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病人血液LpPLA2、hsCRP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玉洪新;刘杰

关键词:冠心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超敏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 PLA2)、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及 D 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Lp PLA2、hs CRP、D 二聚体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 Lp PLA2、hs CRP、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Lp 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3、0.735,P<0.05);D二聚体与 hs CRP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4、0.772,P<0.05);hs CR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2、0.694、0.705,P<0.05)。结论 Lp PLA2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hs CRP与 D 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 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 D 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21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作为研究组;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经锥颅钻孔穿刺侧脑室引流的21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脑脊液转清情况,1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9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相比,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可降低病人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樊丽花;李建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概述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建模方法、模型改良方法以及新研究进展。

    作者:孟胜喜;霍清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心通脉组方对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心通脉组方对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病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入院的慢性心衰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心通脉组方治疗1个月。根据 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 CD3、CD4与 CD8百分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14 d与28 d时 CD4百分比以及 CD4/CD8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 CD8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舒心通脉组方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病人治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 CD4百分比及 CD4/CD8值有关。

    作者:陈颖;陈卫平;吕红;崔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从肝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从肝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本研究就其理论基础与相关临床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及展望,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秦佳枫;徐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PCAD AMI)病人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治疗的75例 PCAD 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20 mg;研究组3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日10 mg,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血脂、心功能指标、严重心血管事件(MACCE)。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病人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19、9.241,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皮舒张功能(FM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72、14.914,P<0.05);两组病人严重心血管事件(MAC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2.1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6,P>0.05)。结论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 PCAD AMI病人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可有效调节血脂,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部分指标优于阿托伐他汀。

    作者:李玲;罗晓丽;王红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房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而急剧增加,已成为当今以老龄化加速为特征的人口健康的严重危害之一。房颤可诱发栓塞,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长期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加重心肌损伤,使心功能下降,致死致残率大幅增加。然而,目前治疗策略和手段还存在着严重滞后和不足,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为房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本文拟从炎症反应、心房重构、氧化应激以及 microRNA等几方面展开综述。

    作者:吴丹丹;陈瑜;张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热解毒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窗口,运用中医药清热解毒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全身各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等重要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医对 CAS病因病机的认识、单味中药及复方中药等方面对清热解毒法治疗 CAS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作者:何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龄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 PCI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行 PCI治疗的冠心病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龄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半年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龄病人行 PCI治疗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辉兵;黄河;黄浩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花类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花类药气味芳香,药效平和,多为轻清灵活之品,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较为广泛,具体如红花活血化瘀,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夏枯草、菊花清肝明目,玫瑰花、合欢花安神解郁,旋覆花理气和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应用花类药,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左瑶瑶;王丽婷;陈守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病人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心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10 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中医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病人心功能疗效、中医症状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 SDS及 SAS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DS及SA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振源胶囊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李琳;杜鸿瑶;刘立壮;戴玉;孙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脉临界病变病人涩脉与常规检测指标的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冠脉临界病变病人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与涩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冠脉临界病变病人病史及实验室数据。依据是否存在涩脉脉象将病人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涩脉组病人较无涩脉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三酰甘油(TG)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PT进入方程(OR=0.399,95%CI 0.181~0.878,P=0.022)。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 D 二聚体(D D)等其他凝血指标因素的校正下,PT认为是涩脉独立危险因素(OR=0.338,95%CI 0.129~0.887,P=0.028)。结论 PT与冠脉临界病变病人涩脉脉象密切相关。

    作者:王淑丽;冯玲;刘贵建;王阶;庞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难治性心衰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26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后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和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2.31%、88.46%,与对照组的61.54%和57.69%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末端 B型利钠肽(NT 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69%,对照组1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病人的 LVEF、NT proBNP、FS水平,不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夏阳;陈景开;宗刚军;陈满清;吴刚勇;王霄;姜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观察发病不同时段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白细胞介素6(IL 6)浓度变化,并同未行 PCI治疗的 AMI病人比较,以了解 hs CRP及 IL 6在急诊 PCI病人中的浓度变化是否可用于 PCI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入选病人血清 hs CRP及 IL 6浓度,其中 PCI组45例,对照组35例。结果①术前两组病人血清 hs CRP、IL 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血清 hs CRP、IL 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病人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DU)、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SU)、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 hs CRP及 IL 6浓度变化可用于 PCI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高凤敏;杨骄霞;王媛媛;吕恒娟;乔智力;赵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CHIV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并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病人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CHIVA组,利用 CHIVA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以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 CHIVA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CHIV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 CHIVA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王华;陈千益;费哲为;郑恩栋;杨章慧;黄孝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并记录平均肌电值(AEMG)、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 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 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 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 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水琴;廖志平;吴方超;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病人心率变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室性早搏(PVCs)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9年1月—2015年5月心血管科住院病人169例,随机分为两组,高血压组(A组)54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组(B组)115例。入院后收集病人一般情况、生化资料,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比较心率变异性。结果两组病人比较两个相邻的R R间期差值>50 ms心率总数占全部分析信息期间内的心率数的百分比例(PNN50)、24 h连续正常的 R 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24 h连续正常的 R 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所记录的连续5 min节段的平均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SDANN) A组均高于 B组(P<0.05)。临床诊断分级与 PNN50(r=-0.172,P=0.017)、RMSSD(r=-0.158,P=0.025)、SDNN(r=-0.143,P=0.044)、SDANN(r=-0.142,P=0.044)呈负相关。结论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相比,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病人 HRV降低趋势更明显,推测室性早搏的发生会加重高血压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作者:李可;胡元会;李偲偲;贾秋蕾;魏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病人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片与拉贝洛尔药物联用治疗,研究组实施硝酸甘油片与拉贝洛尔药物联用结合护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持续用药6个月后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后,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平均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片与拉贝洛尔药物联用结合护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病人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艾银海;姚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红景天防治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红景天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其药物成分丰富,药用价值极高,对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均具有一定的价值;该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已得到证实,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脑梗死等病症的治疗均取得了理想的收益;红景天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理想,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常与西药联合使用,大大提高其药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本研究检索红景天治疗心脑血管,对既往已有的红景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江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甘肃地区各级医院高血压病病人胰岛素抵抗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初探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胰岛素抵抗(IR)在各级医院中的阳性率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内容包括问卷、体检和生化指标三部分。采集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相关病史及中医症状,并检测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结合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筛选出 IR病人1036例,胰岛素抵抗(IRI)为51.8%;②各级医院 EH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不同,但均以肝火亢盛型多;③社区医院就诊 EH病人 IR阳性率高,与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吸烟与否、运动量不同与 I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常饮酒病人 IR阳性率高于不饮酒病人,肥胖病人 IR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肥胖病人。结论 EH病人50%以上均存在 IR;各级医院 EH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不同,IR阳性率亦不同;经常饮酒及肥胖的 EH病人 IR阳性率偏高。

    作者:桂明泰;胡盼盼;符德玉;李应东;邱勇玉;赵信科;周训杰;姚磊;芦波;李建华;徐邦杰;韩亚楠;杨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出血后血肿液凝血酶与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液凝血酶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08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检测两组血肿液凝血酶浓度、脑水肿比值,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凝血酶与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第3天、第5天血肿液凝血酶浓度显著高于第1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天与第7天血肿液凝血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天、第5天脑水肿比值显著高于第1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天、第7天脑水肿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天、第5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凝血酶浓度与脑水肿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分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0.547,P<0.05)。结论血肿液凝血酶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导致脑水肿形成。

    作者:贾文志;孙晓立;赵金超;姚志刚;武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