慢性肾衰病人随机分成3个透析组治疗,观察期为8个周。比较3组病人透析前血压、透析中血压、高血压发生率、血钙、血浆肾素活性、尿素清除指数(Kt/V)、体重增加量和体重增加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透析组比较,高温低钙透析组透析中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和血钙浓度降低;每日短时透析组透析前、透析中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血浆肾素、体重增加量和体重增加率降低,Kt/V升高。结论高温低钙透析和每日短时透析均能有效防治透析中高血压,但每日短时透析血压平稳,透析充分,透析效果更为满意。

    作者:黄浩;汪薇;柳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左室肥厚关系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其特点为反复的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塌陷,发病率高,是独立于年龄、高血压、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等因素之外引起心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OSAS可导致病人的左室结构出现异常,尤其是左室肥厚。现就 OSAS 与左室肥厚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祁卓君;王健;薛思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在心系疾病的应用

    基于对“魄门亦为五脏使”的考证与理解,探讨其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为今后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nsite 3000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分析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 VT)消融的优势。方法对14例病人,经左股静脉将64极球囊电极及经右股静脉将大头导管置入右心室,EnSite 3000系统构建右心室腔三维几何模型,诱发室速或室性早搏,利用虚拟心内膜电图及导航系统进行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指导消融。结果14例病人均诱发及标测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或室早,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2例起源于游离壁;1例有3个不同的起源点;1例有一个起源点在中后间隔,另有两个突破口;1例起源下部后间隔与游离壁移行处,突破口在上中间隔。结论 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 X线对病人及手术医生的损伤。Ensite 3000系统对室速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消融更精确、直观和可靠。

    作者:黄建明;陈志强;蔡丽芹;阮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联合检测hs CRP、BNP、甲状腺激素辅助诊断心肌梗死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新发布的心梗诊断指南中将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动态演变作为心肌梗死诊断的主要指标,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或合并其他疾病时,许多病人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研究证实,hs CRP、BNP、甲状腺激素在AMI初期即可发生变化,并贯穿AMI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 AMI诊断的准确率,避免漏诊或误诊。

    作者:刘璐;柳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网膜素1相关研究进展

    血清网膜素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由人体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基质细胞特异性分泌表达,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浩彦;任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出血性脑梗死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S)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与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HS病人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7岁~87岁(64.2岁±10.8岁)。健康组来自体检科共计60名,男34名,女26名,年龄37岁~87岁(64.1岁±10.0岁)。HS组内,轻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25例。比较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 MMP 9以及hs CRP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出血性脑梗死组从轻度、中度和重度,随着时间变化到第7天水平达到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S病情的加重,同一天内MMP 9、hs CRP数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与 HS组平均值相比,HS组高于健康组,且 HS组平均值的变化到第7天水平达到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 9以及 hs CRP都是良好的 HS预后辅助性指标。临床可以使用两个指标,结合临床其他检查,使得 HS预后的评估更加精确。

    作者:李慧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我院疑似冠心病病人163例,所有纳入对象均行 CAG,以 CAG结果为依据,冠心病占123例,非冠心病占40例。同时测定所有纳入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15μmol/L为标准,将Hcy≥15μmol/L设为试验组(113例),将 Hcy<15μmol/L病人入为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在确诊冠心病所占百分比;以 Gensini积分法为评判标准,比较两组在 Gensini积分方面有无差异性,探讨试验组中 Hcy与 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根据CAG结果,将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根据冠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28例)、多支病变组(27例),在 Hcy水平方面将3组作一比较。将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按照入院前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 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0例),在 Hcy水平方面将3组作一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在确诊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Gensini积分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在 Hcy水平方面,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02);而双支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呈增高趋势。试验组合并 CHD病人在 Hcy水平方面,SAP组、UAP组、AMI组的 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韩建伦;高刚利;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在我国,其致残率可达此类病人的65%[1]。目前关于中风的研究报道非常多,痉挛性偏瘫是常见中风恢复期后遗综合征,也是导致中风恢复期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康复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后比较难以逆转的病理改变[2]。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主要特点为:运动模式粗大且异常,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异常及协调性差等等。痉挛性偏瘫病人异常姿势为:上肢呈挎蓝样屈曲,肩部下沉,患臂内旋,上肢所涉及关节屈曲;颈部向患侧侧曲,躯干向患侧弯曲;患侧下肢强直外旋,骨盆上抬,足内翻,行走呈划圈样步态。

    作者:胡菱;赵冬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靶点--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心肌保护的重要靶器官。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线粒体 ATP 敏感性钾通道被认为是治疗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它是细胞线粒体内一种重要离子通道,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通道保护心肌的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钙超载、细胞凋亡及膜电位的变化等方面。本研究就线粒体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结构及其心肌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宁可;姜丽;包怡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与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 PCI术的病人71例,男47例,女24例,年龄36岁~83岁(68.0岁±10.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第1天,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参松养心胶囊,每次1.6 g,每日3次。疗程4周。PCI术后第1天、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 TO及 T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TO值显著降低,TS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 TO值显著降低,TS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可调节窦性心率震荡(HRT),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耿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复合干预对冠心病阳虚血瘀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合干预对冠心病阳虚血瘀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符合条件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1组给予温阳活血方联合心痛贴,治疗2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模拟剂联合心痛贴,对照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模拟剂联合心痛贴模拟剂,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后 Hcy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血浆 Hcy水平均有下降,其中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组、治疗2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合干预可以降低冠心病阳虚血瘀证病人血浆 Hcy水平。

    作者:张寒雪;董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通腑泄浊法在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治疗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为慢性过程。既往中医无相应病名,有关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脉证方药散见于“胸痹”“心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等论述中。

    作者:付达;刘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复肌宁汤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免疫学指标的调控研究

    目的:观察复肌宁汤加减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给予复肌宁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免疫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复肌宁汤对77例眼肌型MG病人治疗前后眼部主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中医临床症状: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对眼肌型 MG病人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学指标 AchR Ab滴度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可以改善 T细胞亚群从 CD4+/CD8+比值。结论复肌宁汤能改善眼肌型 MG病人的免疫指标,可能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卡佳[俄罗斯];顼宝玉;陈乐君;刘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藜芦醇调控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调控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 SD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变化,Real Time PCR定量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HO 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SOD。结果白藜芦醇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心脏重量指数改善,高剂量组更为显著;心衰大鼠 SOD、GPx、HO 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白藜芦醇干预后,SOD、GPx、HO 1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以SOD改善明显(P<0.05),高剂量组 SOD表达甚至高过假手术组。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各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珏;於悦;高想;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生活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研究生活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对 AD的预防和延缓病程意义重大。本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习惯等)对 AD影响的相关研究,概述该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成果,供进一步研究及指导 AD的预防。

    作者:曹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磁共振成像在评价心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肌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评价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心肌疾病病人21例,所有病人终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使用心脏八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呼吸门控技术,均行磁共振 T2平扫、电影扫描、首过灌注、延迟强化扫描。结果4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心肌舒张顺应性减低,首过灌注肥厚心肌区域灌注减低,延迟强化肥厚心肌内可见斑片状云絮状强化,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肌区域未见延迟强化病灶。2例高血压继发代偿性心脏改变的病人出现左室壁对称性肥厚,室壁增厚率正常,左室腔不大,左室壁未见灌注缺损及延迟强化征象。5例扩张型心肌病中3例出现左室增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延迟强化心肌肌壁间出现线状、环形强化灶,2例病人未出现延迟强化灶。3例心肌梗死病人出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合的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首过灌注缺损及节段性心内膜下延迟强化或心尖部透壁强化。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病人出现右室增大,右室壁变薄及右室壁的弥漫性延迟强化。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出现左室心尖及游离壁的心肌局部变薄、运动减弱,致密化不全心肌呈栅栏状,未见出现灌注缺损及延迟强化病灶。1例心肌淀粉样变性病人出现心肌弥漫性增厚积累及心肌全层的弥漫性粉尘样延迟强化,1例心肌炎病人出现室间隔的早期灌注及延迟强化病灶。结论心脏磁共振成像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的特点,尤其是其在不同心肌病变时的特征性延迟强化表现,可以作为心肌疾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江;杨朝慧;张霞;孙琦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荟萃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升高。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是有效的。

    作者:张剑;刘东梅;韩建伦;叶生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两组均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措施,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 mg)治疗每日3次。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值,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 E/A比值、LVESD及LVEDD与入院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LVEF、血清NT proBNP的随访结果与入院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DD与入院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LVEF、E/A比值、LVESD及血清NT proBNP随访结果与入院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组间比较,两组除 LVEDD无统计学意义外,LVEF、E/A值、LVESD及血清 NT proBNP的随访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重构及左室射血功能。

    作者:吴春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动静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分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软斑、复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硬斑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为(1.03±0.22)mm,大于对照组的(0.67±0.23)mm(P<0.05)。100例受检病人,32例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且造成管腔狭窄,狭窄率32.0%,其中狭窄程度为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3例,闭塞2例。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作者:邱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