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1例支气管扩张症的药学服务实践

卜晓珍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用药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发挥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以1例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药师与医师密切配合,参考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之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该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包括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监测和患者的用药教育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对支气管扩张症进行合理的治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疗效分析,提出可行的治疗措施.方法:对732例肺炎患儿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MpIgM,CpIgM,总结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疗效.结果:其中237例肺炎患儿MpIgM及CpIgM阳性,并将237例Mp、Cp感染的患儿均采用退热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同时予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的疗效明显优于Cp(P<0.01).对Mp及Cp组组内疗效比较大年龄组明显高于小年龄组(P<0.01).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黄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入院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护理.结果: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 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倒,好转5例.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作者:钱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入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任玉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了产后健康教育对产妇、婴儿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社区门诊就诊的产妇共98例,其中有18例是接受过产后健康教育产妇访视的,有80例是由于某些个人及家庭、社会因素未接受产后访视的,我们就失访的产妇情况与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的综合情况,随机抽取我们接受过访视的产妇与失访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健康教育减少了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婴幼儿的发病率降低、避免了产妇和家属之间的家庭矛盾,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满意度.

    作者:朱淑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于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植入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及言语发育,甚至在学龄期达到同龄正常听力儿童的水平.从1987年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报道以来,植入年龄越来越小,目前欧美国家报道的小植入年龄为4月龄,国内报道为12月龄.但同时早期手术也会带来更大的围手术期风险.因此,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对于保证植入手术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我科2003年至10年3月共完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96例,术后随访儿童听觉及言语发育良好,无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亚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及其相关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分析

    近年来,肿瘤有关的资料很多以中药治疗及其有效成分作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又特别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为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主要抗肿瘤机制是能有效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增长等,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药理机制做相应的研究分析,探讨中药对抗肿瘤的有关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中的相关参考依据,针对目前应用中药进行抗肿瘤的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乃谦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例,对其行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9例为皮下血肿和穿刺出血,发生率47.37%,有5例为假性动脉血管瘤,发生率为26.32%,有3例为动静脉瘘,发生率为15.79%,有1例为静脉栓塞,发生率为5.26%.结论:对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深入了解后,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脑梗塞患者肢体瘫痪的护理

    目的 总结脑梗塞患者肢体偏瘫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详细的肢体瘫痪的护理,患者的恢复良好;结论 实施对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金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袖式包皮环切286例总结

    目的 总结286例袖式包皮环切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其优势.方法 以1%利多卡因于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后,仅切除内板和外板之间的皮肤而保留colles筋膜、皮下血管及淋巴管.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水肿轻,持续时间短,外形美观自然,均甲级愈合.结论袖式包皮环切术较传统手术切口设计合理、损伤小、大大减少了术后象皮肿的发生机率,符合微创要求,值得推广.

    作者:王锦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宫外孕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运用白拟的消胚汤联合甲氨蝶呤针每次0.4mg/k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同时饭后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12小时1次,连用3天.对照组仅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B超检查附件包块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15%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时,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75%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β-HCG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2组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疗效显著.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强化队伍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永定局努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队伍建设贯穿于全局工作之中,着力从领导带头引导,学习中升华,实践中提高,作风上锤炼入手,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的药监队伍.目前,全局、所工作人员16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法律本科2人,并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在职本科学历3人),高级职称1人,取得中级资格(含执业药师)5人.依法行政上作实现零差错,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卢榜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owen[1]首先将其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初认为它只能分化为同胚层的细胞,后来研究证实其分化潜能是超越胚层界限的.BM-MSCs属于多能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干细胞的共性[2-3].对BM-MSCs分化潜能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热点.目前BM-MSCs向肝细胞的分化已有研究,但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BM-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晟;陈鹏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治疗的方法众多,笔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参照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选择本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检查均有明显的异常改变,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对照组2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及对策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医学检验也是逐步得到重视,但是多数检验质量控制都比较注重分析过程中以及分析后,对于分析前的问题比较容易忽视掉,从而导致出现一部分所说的检验结果与病人的实际病情并不符合的现象出现,因此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为检验的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减少因为开始就出现的失误进而导致检验出现纰漏的可能.

    作者:黄一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9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近10余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心病所致死亡人数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的50%左右[1],是目前人类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心肌血流重建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3],临床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ry stenting,IS),其原来是将特制的导管材料或球囊装置,经皮肤穿刺周围动脉送至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扩张狭窄节段管腔,以维持血流通畅.

    作者:杨仲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患者支气管痉挛病因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17例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吸烟、麻醉药物及麻醉操作均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常规对症治疗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控制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用法,改善麻醉操作水平,适时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可降低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患者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

    作者:宫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大黄在黄疸型肝炎中的应用体会

    黄疸型肝炎在中医学属“黄疸”范畴,中医认为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病理机制核心是湿邪为患,蕴结于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上泛于目,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黄疸.或从热化,发为阳黄,身目黄色鲜明;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甚至发为急黄,其黄色如金;或从寒化,发为阴黄,黄色晦暗.患者表现黄疽居高不下,伴见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纳差、乏力、腹胀、大便干结甚至便秘,或见便溏,粘滞不爽,小便发黄,目睛、皮肤黄染,舌质(暗)红,苔黄(滑)腻,脉弦滑(细).

    作者:周建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

    高压氧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而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氧治疗是在高气压密闭的环境下进行,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出现担忧、不安心理,从而产生恐惧、焦虑反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耐心的心理护理,对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患者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有益于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而且提高了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燕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处理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处理.方法:临床观察30例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留置导尿管,进行备血,同时彻底清创,输液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跟骨牵引,整复骨折给予固定.结果: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创伤合并感染非常严重行截肢术,余下28例患者随访半年发现,其中痊愈率为46.67%,良好率为20.00%,有效率为13.33%,疗效差为13.33%,总有效率为80.00%,临床观察疗效佳.结论:本病的治疗应当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和积极抗感染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预防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周国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药店的营销策略及意义

    药店营销是指药店为了获得利润及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寻找、发现并预测药店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以药品为中心的健康产品、以药学服务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以用药信息为主的健康信息,并采取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使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药店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孔晓丽;王玉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