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如何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师工作

卜晓珍

关键词:药师, 临床药学, 医院
摘要:药师深入临床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强调临床药师自身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做好临床药学工作.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精神病,是一种极其严重且愈后不良的重性精神疾病.目前发现有3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仅有部分效应[1],以致迁延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因而,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便成为当今精神医学临床工作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作者:谢新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分析

    分级护理是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后,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本文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分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呼吁医学界要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

    作者:严秋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入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缪艳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分析

    目的:考察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及总糖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结果:黄芩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百分比高的是炒黄芩,为24.12%,其次酒炒黄芩15.73%,再者蒸黄芩为11.30%,黄芩炭9.91%,低的是焦黄芩为8.75%;黄芩炮制品中总糖含量百分比高的是炒黄芩,为27.41%,其次酒炒黄芩24.67%,再者蒸黄芩为18.23%,焦黄芩为16.65%,低的是黄芩炭,为9.98%.结论: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多糖含量排列顺序为炒黄芩>酒炒黄芩>蒸黄芩>黄芩炭>焦黄芩;总糖含量排列顺序为:炒黄芩>酒炒黄芩>蒸黄芩>焦黄芩>黄芩炭;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有影响.

    作者:冯桂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反跳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反跳是指急性有机磷中毒症状缓解数日至一周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有机磷急性中毒的症状,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1].作为有机磷中毒的第二个死亡高峰,临床的有效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对降低其致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有机磷中毒反跳发生的原因,通过严密的病情监护,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症状,实施紧急治疗,从而达到有效避免反跳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本文对我院曾救治的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粟文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对羊水过少治疗效果.方法:将孕周在28-34周晚期妊娠的60例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孕妇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复方丹参滴注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所有孕妇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分别以多普勒超声检测羊水指数(AFI)、脐动脉血流动力及S/D值变化以及对早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体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AFI均明显提高(P<0.01),而观察组S/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提高AFI值,降低S/D值,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增加新生儿体重方面,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羊水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红;马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老年群体宣传预防三高的方法和急救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三高人群的健康宣教方式及急救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此组患者经过相关的健康教育及临床相关的急救措施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本组老年患者采取宣传预防及相关的急救措施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程度及临床疗效有明显提升.结论:老年三高人群在接受健康宣传的的基础上,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曹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β-七叶皂苷钠治疗神经内科疾病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以对照比较的方式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探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β-七叶皂苷钠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β-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消肿、抗渗出、增强抗自由基活性等作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异位妊娠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患者出血、保留输卵管功能的关键,随着阴式彩超的推广应用,可使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并作出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药熨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中药药熨法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10名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随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2h内加用中药药熨腹部.结果 治疗组24h内肛门排气55例,占84.6%,对照组24h内肛 门排气15例,占33.3%.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药熨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的应用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作者:薛远志;要钦友;翟春森;王伟;李松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入院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护理.结果: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 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倒,好转5例.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作者:钱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护士的观察能力与价值

    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与患者接触多,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病情变化和综合分析能力,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会给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如何提高护上的敏锐观察能力,这是当前提高护士素质,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将个人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左俊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裂空疝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2000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食管裂空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所观察的3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及内镜检查诊断食管裂空疝,手术治疗此30例患者均达到痊愈.结论: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震;梅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 1年6月在柘城县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组)43例,肌瘤剔除前在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缩宫素组(对照组)43例,肌瘤剔除前肌层注射缩宫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均小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效果较缩宫素更明显.

    作者:杜近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妊高征患者麻醉评分,优:17例,良:3例.麻醉5~10min血压波动大,通过调整输液情况,适当用药可以纠正.手术时间为23~68 min;全部孕妇术后均顺利康复.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5例,6~7分4例,<6分1例.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有利于母婴安全,应注意麻醉处理中应加强监护,适当维持循环稳定和呼吸通气.

    作者:格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总结其临床治疗的的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低流量吸氧和对症治疗原发病等治疗,128例中显效64例,有效5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死亡5例,占39%,死亡原因为泵衰竭3例(60%),猝死1例(20%),心律失常1例(20%);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经系统和合理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能延缓心室重构,防止心室扩大的发展,改善预后.

    作者:蒋烈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析对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和分析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切除术20例(阴式组),腹式子宫切除术80例(腹式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感染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阴式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腹部无瘢痕、切口疼痛轻、康复迅速,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九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现代化的护理观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整体化的护理观越来越受到重视[1].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手术室探索性地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实行了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指导临床应用.现将我院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具体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徐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及整形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及整形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到201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名烧伤患者,均采取人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4个烧伤部位成活31个,成活率达到91.2%,成活各部位术后2周皮肤收缩率平均为2.1%,术后1个月为4.7%,术后3个月为5.4%,皮肤色泽均接近正常肤色,功能区活动良好.失败的有2个部位,均为自体皮片移位脱落感染坏死.结论:采用人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疗效显著,美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析彩超对宫外孕患者病情的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彩超在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45例宫外孕患者的彩超结果,分析和总结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特征和误、漏诊原因;结果 45例宫外孕患者中输卵管妊娠42例,子宫角1例,卵巢妊娠2例,经彩超确诊42例;结论彩超诊断宫外孕准确率高而且方便,有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措施的确立.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