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牵引配合夹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体会

吕国先

关键词:皮牵引, 桡骨, 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及防止其再移位的治疗.方法:采用持续皮牵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1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结果:由于持续皮牵引克服了前臂肌肉的作用,治疗就比较满意.结论:该方法简单安全,且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次移位,降低了患者经济成本,疗效值得肯定.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556例施行剖宫产术后22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的经验;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积极的处理,所有患者均迅速恢复;结论针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和处理该症的发生.

    作者:瞿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及其相关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分析

    近年来,肿瘤有关的资料很多以中药治疗及其有效成分作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又特别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为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主要抗肿瘤机制是能有效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增长等,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药理机制做相应的研究分析,探讨中药对抗肿瘤的有关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中的相关参考依据,针对目前应用中药进行抗肿瘤的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乃谦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的探讨

    目前,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越来预高,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科,是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主要来源于医疗实践,通过以往医学家积累下来的治疗经验,从实践中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治疗水平,形成系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随着内科临床在医疗事业的地位逐渐上升,内科被引入高校的教学研究中.虽然高校为社会培养了较多的内科人才,但是很多内科专业的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仍较低,不能有效地为病人进行诊治,阻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者:朱于念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如何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师工作

    药师深入临床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强调临床药师自身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做好临床药学工作.

    作者:卜晓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改良“Z”型跟腱滑动延长术34例

    跟腱延长术是儿童骨科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跟腱挛缩性疾病,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的垂足畸形、大脑瘫因肌力不平衡而导致的垂足畸形、跟腱外伤后固定时间过久导致跟腱挛缩等.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们采取改良“Z”形跟腱滑动延长术治疗患足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峰;孟炼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乳腺良性肿瘤100例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经过鉴别诊断及影像学检查已确诊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其中30例确诊为乳腺囊性增生,35例确诊为乳腺脂肪瘤,其余3 5例确诊为乳腺纤维瘤,本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包括乳晕切口或乳晕外缘弧形切口进行切除.结果:本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没有原病灶复发病例,切口恢复较好.结论:进行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要结合患者的病因以及肿块的大小决定手术方式,采取乳晕切口或乳晕外缘弧形切口进行肿瘤切除,不仅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而且切口瘢痕较少.

    作者:张玉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36例护理体会

    通过对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病例的护理,得出如下体会:宫腔镜电切术是一项新型、微创妇科诊疗技术,大大提高对宫腔内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免受开腹的痛苦.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崔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分析

    分级护理是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后,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本文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分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呼吁医学界要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

    作者:严秋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9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配合卡孕栓1 mg舌下含化;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仅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产后2~24 h出血量和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6.32、8.25,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把握,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定量设计

    目的:探讨寻找一种能指导制定临床联合用药佳方案的定量设计方法.方法:药房医师从临床实际出发,以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为例,使用三种药物,按不同剂量联合使用,用权重方法,以平均剂量为标准,通过血红蛋白升高情况来观察药物作用强弱及分析三种药物相互间的作用情况.结果:血红蛋白的升高情况在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有明显差异(P<0.05),药物1、药物2的作用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中占主要地位,药物3对于药物2是拮抗作用,药物3对于药物1是促进作用.结论:本试验所采取的权重定量设计法能有效地分析出各种药物在临床联合用药中的地位,药房医师可以通过此法调整主要药物及从属药物的匹配关系,构成新的用药方案,指导临床医师用药.

    作者:王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ICU能否设陪护探讨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也是院内感染发生较多的地方.大家均认为ICU限制陪护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但医护报务的对象是人,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所组成的个体[1],而ICU护士总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常常忽视病人心理和情绪变化及对病人亲属的帮助.患者的亲属或亲朋好友可帮助患者满足其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的需要,带给患者支持与舒适,进而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机体的功能得到较好的调节,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健康的恢复[1].

    作者:郑丽;杨春晓;王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住院患者出现的310例不合格标本,回顾标本的采集过程及处理方法,比较不合格标本比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结果:病人(50.65%),采集(33.23%)和管理(18.07%)是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主要三方面.结论:影响检验标本的因素有很多,有效控制标本因素可以大大提高检验结果正确率.

    作者:梁学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18例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性心脏病)误诊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例甲减性心脏病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在首诊或首诊及复诊时被误诊18例,占75%.结论 甲减性心脏病容易误诊为其他心脏病,提高临床医生对甲减性心脏病的认识,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可有效防范误诊.

    作者:张景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中药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作者:苏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宫外孕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运用白拟的消胚汤联合甲氨蝶呤针每次0.4mg/k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同时饭后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12小时1次,连用3天.对照组仅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B超检查附件包块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15%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时,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75%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β-HCG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2组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疗效显著.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胃肠道间质瘤9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指导临床实践中该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就诊于我院并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方式进行治疗,经病理检查证实本组92例患者中45例为良性间质瘤,21例为潜在恶性肿瘤,26例患者为恶性肿瘤.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除2例患者出现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2例患者因为出现转移再次进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以良性病变为主,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患者可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巩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10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10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某医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100例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技术来进行治疗.结果:8周后,100例患者,优46例(46%),良34例(34%),可15例(15%),差5例(5%),优良率95例(95%).没有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海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支气管扩张症的药学服务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发挥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以1例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药师与医师密切配合,参考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之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该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包括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监测和患者的用药教育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对支气管扩张症进行合理的治疗.

    作者:卜晓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E心血管内科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维生素E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认真细致的归纳与总结,对于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后提出作为内源性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籍少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规范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6~2011.6我院7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规范性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79例中9例(11.39%)发生肺部感染,除2例(为院前感染)死于脑干功能衰竭,余感染均得到及时控制.9例中3例为院前感染,另6例(7.59%)合并有严重双侧肺挫裂伤及入院前误吸诱发肺部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规范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宏梅;王学蛟;王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