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联合依帕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蔡雪梅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生理盐水, 控制血糖, 静脉滴注, 复方丹参注射液, 神经系统功能, 总有效率, 治疗过程, 治疗措施, 正中神经, 研究对象, 门诊治疗, 临床治疗, 疗程, 甲钴胺片, 基础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探究.方法:以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65例有周围神经病变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伊衡50mg/次,每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甲钴胺片一次0.5mg,一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结果:对照组体征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为53.4%,治疗组总效率为84.5%.在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H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塞患者肢体瘫痪的护理

    目的 总结脑梗塞患者肢体偏瘫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详细的肢体瘫痪的护理,患者的恢复良好;结论 实施对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金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肾炎并发军团菌肺炎1例

    患者男,10岁,因腰痛、乏力、水肿12天,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扁桃体炎史.查体:体温38.2℃,血压20/1 3kPa.双眼脸水肿,双侧扁桃体1度肿大,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压痛明显.双下肢中度凹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胸透,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B超,腹腔可探及3cm移动性液性暗区,尿常规: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血沉80mm/h,入院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后经静滴青霉素、口服利尿剂、补充蛋白等综合治疗10天,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复查正常.

    作者:张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析对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和分析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切除术20例(阴式组),腹式子宫切除术80例(腹式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感染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阴式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腹部无瘢痕、切口疼痛轻、康复迅速,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九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E心血管内科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维生素E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认真细致的归纳与总结,对于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后提出作为内源性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籍少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百日咳片与上呼吸道的压力和慢性气流受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百日咳片与上呼吸道的压力和慢性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4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百日咳片联合阿米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三嗪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腭后区及舌后区压力分别为(8.39±2.91)hPa、(8.96±2.83)hPa,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8.73±2.31)次/h.研究组上呼吸道压力及慢性气流受限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日咳片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上呼吸道的压力和慢性气流受限情况,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战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作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对预防和减少因护理工作方面的过失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华正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社区老年人药学服务质量效果跟踪分析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药品相关知识知晓度及用药状况的跟踪调查,就如何提高社区老年人药学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社区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社区60-80岁老年患者120例采取用药指导及进行药品相关知识的宣传,并定期随访,进行效果跟踪.结果:进行社区药学服务后老年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同、治疗依从性与之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用药服务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辖区内老的人的药学服务.

    作者:赵自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五指毛桃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五指毛桃本草、分布、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五指毛桃今后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伟伟;王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27例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超声诊断的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7例患者中,出现子宫切口憩室积血23例,子宫切口憩室妊娠4例.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采用阴道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钟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老年群体宣传预防三高的方法和急救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三高人群的健康宣教方式及急救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此组患者经过相关的健康教育及临床相关的急救措施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本组老年患者采取宣传预防及相关的急救措施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程度及临床疗效有明显提升.结论:老年三高人群在接受健康宣传的的基础上,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曹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新时期院前急救护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各医疗机构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普及和培训,推动广大民众的急救意识普遍增强,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逐年上升.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特殊环境及场所、病人病情急危变化、连续出诊、一车多患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突发的状况,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工作,大程度的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急救水平,值得广大从业者思考和探讨.本人在近5年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作者:赵智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本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对照组4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20IU.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米索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45%(2/58);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0%(8/40).两组比较,观察组在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金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替硝唑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80例观察

    目的:探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均采用替硝唑牙周封闭治疗.结果:经过替硝唑牙周封闭治疗后,65例患者治愈,占81.2%;14例患者显效,占17.5%;总有效率为98.7%.1例患者无效,占1.3%.结论:采用替硝唑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临床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普外科引流管的应用

    普外科手术后,创面大,渗液多.用引流管把渗液引出,预防渗液积存,有效预防感染形成感染灶或脓肿,促进伤口愈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为脓肿切开引流,放引流管把残腔的残留液引出,能使感染局限,病变部位逐渐愈合.放引流管可使脓肿排脓逐渐愈合.如肝脓肿、腹腔脓肿、其他部位的脓肿等均可在切开后放置引流管排脓,脓肿切开后放引流管,要视脓肿的部位、大小,选用适合的引流管或引流条.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探究中药毒性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临床在运用中药治病时,常会发生一系列毒副作用,影响到中药的用药安全及疗效,究其毒性发生的原因,大致存在有:品种混用、炮制方法不当、服用过量或长期用药、药物配伍不当、辩证不准等因素.

    作者:董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n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作者:刘文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规范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6~2011.6我院7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规范性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79例中9例(11.39%)发生肺部感染,除2例(为院前感染)死于脑干功能衰竭,余感染均得到及时控制.9例中3例为院前感染,另6例(7.59%)合并有严重双侧肺挫裂伤及入院前误吸诱发肺部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规范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宏梅;王学蛟;王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根据问题想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我科2008年的呈报的差错性事件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并选择全部200例患者进行护理安全问题方面的问卷调查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实行改进的护理措施护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将08年收到的风险呈报表进行归类总结后发现多见的是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20例中有10例该问题),其次为护士本身的综合素质所导致的差错性事件(20例中有6例该事件),后4例问题是由于病人本身的不小心出的差错.(2)根据问卷调查,患者对护士技术的操作水平的要求高(59%),其次为收费标准的公开化(54%).(3)通过实行改进的护理措施后,满意度为95%.结论:部分心内科护理人员服务观念不到位、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以及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心内科护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上的避免护理纠纷与差错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成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疗效分析,提出可行的治疗措施.方法:对732例肺炎患儿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MpIgM,CpIgM,总结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疗效.结果:其中237例肺炎患儿MpIgM及CpIgM阳性,并将237例Mp、Cp感染的患儿均采用退热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同时予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的疗效明显优于Cp(P<0.01).对Mp及Cp组组内疗效比较大年龄组明显高于小年龄组(P<0.01).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黄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