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侯群,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发病率较高,并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许多中医学者不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进行了许多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为深入探讨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就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志勇;张庭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r治疗,每晚顿服.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4.52±0.65mmol/L、2.34±0.42mmol/L、1.48±0.4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2±0.52mmol/L、3.14±0.90mmol/L、2.33±1.16mmol/L,相抵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好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张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4月-5月93例我院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本组93例患儿共有30例有轻微并发症,支气管肺12例,支原体衣原体感染8例,心肌酶谱升高为10例,其余均为轻症,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心肌酶升高,给予营养心肌,7天后复查心肌酶正常,均为治愈出院,无重症转院,临床全部治愈.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急性起病,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防止重症,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周桂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病,肾与输尿管因解剖上的特点,如生成的结石较大或呈多发性,单纯中药排石治疗,疗效往往不够理想,2009年9月份,我对8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并配合中药排石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作者:张飞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学基础知识的普及与掌握,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医院方方面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起到了民众监督的促进作用.如今,医疗纠纷案件频频出现,而部分医疗纠纷问题已上升到医疗事故层面,不得不唤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那么,怎么才能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或者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关键的还是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根本原因,以根治本,进而达到真正意义上医患纠纷的预防与管理.
作者:施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远古至春秋,战[国至秦朝,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20世纪六个时期.[1]
作者:薛佳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深入研究治疗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本文选择的70例患有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治愈66例,治愈率为94.3%.结论 由于严重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并且变化非常快、病情复杂,所以治疗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有效措施就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手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作者:郑两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性心脏病)误诊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例甲减性心脏病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在首诊或首诊及复诊时被误诊18例,占75%.结论 甲减性心脏病容易误诊为其他心脏病,提高临床医生对甲减性心脏病的认识,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可有效防范误诊.
作者:张景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近年来,我国越加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保证了中医护理的质量.当前,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多数病人不愿意采用中医治疗力方法,而选择西医护理方法.本篇文章中,笔者针对当前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尹蓉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了产后健康教育对产妇、婴儿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社区门诊就诊的产妇共98例,其中有18例是接受过产后健康教育产妇访视的,有80例是由于某些个人及家庭、社会因素未接受产后访视的,我们就失访的产妇情况与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的综合情况,随机抽取我们接受过访视的产妇与失访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健康教育减少了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婴幼儿的发病率降低、避免了产妇和家属之间的家庭矛盾,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满意度.
作者:朱淑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及整形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到201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名烧伤患者,均采取人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4个烧伤部位成活31个,成活率达到91.2%,成活各部位术后2周皮肤收缩率平均为2.1%,术后1个月为4.7%,术后3个月为5.4%,皮肤色泽均接近正常肤色,功能区活动良好.失败的有2个部位,均为自体皮片移位脱落感染坏死.结论:采用人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疗效显著,美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种麻醉方式的效果.方法:20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喉罩通气下浅全麻方式,对照组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强化方式.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感受及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喉罩通气下浅全麻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好麻醉方式.
作者:李飞;黄林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生药要经过一系列辅料(固体和液体)炮制后方可安全、有效地人药使用,辅料对中药炮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优劣和临床使用.
作者:董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以表儿茶素为考察指标,以正交实验设计法为依据,重点考察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实验证明,佳提取工艺条件为4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本优选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率高,重现性好.
作者:张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永定局努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队伍建设贯穿于全局工作之中,着力从领导带头引导,学习中升华,实践中提高,作风上锤炼入手,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的药监队伍.目前,全局、所工作人员16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法律本科2人,并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在职本科学历3人),高级职称1人,取得中级资格(含执业药师)5人.依法行政上作实现零差错,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卢榜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左房置管输注儿茶酚胺应用于先心合并重度肺高压术后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的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术后经左房管输注儿茶酚胺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左房管留置时间为1~5d,均经左房管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期间未发生气栓、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拔管后未见心内异常.12例患者均顺利转出监护室.结论 采取经左房管替代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儿茶酚胺是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后的有效给药方法,但需要加强置管护理才能有效防治不良事件发生,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能否顺利渡过围术期有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产后发热是指在产褥期内出现高热寒颤,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临床极为常见.我们通过对50例产后发热患者采取辩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跃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0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腹痛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116例,超声诊断正确106例(符合率约91.3%),漏诊10例,误诊5例.非阑尾炎24例,20例超声诊断正确,4例超声仅提示间接征象.结论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总结5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的护理经验.
作者:王俊;阴志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9年7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的心包积液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年龄分布为41.8±13.4岁,所有患者均心脏彩超检查为心包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在超声室采用二维B超直接介导下穿刺置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明显变化(P<0.05),对研究对象采用心包引流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完全缓解患者为22例,占88.00%,部分缓解患者为2例,占8.00%,无效患者为1例,占4.00%,其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后均无出现继发性感染、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随访半年均未出现心包缩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黎奇才;邓红胜;莫逆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