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探讨

郑云燕;黄凤荣

关键词:冠心病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边支闭塞, 预防及处理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方法对甘肃省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80例冠心病患者中40例发生边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发生率为14.3%。40例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患者分叉病变部位主要为前降支和对角支处,类型主要为1.1.1,边支直径主要为2 mm~2.5 mm,主要采用边支支架置入术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分别为5.0%(2/40)、37.5%(15/40)、0、0。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在临床较为常见,1.1.1分叉病变较为多见,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生菌干预冠心病脾气亏虚证的可行性探讨

    中医认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根据益生菌的作用途径及其与补脾中药的相互作用等,认为可从“脾”对其治疗作用进行中医解读,并以其干预传统的健脾益气治疗。而现代研究也已经证实,冠心病与胃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采用益生菌来调节微生态平衡,作为冠心病的干预手段之一。结合中西医对益生菌的不同认知,本文拟分析其干预冠心病脾气亏虚证的可行性。

    作者:牛英硕;郭伟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洪治平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经验

    介绍洪治平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的经验,洪治平教授认为对于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的治疗,应化痰活血,不能偏废其一,临证时还需辨别痰瘀孰先孰后,孰轻孰重,权衡治之,同时不忘调理气机,方能更好的收到疗效。

    作者:王东海;洪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总结54例转归良好的心功能Ⅲ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 CPAP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NT proBN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心功能NYHA分级、LVEF及血清BNP等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AP辅助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可以明显改善其预后,提高LVEF,使血清NT proBNP峰值提前出现,更快下降。

    作者:李雁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Rosenbek 渗透/误吸量表在脑卒中误吸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Rosenbek 渗透/误吸量表在误吸评估中的优势。方法对178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咽部电视透视录像检查(VFSS),填写吞咽困难8级量表,同时进行饮水试验。结果咽部动态造影检查发现178例脑卒中患者中1级90例,2级21例,3级16例,4级12例,5级5例,6级6例,7级13例,8级24例。检出误吸43例,检出率24.16%,饮水试验筛出误吸患者19例,检出率10.67%。两种方法误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enbek 渗透/误吸量表分级清楚,是一种简洁、有效的评估工具。既可反映有无误吸,又能量化误吸的程度,为吞咽功能评估提供可靠量化指标。

    作者:杜丽洁;姜增誉;王娇;丁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周宜轩教授遵仲景“温煦阳气”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全国名中医周宜轩教授,依据张仲景重视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认为阳气之盛衰是发生心力衰竭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之病机关键。临证治疗善用扶阳之法,阳遏者助之使通,阳虚者扶之温运,其理论和经方,每每获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温通心肾、活血、利水法为主,疗效显著。

    作者:张叶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并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再另行发放。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作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探索合适的野百合碱造模剂量。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低剂量组、野百合碱中剂量组和野百合碱高剂量组,一次性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心输出量、肺血管阻力以及右心室肥厚程度。结果野百合碱高剂量组大鼠死亡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室壁厚度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心输出量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高剂量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01)。结论中剂量组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更为接近大鼠肺动脉模型的理想数值。

    作者:董丽君;陈鹏;程江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IL 12、IL 18的影响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 18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IL 12、IL 18的蛋白表达情况和淋巴白皮细胞 IL 12、IL 18受体的 mRNA表达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二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IL 12和 IL 18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且二者蛋白表达和受体 mRNA的蛋白表达都具有正相关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3.6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抑制 IL 12和 IL 18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促炎症因子,疗效显著。

    作者:王刚;刘力婕;郝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其可深入并沉积到深部肺组织,甚至可以穿过肺泡间质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造成危害。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发现,PM2.5与人群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死亡明显相关,本文就近年来 PM2.5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王蓉;王剑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疏脑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疏脑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过程中病例脱落5例,两组样本数分别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疏脑解郁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各100 mL;对照组予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用药8周末,治疗组愈显率80.70%,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愈显率46.29%,总有效率92.59%。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在治疗后4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8周两组评分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两组 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8周时,治疗组 S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脑解郁汤治疗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痰阻证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宝玲;郭琰;段婧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风热证模型NO、NOS、cGMP的影响

    目的:探讨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风热证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环鸟苷酸(cGMP)的影响。方法使用热风及硝酸甘油协同诱导建立大鼠偏头痛风热证模型,观察2h内搔头次数,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环鸟苷酸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结果偏头痛模型组血浆 NOS、NO、cGMP含量升高,与正常组、风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头痛风热证组血浆 NOS、NO、cGMP含量继续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血浆 NOS、NO、cGMP含量恢复,与偏头痛风热证组及偏头痛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对正常机体无影响,而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病理状态有显著影响,偏头痛模型受风热外袭后血浆 NOS、NO、cGMP含量持续升高,芎芷地龙汤能明显改善偏头痛风热证动物模型血浆中升高的 NOS、NO、cGMP含量。

    作者:赵永烈;王玉来;姚卓亭;岳广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169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分为5组:舒张压≥80 mmHg为1组;70 mmHg~79 mmHg为2组;60 mmHg~69 mmHg为3组;50 mmHg~59 mmHg为4组;<50 mmHg为5组,比较各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4组<5组<2组<3组<1组,2组、3组、4组、5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部窦性 R R间期的标准差(SDNN):1组<2组<3组<4组<5组3组、4组、5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组与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程全部窦性R R间期的平方根(RMSSD):2组<1组<3组<4组<5组,3组、4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 C与24 hDBP呈显著正相关(r=0.457,P=0.000);SDNN与24 hDBP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00);RMSSD与24 hDBP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08)。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LDL C及 SDNN为24 hDBP的影响因素。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升高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功能紊乱和血清 LDL C升高共同影响的结果。

    作者:贾秋蕾;杜柏;胡元会;魏艺;吴华芹;张菀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介导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成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可以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缺血性疾病。本文通过综述一系列大型动物复制临床相关疾病模型的临床前研究及相关的临床试验,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武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脏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加谷维素口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谷维素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德新;金翔;段绮云;黄惠莲;梅群利;宋祖琪;刘智宇;张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4月收治的182例接受 PCI治疗的 STEMI患者病例资料,按照其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105例)及病死组(7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并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性别、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史、心功能 Kil ip’s分级、血管病变程度及使用药物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2支及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是影响 PCI治疗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述因素会导致 STEMI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采取一切措施缩短自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并积极纠正高血糖、改善心功能及使用扩血管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保证其生存质量。

    作者:康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79例。本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48 h内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77例,夹闭加包裹2例。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治愈)57例,4分(轻偏瘫但自理)12例,3分(重残)6例,死亡4例。结论Hunt Hess Ⅰ级~Ⅲ级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干预,部分合并较大血肿或急性脑积水的Ⅳ级~Ⅴ级动脉瘤也应早期手术干预;清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辨认并保护中央穿支血管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李太平;娄平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及hs 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患者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 C 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8例。另选4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 C 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逐渐增高,二者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宋玉新;李莉;赵碧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调脾护心”康复方案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调脾护心”方案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脉搭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结合中医调脾护心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观察周期第1期为病人入院至出院;第2期为病人出院至出院后1个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24.36±3.11)分,对照组为(23.81±4.36)分,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5.87±3.21)分,对照组为(8.90±2.57)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脾护心康复方案能改善病人中医证候,且能明显改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

    作者:李新梅;卓剑丰;肖莹莹;林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 AMI 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46例)和尿激酶组(50例),按临床间接指标判断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结果瑞替普酶组临床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瑞替普酶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

    作者:程往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方法对甘肃省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80例冠心病患者中40例发生边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发生率为14.3%。40例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患者分叉病变部位主要为前降支和对角支处,类型主要为1.1.1,边支直径主要为2 mm~2.5 mm,主要采用边支支架置入术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分别为5.0%(2/40)、37.5%(15/40)、0、0。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在临床较为常见,1.1.1分叉病变较为多见,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

    作者:郑云燕;黄凤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