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楠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在院前急救中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两年我的接诊中8例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表现与血糖的降低程度、速度及个体差异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治疗上及时给予50%的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
作者:周国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近10余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心病所致死亡人数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的50%左右[1],是目前人类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心肌血流重建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3],临床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ry stenting,IS),其原来是将特制的导管材料或球囊装置,经皮肤穿刺周围动脉送至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扩张狭窄节段管腔,以维持血流通畅.
作者:杨仲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加味瓜篓薤白汤用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评价加味瓜篓薤白汤在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加味瓜篓薤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两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加味瓜篓薤白汤治疗的观察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瓜篓薤白汤用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杏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处理.方法:临床观察30例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留置导尿管,进行备血,同时彻底清创,输液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跟骨牵引,整复骨折给予固定.结果: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创伤合并感染非常严重行截肢术,余下28例患者随访半年发现,其中痊愈率为46.67%,良好率为20.00%,有效率为13.33%,疗效差为13.33%,总有效率为80.00%,临床观察疗效佳.结论:本病的治疗应当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和积极抗感染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预防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周国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在刮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12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达到T6时间,高麻醉平面的到达时间、运动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刮宫产术中较好的麻醉方式,能够较快的达到运动及感觉的阻滞效果,达到高麻醉平面,有较好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长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穿刺抽液后置管加压、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优劣.方法:将48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穿刺抽液后置管加压法、软骨部分切除术法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组治愈率为100%,明显优于穿刺抽液后置管加压方法(79.17%),且无复发.结论: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穿刺抽液后置管加压治疗.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病62例临床资料,整理手术方法与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各手术式的效果对比.结果:本组62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结石的性质和大小,结合临床实践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手术方案,34例患者采用胆囊切除,其余患者采取微创纤维胆道镜.62例患者手术后随访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疗效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有着密切关联,并且术后疗效良好.
作者:王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及多次放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出现正气虚损,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饮食不振、食而腹胀、便溏或便秘等.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放疗、化疗等有效的抗癌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制剂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们观察的39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外科急性腹痛简称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的外科常见病症,其发病急、变化快、病种多样,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1].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疾病得到及时处理,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本文通过总结笔者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相关报道,现将相关观察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童付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入院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护理.结果: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 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倒,好转5例.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作者:钱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普外科手术后,创面大,渗液多.用引流管把渗液引出,预防渗液积存,有效预防感染形成感染灶或脓肿,促进伤口愈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为脓肿切开引流,放引流管把残腔的残留液引出,能使感染局限,病变部位逐渐愈合.放引流管可使脓肿排脓逐渐愈合.如肝脓肿、腹腔脓肿、其他部位的脓肿等均可在切开后放置引流管排脓,脓肿切开后放引流管,要视脓肿的部位、大小,选用适合的引流管或引流条.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入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缪艳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寻找一种能指导制定临床联合用药佳方案的定量设计方法.方法:药房医师从临床实际出发,以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为例,使用三种药物,按不同剂量联合使用,用权重方法,以平均剂量为标准,通过血红蛋白升高情况来观察药物作用强弱及分析三种药物相互间的作用情况.结果:血红蛋白的升高情况在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有明显差异(P<0.05),药物1、药物2的作用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中占主要地位,药物3对于药物2是拮抗作用,药物3对于药物1是促进作用.结论:本试验所采取的权重定量设计法能有效地分析出各种药物在临床联合用药中的地位,药房医师可以通过此法调整主要药物及从属药物的匹配关系,构成新的用药方案,指导临床医师用药.
作者:王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医学检验也是逐步得到重视,但是多数检验质量控制都比较注重分析过程中以及分析后,对于分析前的问题比较容易忽视掉,从而导致出现一部分所说的检验结果与病人的实际病情并不符合的现象出现,因此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为检验的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减少因为开始就出现的失误进而导致检验出现纰漏的可能.
作者:黄一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结合常年的临床工作实际,探讨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温瑾;张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例,对其行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9例为皮下血肿和穿刺出血,发生率47.37%,有5例为假性动脉血管瘤,发生率为26.32%,有3例为动静脉瘘,发生率为15.79%,有1例为静脉栓塞,发生率为5.26%.结论:对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深入了解后,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总结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收治的36例纵膈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完整切除33例,姑息性切除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检查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6例.出院随访3个月-5年,良性肿瘤术后未见复发.3例胸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7、1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3例失访.结论:胸部CT、X线是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正确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应根据肿物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出血和喉返神经损害是术后主要并发症,重症肌无力危象是危险的并发症.可通过围术期防范措施来预防.
作者:崔志强;李海斌;辛海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9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配合卡孕栓1 mg舌下含化;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仅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产后2~24 h出血量和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6.32、8.25,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把握,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必然会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尽管现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农药残留的问题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民生问J题.酶抑制法即生化法就是一种简便、灵敏、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它可将抽查的蔬菜样本先进行粗筛,将有残毒问题的蔬菜再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进一步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从现今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及检测技术的展望进行初步的讨论.
作者:孙夫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及整形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到201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名烧伤患者,均采取人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4个烧伤部位成活31个,成活率达到91.2%,成活各部位术后2周皮肤收缩率平均为2.1%,术后1个月为4.7%,术后3个月为5.4%,皮肤色泽均接近正常肤色,功能区活动良好.失败的有2个部位,均为自体皮片移位脱落感染坏死.结论:采用人脱落细胞真皮基质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疗效显著,美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进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