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柳茵
目的:探讨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表里两经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
作者:邸鸿雁;韩淑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非心源性胸痛(NCCP)病人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行 PCI术后因非心源性胸痛会诊的54例病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认知行为治疗。运用 Zung焦虑、抑郁自评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治疗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病人在认知行为治疗前,其Zung焦虑、抑郁自评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分别为47.96分±7.64分、52.96分±7.34分、9.06分±3.67分、13.39分±5.70分,治疗后各项得分分别为45.20分±6.10分、49.69分±6.38分、7.37分±2.54分、10.50分±4.33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 PCI术后 NCCP病人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杨红雨;孔咏梅;闫娟娟;蔡小菲;梁丽芬;拜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明确血糖控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住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 AMI合并 T2DM病人16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80例,再根据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治疗第7天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结果①氯吡格雷组血糖控制良好亚组 ADP诱导的 IPA高于血糖控制不良亚组[(68.6±23.3)% vs(50.1±23.8)%,P=0.015],血糖控制良好亚组中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均少于血糖控制不良亚组(11例,15例,P=0.016);②替格瑞洛组血糖控制良好亚组 ADP诱导的 IPA高于血糖控制不良亚组[(73.9±23.6)% vs(63.4±20.5)%,P=0.009],血糖控制良好亚组中替格瑞洛反应低下者少于血糖控制不良亚组(3例,9例, P=0.039)。③氯吡格雷组血糖控制不良亚组ADP诱导IPA低于替格瑞洛组血糖控制不良亚组[(50.1±23.8)% vs(63.4±20.5)%,P=0.037];氯吡格雷组血糖控制良好亚组和血糖控制不良亚组药物低反应者均多于替格瑞洛组(11例 vs 3例,P=0.044;15例 vs 9例,P=0.032)。结论 AMI合并 T2DM病人血糖控制水平影响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抗血小板反应性;替格瑞洛治疗 IPA高于氯吡格雷。
作者:张昊洲;王敬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地区汉族人群中不同时间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 A)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2012年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住院病人114例,其中 UAP病人69例,作为病例组,冠状动脉完全无病变者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并收集病人血清常规生化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病人血清 Fetuin A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 UAP易患因素后两组间差异。结果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男性比例较高,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人较多(P<0.005);两组间年龄、吸烟史、TC、TG、HDL C及 L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 Fetuin A水平为(282.87±101.11)g/L,对照组为(278.02±137.10)g/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839)。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吸烟、血压、血糖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仍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86)。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UAP病人 Fetuin A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血清 TC、TG、HDL C及 LDL 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中国常州市武进地区汉族人群中血清 Fetuin A水平可能与 UAP发病风险无关。
作者:陆华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研究生活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对 AD的预防和延缓病程意义重大。本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习惯等)对 AD影响的相关研究,概述该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成果,供进一步研究及指导 AD的预防。
作者:曹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动静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分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软斑、复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硬斑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为(1.03±0.22)mm,大于对照组的(0.67±0.23)mm(P<0.05)。100例受检病人,32例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且造成管腔狭窄,狭窄率32.0%,其中狭窄程度为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3例,闭塞2例。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作者:邱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调控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 SD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变化,Real Time PCR定量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HO 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SOD。结果白藜芦醇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心脏重量指数改善,高剂量组更为显著;心衰大鼠 SOD、GPx、HO 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白藜芦醇干预后,SOD、GPx、HO 1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以SOD改善明显(P<0.05),高剂量组 SOD表达甚至高过假手术组。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各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珏;於悦;高想;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 LVEDD、LVESD、LVEF 在两组病人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病人 LVEDD、LVESD均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 APN、NT 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APN、NT proBNP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 APN、NT proBN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
作者:刘宁;刘昊;白华;王志军;黄宇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病人,其中26例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35例采用非溶栓的保守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病人中溶栓组 mRS评分为(1.7±1.1)分,非溶栓组为(3.4±2.1)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 PA静脉溶栓虽然对于改善心源性脑栓塞病人近期临床症状方面没有明显优于非溶栓组,但却能够明显改善病人90 d后的远期临床预后,且并未增加病人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也未增加此类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傅懋林;肖雪玲;戴为正;叶迎安;阮志芳;王双虎;何文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新发布的心梗诊断指南中将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动态演变作为心肌梗死诊断的主要指标,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或合并其他疾病时,许多病人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研究证实,hs CRP、BNP、甲状腺激素在AMI初期即可发生变化,并贯穿AMI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 AMI诊断的准确率,避免漏诊或误诊。
作者:刘璐;柳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 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AMI急诊 PCI病人,PCI术前给予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 TIMI血流仍≤2级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45例)和硝酸甘油组(45例),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6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 TIMI血流分级及 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0 d的 LVEF及 LVEDD 。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 PCI 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 TIMI血流及 TMPG血流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0 d LVEF、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月MACE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改善 AMI病人急诊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 TIMI及 TMPG血流,改善病人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田彩霞;薛伟珍;冯惠芳;李瑜林;宁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 VT)消融的优势。方法对14例病人,经左股静脉将64极球囊电极及经右股静脉将大头导管置入右心室,EnSite 3000系统构建右心室腔三维几何模型,诱发室速或室性早搏,利用虚拟心内膜电图及导航系统进行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指导消融。结果14例病人均诱发及标测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或室早,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2例起源于游离壁;1例有3个不同的起源点;1例有一个起源点在中后间隔,另有两个突破口;1例起源下部后间隔与游离壁移行处,突破口在上中间隔。结论 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 X线对病人及手术医生的损伤。Ensite 3000系统对室速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消融更精确、直观和可靠。
作者:黄建明;陈志强;蔡丽芹;阮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肌宁汤加减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给予复肌宁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免疫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复肌宁汤对77例眼肌型MG病人治疗前后眼部主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中医临床症状: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对眼肌型 MG病人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学指标 AchR Ab滴度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可以改善 T细胞亚群从 CD4+/CD8+比值。结论复肌宁汤能改善眼肌型 MG病人的免疫指标,可能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卡佳[俄罗斯];顼宝玉;陈乐君;刘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线粒体是心肌保护的重要靶器官。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线粒体 ATP 敏感性钾通道被认为是治疗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它是细胞线粒体内一种重要离子通道,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通道保护心肌的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钙超载、细胞凋亡及膜电位的变化等方面。本研究就线粒体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结构及其心肌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宁可;姜丽;包怡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系统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升高。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是有效的。
作者:张剑;刘东梅;韩建伦;叶生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为慢性过程。既往中医无相应病名,有关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脉证方药散见于“胸痹”“心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等论述中。
作者:付达;刘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该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死亡、残留神经元胞质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 bodies)为主要病理特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黑质纹状体通路将多巴胺输送到纹状体,纹状体中多巴胺与乙酰胆碱两大递质系统功能相互拮抗,共同参与基底核运动调节。多巴胺水平降低程度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目前 PD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有环境、遗传、神经系统老化多因素交互作用。治疗方面,复方左旋多巴仍是至今治疗 PD基本、有效的药物。近来有研究表明[1],帕金森病病人常合并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升高,前两者与后者 Hcy变化呈负相关。本研究将对叶酸、维生素B12与PD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侯芳林;刘瑞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在我国,其致残率可达此类病人的65%[1]。目前关于中风的研究报道非常多,痉挛性偏瘫是常见中风恢复期后遗综合征,也是导致中风恢复期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康复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后比较难以逆转的病理改变[2]。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主要特点为:运动模式粗大且异常,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异常及协调性差等等。痉挛性偏瘫病人异常姿势为:上肢呈挎蓝样屈曲,肩部下沉,患臂内旋,上肢所涉及关节屈曲;颈部向患侧侧曲,躯干向患侧弯曲;患侧下肢强直外旋,骨盆上抬,足内翻,行走呈划圈样步态。
作者:胡菱;赵冬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温低钙透析、每日短时透析(DHD)与常规透析对透析中高血压的影响。方法60例发生过透析中高血压的慢性肾衰病人随机分成3个透析组治疗,观察期为8个周。比较3组病人透析前血压、透析中血压、高血压发生率、血钙、血浆肾素活性、尿素清除指数(Kt/V)、体重增加量和体重增加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透析组比较,高温低钙透析组透析中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和血钙浓度降低;每日短时透析组透析前、透析中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血浆肾素、体重增加量和体重增加率降低,Kt/V升高。结论高温低钙透析和每日短时透析均能有效防治透析中高血压,但每日短时透析血压平稳,透析充分,透析效果更为满意。
作者:黄浩;汪薇;柳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儿茶酚胺介导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60例伴抑郁症(MD)的 ACS病人与60例不伴 MD的 ACS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常规 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予口服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儿茶酚胺浓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4组病人治疗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比各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心血管预后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相关,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提高心率变异性。
作者:李鸿博;李卉;高晓欢;郎小娥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