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洪治平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经验

王东海;洪治平

关键词:胸痹心痛, 痰瘀互阻, 洪治平
摘要:介绍洪治平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的经验,洪治平教授认为对于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的治疗,应化痰活血,不能偏废其一,临证时还需辨别痰瘀孰先孰后,孰轻孰重,权衡治之,同时不忘调理气机,方能更好的收到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短程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程服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后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d)大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剂量组,每组41例。观察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总胆固醇(T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大剂量组下降程度更低,大剂量组治疗后 P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短程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hs CRP水平,同时可能会升高餐后2 h血糖水平。

    作者:蒋建东;赵祥海;陈燕春;杨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构型正常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 STI)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4例,左心室充盈正常者62例为 A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者72例为 B组,正常对照组为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健康志愿者50名。应用3D STI测量收缩期整体纵向、径向、环向应变(GLS、GRS、GC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间参数差异。结果3组间LVEF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 GLS减低(P<0.05),GCS、GRS 无明显变化(P>0.05),B组 GLS、GCS、GRS均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 GLS、GCS、GRS均减低(P<0.05)。结论3D STI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期整体峰值应变,可较早发现构型正常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以纵向应变更敏感,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智芬;王星;李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其可深入并沉积到深部肺组织,甚至可以穿过肺泡间质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造成危害。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发现,PM2.5与人群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死亡明显相关,本文就近年来 PM2.5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王蓉;王剑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169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分为5组:舒张压≥80 mmHg为1组;70 mmHg~79 mmHg为2组;60 mmHg~69 mmHg为3组;50 mmHg~59 mmHg为4组;<50 mmHg为5组,比较各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4组<5组<2组<3组<1组,2组、3组、4组、5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部窦性 R R间期的标准差(SDNN):1组<2组<3组<4组<5组3组、4组、5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组与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程全部窦性R R间期的平方根(RMSSD):2组<1组<3组<4组<5组,3组、4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 C与24 hDBP呈显著正相关(r=0.457,P=0.000);SDNN与24 hDBP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00);RMSSD与24 hDBP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08)。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LDL C及 SDNN为24 hDBP的影响因素。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升高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功能紊乱和血清 LDL C升高共同影响的结果。

    作者:贾秋蕾;杜柏;胡元会;魏艺;吴华芹;张菀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79例。本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48 h内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77例,夹闭加包裹2例。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治愈)57例,4分(轻偏瘫但自理)12例,3分(重残)6例,死亡4例。结论Hunt Hess Ⅰ级~Ⅲ级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干预,部分合并较大血肿或急性脑积水的Ⅳ级~Ⅴ级动脉瘤也应早期手术干预;清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辨认并保护中央穿支血管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李太平;娄平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疏脑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疏脑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过程中病例脱落5例,两组样本数分别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疏脑解郁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各100 mL;对照组予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用药8周末,治疗组愈显率80.70%,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愈显率46.29%,总有效率92.59%。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在治疗后4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8周两组评分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两组 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8周时,治疗组 S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脑解郁汤治疗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痰阻证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宝玲;郭琰;段婧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 PLA2)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100例)、单纯高血压组(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0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100例)LP PLA2和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LP PLA2和hs 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 PLA2水平增高,对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金平;来春林;刘晓红;赵建强;齐杰;胡凤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介导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成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可以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缺血性疾病。本文通过综述一系列大型动物复制临床相关疾病模型的临床前研究及相关的临床试验,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武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扎格雷钠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钠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凝血纤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 DEACMP患者52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A组、B组,每组26例,选择同期住院非 DEACMP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组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血浆凝血纤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A组总有效率为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抗凝血酶(ATⅢ)、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 PT、APTT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 ATⅢ、Fbg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ACMP采取奥扎格雷钠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起到抗凝、抗血栓、抗血小板的作用,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赵慧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方法对甘肃省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80例冠心病患者中40例发生边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发生率为14.3%。40例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患者分叉病变部位主要为前降支和对角支处,类型主要为1.1.1,边支直径主要为2 mm~2.5 mm,主要采用边支支架置入术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分别为5.0%(2/40)、37.5%(15/40)、0、0。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在临床较为常见,1.1.1分叉病变较为多见,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

    作者:郑云燕;黄凤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总结54例转归良好的心功能Ⅲ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 CPAP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NT proBN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心功能NYHA分级、LVEF及血清BNP等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AP辅助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可以明显改善其预后,提高LVEF,使血清NT proBNP峰值提前出现,更快下降。

    作者:李雁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探索合适的野百合碱造模剂量。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低剂量组、野百合碱中剂量组和野百合碱高剂量组,一次性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心输出量、肺血管阻力以及右心室肥厚程度。结果野百合碱高剂量组大鼠死亡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室壁厚度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心输出量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高剂量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01)。结论中剂量组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更为接近大鼠肺动脉模型的理想数值。

    作者:董丽君;陈鹏;程江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NA甲基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人口主要致死的病因,其发病原因复杂。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在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调控基因的转录活性。近期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 DNA甲基化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近年来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婕;王肖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脉压(P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相比较,探讨 PP作为 CAS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3月—2014年5月住院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根据有无CAS分为T2DM合并CAS组(52例)和T2DM不合并CAS组(54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 SBP、PP、DBP与 CAS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PP、SBP与 CAS有关,二者均是T2DM合并 CA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 PP的危险性要强于 SBP;而 DBP与 CAS无明显相关,不是 T2DM合并 CA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还提示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与 PP有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PP是 C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这种危险性要强于 SBP。

    作者:王彦;许本洋;戎鑫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心理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ACS伴有焦虑、抑郁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规范化心血管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美托洛尔、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心理干预组加用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综合干预组在药物干预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住院期间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各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其他3组,干预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药物干预组、心理干预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之间临床缓解率、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 ACS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症状,降低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作者:姚向荣;秦勉;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周宜轩教授遵仲景“温煦阳气”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全国名中医周宜轩教授,依据张仲景重视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认为阳气之盛衰是发生心力衰竭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之病机关键。临证治疗善用扶阳之法,阳遏者助之使通,阳虚者扶之温运,其理论和经方,每每获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温通心肾、活血、利水法为主,疗效显著。

    作者:张叶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gAd对3T3 L1脂肪细胞肉碱酯酰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3T3 L1脂肪细胞肉碱酯酰转移酶1的影响。方法用gAd蛋白干预分化成熟的3T3 L1脂肪细胞,干预结束后用 RT PCR 法检测各组细胞脂肪酸分解途径关键酶肉碱酯酰转移酶 I 转录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肉碱酯酰转移酶1翻译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肉碱酯酰转移酶1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gAd蛋白能够激活3T3 L1脂肪细胞内脂肪酸的分解途径,促进脂肪酸氧化。

    作者:孟海艳;廉如;陈显久;王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风热证模型NO、NOS、cGMP的影响

    目的:探讨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风热证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环鸟苷酸(cGMP)的影响。方法使用热风及硝酸甘油协同诱导建立大鼠偏头痛风热证模型,观察2h内搔头次数,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环鸟苷酸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结果偏头痛模型组血浆 NOS、NO、cGMP含量升高,与正常组、风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头痛风热证组血浆 NOS、NO、cGMP含量继续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血浆 NOS、NO、cGMP含量恢复,与偏头痛风热证组及偏头痛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对正常机体无影响,而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病理状态有显著影响,偏头痛模型受风热外袭后血浆 NOS、NO、cGMP含量持续升高,芎芷地龙汤能明显改善偏头痛风热证动物模型血浆中升高的 NOS、NO、cGMP含量。

    作者:赵永烈;王玉来;姚卓亭;岳广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表阿霉素所致的心脏毒性的临床保护作用及临床机制。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乳腺癌患者60例,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EPI组30例,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的化疗方案,其中环磷酰胺0.8 g,第1天静脉推注;EPI 90 mg/m2,分别于第1天、第8天等分静脉输注。GSH+ EPI组3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 GSH 1500 mg/m2+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15 min,从化疗第1天起,每日1次,连用8 d。全部患者化疗21 d 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6个周期。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以及 Bax、Bcl 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降低(P<0.05)。与 EPI组比较,GSH+ EPI组患者 SOD、CAT、GSH Px值明显升高,MDA、Bax水平上升程度较低,Bcl 2水平下降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通过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发挥抑制阿霉素导致的心脏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提高心肌组织Bcl 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改善心肌酶谱等有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红欣;韩鲁军;安召伟;许会军;胡智慧;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VVI和TD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和组织多普勒(TDI)两种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并分析二者的诊断一致性,进而探讨 VVI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分别用 VVI和 TDI两种方法测量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侧壁、间隔4个位点的舒张期运动速度参数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VVI指标(Ve/Va)与 TDI指标(Ea/Aa)各位点均具有一致性,除间隔外,其他位点的Kappa值均接近或大于0.75。结论 VV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与 TD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作者:朱秀玲;王均;苏静;李金英;王海平;刘玉敏;唐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