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的心理干预及对策

黄金华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再脱位, 心理反应,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患者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0年- 2007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例再脱位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及采取对应措施,使脱位患者得到良好康复.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患者在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同时,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给予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避免了医疗纠纷.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加强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杜绝漏报,减少迟报,提高报告卡质量,控制传染病疫情.方法:对市级某综合医院2007年-2009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工作记录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利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近三年共查出应报传染病4230例,漏报68例,漏报率为1.61%.每年的漏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病区是传染病报告的薄弱环节;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无漏报.只有领导重视,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每月自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奖惩分明,才能真正提高传染病报告意识和报告质量.

    作者:田宏茹;娄肖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循证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为患者实施护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为患者实施佳护理[1,2].我科以往的工作表明,依据循证护理制定计划及实施,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郭广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柴连口服液毒理性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柴连口服液后对大鼠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程度,以及一次给予大剂量后小鼠的耐受情况.方法:采用传统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试验、和安全限度试验方法.结果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大鼠的大耐受量均大于为30g· kg-1·d -1即大于人体用量的100倍,因此安全无毒.长期毒性试验给药体积为1 ml/100g体重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动物的摄食量、大便和毛发光泽、体重、活动情况等相似,未发现异常情况.给药结束和经恢复期后给药组大鼠的各项检测指标(除GP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给药组与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心、肺、肝、脾、肾等重要脏器肉眼未见明显变化,血液学和血液学生化检测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观察连续给予柴连口服液后对大鼠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程度,以及一次给予大剂量后小鼠的耐受情况认为柴连口服液临床剂量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孙威;宋明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物206例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物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6例518个肿物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乳腺肿物患者予以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518个肿物均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全部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物效果好,微创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创口小、不留疤痕.而充足的术前准备、严谨术中配合以及恰当的术后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细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如何在医院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委书记的作用

    医院党委书记在党委成员中是“班长”,担负着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要在医院发展建设中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凝聚民心,注重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建设,注重解决医院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团结带领党政一班人投身医院发展建设中,推动医疗事业不断前进.如何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者:朱广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本文从提供优质服务,培养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等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护理班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的职责与作用.通过护理班全面、细致的护理,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护理班护士在整体护理中起重要的作用,护患关系得以加强..

    作者:何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针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疼痛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结果:经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镇痛药等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促进骨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手足口病12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手段.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手足口病患儿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5个月到12岁,男女发病比率1.5∶1,80%的病例有明确的手足口病接触史,均在手、足、臀及口腔等部位出现典型皮疹,92%的病例伴发热,部分出现心肺脑等并发症,有1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无效死亡,余通过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王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如何加强新时期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在在办事耐心、工作负责、文明用语、法律意识、心理调节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在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法制观念、业务知识、礼仪、医患沟通、情绪调整、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丰富护理人员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程继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方式,所以探讨社区卫生服务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医疗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作者:张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从汶川地震谈灾害救援卫勤保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及经济的蓬勃发展,重大灾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各种灾害形势严峻.灾害紧急救援成为军队和平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军队任务谱中的地位有所突出.统一、完善、高效的灾害救援卫勤保障模式的确立和实施是圆满完成救援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总结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经验做法,研究对策措施,对建立灾害救援卫勤保障模式有重大意义.

    作者:邢云卿;包书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体会

    为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我院120例此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20例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术前0.5-2小时用药者0例,术前≥24用药者19例(占18%),手术后用药者101例(占84%),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20天,其中用药时间≤3天者11例(占9%),用药时间≥4天者109例(占91%),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菌药物率分别为65%和35%,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管理.

    作者:马焕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在性交时男子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进行满意的性生活.参照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男科学组1990年颁布的“阳痿诊断标准”,病因学通常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ED包括神经性、血管性、内分泌性和组织结构性.功能性ED由神经系统的生理改变而发生,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故此类也称为心理性ED或心因性ED.在临床上,所有的ED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单纯心理性ED一般在30%~50%左右,且并非每名患者均愿意应用药物治疗,特别是长期用药的更为局限.我们在工作中,采用精神心理调理和物理康复治疗手段,对于心因性ED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小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对COPD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后好转出院的1 0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定期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观察出院后半年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6min步行试验,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以及肺功能情况.结果:半年后患者6min步行试验,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明显提高,肺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能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作者:杨敏丽;汪俊;刘晓;李可可;代织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口腔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调查与对策

    新疆是HIV的高发区,而伊宁市更是重灾区,地处偏远落后.HIV病人每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基层医院口腔科由于各种条件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重视不够,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唾液可直接污染诊疗设备、器械及医务人员的手,从而导致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因此工作人员具有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实施防护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笔者就此对我院口腔科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实施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护对策.

    作者:李存桂;冯伊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老年用药不良反应实例分析

    临床工作中,老年人ADR发生率高,产生的危害大,尤应加以重视.为了解老年人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保证用药安全,现将结合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报的300份老年人不良反应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口服桂利嗪加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桂利嗪加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月~ 2008年12月门诊诊治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共1~2个疗程.试验组口服桂利嗪25mg或50mg,每天3次,连服7日,好转以后改早晚各服1次,3月一疗程,同时给予生理盐冲洗鼻腔,每日2次,好转以后,每日1次或隔日1次.疗程结束记录效果并1年后随访.结果:对照组:显效37例(47%),有效33例(42%),无效8例(10%),总有效率分别为89.7%.其中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的8例(10%),治疗1年后无复发0例(0%),试验组:显效32例(49%),有效27例(41%)无效6例(9%)总有效率(90.7%).其中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的例22( 33%),1年内无复发例2例(0.3%),2年内无复发例1(0.15%).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利嗪近期效果与西替利嗪相近,能有效控制症状并降低复发次数,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罗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

    Leep术(宫颈环状电切术)是一种由高频电波刀产生的超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此电波产生高热,来完成各种妇科宫颈病变手术的新技术.本文对168例临床确诊为各类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认为LeeP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佳方法,也是早期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方法.而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燕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护理方法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4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例老年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应对策略.结果:同期我院共实施腹部手术8450例,术后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15%;术后切口裂开时间为3~12d,平均6.5d;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缝合和抗感染治疗,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7.7%,其余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引起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的因素较多,通过改善患者术前全身状况、术中降低感染率、良好的心理准备及术后其他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可能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的临床分析

    为寻求更完善的麻醉方法,我们对实施咪唑安定、异丙酚、咪异复合诱导及维持麻醉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咪异复合诱导及术中维持麻醉为平稳,尤其对危重病人极有意义,且拔管时躁动较少,患者全无术中不良记忆.但本组发现多数患者拔管延迟,若合理调整用药及适当拮抗,拔管延迟之不足可大为改善.

    作者:陈顺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