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缪艳平

关键词:常规护理, 强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入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556例施行剖宫产术后22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的经验;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积极的处理,所有患者均迅速恢复;结论针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和处理该症的发生.

    作者:瞿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住院患者出现的310例不合格标本,回顾标本的采集过程及处理方法,比较不合格标本比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结果:病人(50.65%),采集(33.23%)和管理(18.07%)是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主要三方面.结论:影响检验标本的因素有很多,有效控制标本因素可以大大提高检验结果正确率.

    作者:梁学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均增高,无1例出现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崔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国药师的发展与前景

    目前我国连锁药店的总数增长迅速,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人才也迅速成长起来,并出现了一批知名的药店,但是仍然存在着医药零售企业的相关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药师)不足;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未充分到位,单品管理尚未实现;配送系统不完善,效率比较低下等问题.目前我国出现执业药师紧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人数分布、从业人员水平以及对执业药师岗位的认识都有关系.

    作者:李晶;骆金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便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观察组(增液承气汤组)25例和对照组(芦荟胶囊组)15例.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便秘,可以扶正固本,补中有通,通不伤正,润燥通便,调节胃肠,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月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治疗的方法众多,笔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参照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选择本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检查均有明显的异常改变,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对照组2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启示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长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进而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现状,提出了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张波;黄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肾炎并发军团菌肺炎1例

    患者男,10岁,因腰痛、乏力、水肿12天,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扁桃体炎史.查体:体温38.2℃,血压20/1 3kPa.双眼脸水肿,双侧扁桃体1度肿大,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压痛明显.双下肢中度凹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胸透,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B超,腹腔可探及3cm移动性液性暗区,尿常规: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血沉80mm/h,入院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后经静滴青霉素、口服利尿剂、补充蛋白等综合治疗10天,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复查正常.

    作者:张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裂空疝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2000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食管裂空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所观察的3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及内镜检查诊断食管裂空疝,手术治疗此30例患者均达到痊愈.结论: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震;梅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owen[1]首先将其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初认为它只能分化为同胚层的细胞,后来研究证实其分化潜能是超越胚层界限的.BM-MSCs属于多能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干细胞的共性[2-3].对BM-MSCs分化潜能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热点.目前BM-MSCs向肝细胞的分化已有研究,但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BM-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晟;陈鹏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对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

    作者:金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晚期肺癌患者80例,经肺CT、磁共振共显像技术(MRI)明确诊断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找到癌细胞;经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提取病理明确诊断为晚期肺癌.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0~71岁,平均(55.4±8.99)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单进行放化疗治疗;B组:采用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期为1.5个月.结果 A组和B组之间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3.22,P<0.05).结论 采用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放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采用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来治疗晚期肺癌,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战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葛根素联合依帕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探究.方法:以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65例有周围神经病变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伊衡50mg/次,每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甲钴胺片一次0.5mg,一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结果:对照组体征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为53.4%,治疗组总效率为84.5%.在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H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蔡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双程序核查,杜绝手术部位错误的体会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医护人员在劳动强度大,身心疲劳的情况下,稍有疏忽,手术部位错误就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手术室在执行国家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医院特别制订了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通过一年多来手术室执行双程序核查手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体会深刻,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丽;刘建俊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药熨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中药药熨法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10名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随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2h内加用中药药熨腹部.结果 治疗组24h内肛门排气55例,占84.6%,对照组24h内肛 门排气15例,占33.3%.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药熨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的应用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作者:薛远志;要钦友;翟春森;王伟;李松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中药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作者:苏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析对老年患者的消化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常见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0例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癌肿450例,慢性胃炎580例,溃疡145例,息肉21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经过中西结合治疗,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徐亚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如何提高胆结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胆结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方法笔者在较长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有此中医的所长是西医的所短,有此西医的所长也正是中医的所短,这就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结果 中西医结合,就按照特点理论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共同提高.结论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胆结石症,能对病和病人的认识更正确,更全面具体,更客观,能达到诊断准确,疗效高、见效快、花钱少、痛苦小的目的.

    作者:曲比知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股沟区术后并发淋巴漏的处理探讨

    腹股沟区因有丰富的淋巴结及淋巴管,成为了下肢淋巴回流的重要引流途径.因此在该区域的手术一旦破坏了正常的淋巴回流,极易引起切口淋巴漏的发生.腹股沟区外科术后并发淋巴漏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治疗费用大为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腹股沟区淋巴漏有继发切口和移植物感染的可能,甚至可能导致截肢、乃至危及生命的危险.如何有效地治疗腹股沟区切口淋巴漏成为困扰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2005年-2009年我院采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共处理腹股沟区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患者1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活血化瘀膏外敷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及疗效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由于从静脉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反复输液等原因而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相应地日趋增多[1].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颁布的指南中,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2].目前临床上患者输注的消肿脱水的药物多为甘露醇、甘油果糖、皂甙类药物,对血管刺激大,极易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对2011年6月-2011年8月收住入本科的因输注各类消肿用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我院制剂中药活血化瘀膏外敷预防,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采用改变输液速度来预防,分别评价两组病例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观察发现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膏外敷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金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