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榜华
目的:通过对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贾玉枝;郭爱霞;杨全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用药情况,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0~12月的门诊处方25430张,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筛选出不合理处方3115张,占所查处方的12.25%,主要表现在处方过度、重复用药、配伍不合理、用法错误及无适应证用药.结论:尽快制定诸如实施处方点评、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增进药师与医师交流等有效措施来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沈宏萍;岳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入院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护理.结果: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 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倒,好转5例.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作者:钱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对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患有严重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74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严重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加压钢板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B组患者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患有严重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没有太大的差异,患者在治疗后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作者:李林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评价牙本质小管封闭剂预防活基牙预备后牙本质过敏的临床防治疗效.方法:选白本院100例患者296颗基牙随机分为两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组150颗基牙用氟保护漆治疗,氟化钠甘油组146颗患牙用75%氟化钠甘油治疗.结果:两实验组对比,牙本质小管封闭剂组有效率为94.56%,氟化钠甘油组有效率为81.32%,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本质小管封闭剂对活髓牙基牙预备后牙本质过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如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6~2011.6我院7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规范性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79例中9例(11.39%)发生肺部感染,除2例(为院前感染)死于脑干功能衰竭,余感染均得到及时控制.9例中3例为院前感染,另6例(7.59%)合并有严重双侧肺挫裂伤及入院前误吸诱发肺部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规范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宏梅;王学蛟;王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此采取了常规预防腹胀方法与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可选择采用促动胃肠动力的药物如:(1)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25-1.0mg每次,一天三次;(2)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一次10-20mg;(3)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每次,一天一次;(4)口服西沙必利片,5mg每次,一日三次;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检测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间.结果:术后首次腹胀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64.3±7.27)h,对照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95.5±8.78)h,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精心的护理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腹胀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维存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27例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超声诊断的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7例患者中,出现子宫切口憩室积血23例,子宫切口憩室妊娠4例.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采用阴道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钟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也是院内感染发生较多的地方.大家均认为ICU限制陪护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但医护报务的对象是人,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所组成的个体[1],而ICU护士总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常常忽视病人心理和情绪变化及对病人亲属的帮助.患者的亲属或亲朋好友可帮助患者满足其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的需要,带给患者支持与舒适,进而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机体的功能得到较好的调节,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健康的恢复[1].
作者:郑丽;杨春晓;王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入院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给患者止血、处理并发症和输注浓缩红细胞.结果经过我院消化内科的积极治疗和处理,本组5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43例痊愈,有3例因为我科治疗条件欠佳而转科治疗,有2例因为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而出院回家,另有2例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时由于动脉硬化不易止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处理,当经过抢救治疗,患者的病情并不能稳定下来时,则应考虑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阙清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14d及30d的Karnofsky评分、Spitzer评分,评价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腹腔镜组较开腹手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能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黄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制备灯盏花素口服乳剂.方法 过伪三元相图法以乳剂外观作为标准优选复合乳化剂的组成,再经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 本实验采用机械法制备所得的灯盏花素乳剂为性状稳定的乳白色液体.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乳剂稳定、粒径符合亚微乳剂的标准.
作者:李海刚;周郁斌;袁中文;胡波;陈杰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普外科手术后,创面大,渗液多.用引流管把渗液引出,预防渗液积存,有效预防感染形成感染灶或脓肿,促进伤口愈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为脓肿切开引流,放引流管把残腔的残留液引出,能使感染局限,病变部位逐渐愈合.放引流管可使脓肿排脓逐渐愈合.如肝脓肿、腹腔脓肿、其他部位的脓肿等均可在切开后放置引流管排脓,脓肿切开后放引流管,要视脓肿的部位、大小,选用适合的引流管或引流条.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由于从静脉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反复输液等原因而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相应地日趋增多[1].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颁布的指南中,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2].目前临床上患者输注的消肿脱水的药物多为甘露醇、甘油果糖、皂甙类药物,对血管刺激大,极易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对2011年6月-2011年8月收住入本科的因输注各类消肿用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我院制剂中药活血化瘀膏外敷预防,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采用改变输液速度来预防,分别评价两组病例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观察发现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膏外敷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金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单药麻醉效果,探究复合麻醉在门诊短小手术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手术病人10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并进行试验对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中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较单用氯胺酮麻醉患者稳定,术中苏醒、肢动及术后精神症状较单药麻醉发生率小.结论:两药在联合应用时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减轻副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史传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胆结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方法笔者在较长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有此中医的所长是西医的所短,有此西医的所长也正是中医的所短,这就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结果 中西医结合,就按照特点理论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共同提高.结论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胆结石症,能对病和病人的认识更正确,更全面具体,更客观,能达到诊断准确,疗效高、见效快、花钱少、痛苦小的目的.
作者:曲比知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艾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12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配合艾柱隔姜灸,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2个疗程后(共治疗20次)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27例,湿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炜飞;周全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病人尿中骨桥蛋白浓度的影响;从而观察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病人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尿路结石患为维生素K组,肌注维生素K312mg/d,连续7天;收集用药前后的尿标本;随机选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收集尿标本;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各尿标本中的骨桥蛋白含量;比较尿路结石患者用药前后及与正常人尿中骨桥蛋白含量的差别.统计学方法:配对资料均数t检验.结果:维生素K组用药后比用药前尿中骨桥蛋白含量高18.7%(P< 0.05);用药前组比正常对照组尿中骨桥蛋白含量高93%,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36);用药后组比正常对照组尿中骨桥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29%(P=0.0045,<0.01).结论:临床应用维生素K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对尿路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国防;李民;刘美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发挥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以1例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药师与医师密切配合,参考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之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该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包括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监测和患者的用药教育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对支气管扩张症进行合理的治疗.
作者:卜晓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抗菌药的选择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多种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则导致了不良反应增多和细菌耐药等问题,例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肝菌等,其中有些耐药菌感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大程度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到低程度.
作者:杨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