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强;潘立军;孟德忠
由于小儿具有好动、血管细、血管壁薄的特点,所以在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常会出现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等现象.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580例,结合护理实例,选择合理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以期提高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有效率.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ICU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我科ICU对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收治的401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结论: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是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岩;金东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对HCM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临床高度怀疑HCMV感染病例120例,采集血清样本,分别用Real-time PCR检测HCMV DNA和ELISA方法检测HCMV IgM抗体.120例病例中有86例采集了尿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检测HCMV DNA和ELISA方法检测HCMV IgM抗体.结果 血清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PCR与ELISA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显著,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率高;尿液标本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PCR与ELISA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显著,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率更高;尿液标本与血清标本HCMV-DNA阳性率差异显著,尿标本阳性率更高.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灵敏度高,尿液标本对诊断HCMV感染检出率更高.
作者:窦荣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损伤,或因年老体衰,肾精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淤交阻,气血逆乱所致.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不仅在十降低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全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其特有的疗效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作者:郑德福;杨秋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daromlbosis,DVT)是脊髓损伤(SCI)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PE),即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2],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敏;李艳召;梁计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丹参为唇形科双子叶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丹参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改善肝功能和预防脏器纤维化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本文通过对多年来丹参临床应用资料的分析,对丹参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总结.
作者:杨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讨论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巾老年骨性关节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以穴位针刺加电针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电针刺放血疗法.结果 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总有效率97.2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4%,治疗组优胜于对照组.结论 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中老年骨性关节炎起到了标本兼治的功效.
作者:马俊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9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72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9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1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病死率8.3%,对照组重症组病死率33.3%.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作者:刘京平;汤梦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炎患者5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经治疗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1例(22%),基本缓解24例(48%),好转12例(24%),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兵;左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方法:7例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改变、阑尾位置变异及粘连严重造成手术困难、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阑尾化脓穿孔坏疽、腹腔渗出液较多污染切口的logistic评分呈正相关(r=72,0.77,0.64,0.62,0.93).?结论:病理改变、阑尾位置变异及粘连严重造成手术困难、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阑尾化脓穿孔坏疽、腹腔渗出液较多污染切口是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作者:丁家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临床实践中因急腹症被误诊为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的主要原因,以便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自 2005年来8例因急腹症就诊于我院被误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中引发患者出现急腹症的主要原因有流产、宫颈管粘连及早孕合并黄体破裂.结论 妇科临床实践中一些不常见的急腹症已被宫外孕诊断为临床实践中在面此类患者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寇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雾化吸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为验证雾化器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炎症消除的效果,对本科室常见的慢性咽喉炎实施了雾化吸的随机治疗,并与常规口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55例患者痊愈3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51例,占92.70%;对照组则分别为25例、8例、9例、13例,总有效42例,占76.40%.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雾化吸入利用压缩空气将液体药物雾化成可吸入的微粒并使药物均匀分布于上呼吸道及咽喉部,使药物直接在患部被吸收,炎症消除的效果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吴晓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比较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愈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03年6月~2010年12月的乳腺癌临床资料中抽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共125例,其中90例行改良根治术,35例行保乳术,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牛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生活质量,美容满意率方面保乳组明显高于改良组.结论:对于比较早期的Ⅰ、Ⅱ期乳腺癌保乳组和改良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改良组.
作者:钱秀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通淋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方中山萸肉粉碎成细粉,其余加水煎煮提取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合,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在显微镜下观察山萸肉的显微特征,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甘草定性鉴别.结果: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老年烧伤的特点是伤前疾病多,伤后并发症多,头面部烧伤多为体力衰弱或基础疾病导致身体跌倒后导致,治愈后面部畸形、瘢痕和色素沉着甚至功能障碍,影响美观,加重了患者的外貌及功能等方面缺陷,导致心理障碍及负担.本文总结92例老年头面部烧伤患者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对积累临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爱娟;叶景郁;李君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骨炎灵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H-HPLC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0.%冰醋酸溶液(24:4:72);检测波长322nm.结果 阿魏酸在0.073~2.9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1.23%(n=6).结论 所建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能用于控制骨炎灵颗粒的质量.
作者:付泽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11年1月1日-4月1日期间手术病历1569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90%;(2)用药频次高的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索类与第3代头孢菌素;(3)用药时间(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3.4d,Ⅱ类切口为5.3d,Ⅲ类切口为9.8d,(4)用药时机:术前大于2h用药17.00%,2h内用药40.30%,术后用药42.70%.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作用率高,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等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比较普通,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张秋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5例重度有机磷农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HP)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观察对照两组病例的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减少(t=4.092,P<0.01),、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缩短(t三3.24:且塑.01),住院天数缩短(t=4.505,P<0.01),治枣率提高fx2=4.073,P<0.05).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内科常规治疗外加用血液灌流,予以适当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这类危重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窦俊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减少患者病痛,促进身体康复.方法: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结果:患者情绪稳定,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利于术后心身康复.
作者:罗美珍;袁媛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总结急性有机磷巾毒中间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组11例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照组12例行传统中毒后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和躯体等各方面得到大限度的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成君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