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章;郭丽;燕子;温永金;王洁;郭勇;梁峰
应激是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剧变的刺激出现的包括精神、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方面的综合应答状态[1],应激反应(stress)指机体突然受到一定强度有害的应激源刺激时,产生的应激因子(stressor)对机体的负面作用所引起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损害[2],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3].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3%~50%,其中IR占85%.近的研究表明,短暂的IR是损伤应激反应患者的保护性状态,持续进展的IR是导致患者严重后果的重要危险因素,成为大型手术、危重患者仅次于感染的死亡原因[3].虽然应激反应IR的病变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对创伤应激反应IR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卢冠铭;李天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体重和血脂谱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5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对照组单纯给予预混胰岛素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和血脂谱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2 hPG和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两组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胰岛素日用量减少(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12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MI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使用预混胰岛素相比,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患者体重和血脂谱的额外收益,且餐后血糖控制和安全性更好.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中是否存在坏死性凋亡.方法 利用Nec-1作为工具药,通过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calcein-AM染色,观察NMDA的毒性作用,Nec-1对NMDA诱导的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 Nec-1(100 μmol/L)抑制NMDA引起的细胞活力的降低,使其增加26%(P<0.01);抑制NMDA引起的活细胞数的减少,使活细胞数增加23%(P<0.01);抑制NMDA引起的LDH释放的增加,使LDH释放减少28%(P<0.01).结论 坏死性凋亡参与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
作者:李艳丽;张策;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ICA)对脂多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炎症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八臂迷宫训练成功后,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CA低剂量组、ICA高剂量组,侧脑室注射脂多糖建立AD炎症模型,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障碍,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大鼠海马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的表达.结果 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的TE 、RME、WME均明显减少(P<0.01),低剂量组大鼠的错误选择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鼠海马GFAP、TNF-α、IL-6的表达在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淫羊藿苷能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抑制炎症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实现的.
作者:甄瑾;李润今;王梅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脑干脑炎( brainstem encephalitis,BE)属病毒性炎,在儿科不常见.主要累及脑干,也可波及小脑及半球.大体改变主要为脑干体积增大、质地变软,切面显示组织结构模糊、部分有软化灶,半球轻度水肿[1].镜下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水肿及脱髓鞘,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反射消失,故本病属于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SOAA)[2].前驱表现有倦怠、肌肉酸痛、低热等,1周~3周后出现头痛、嗜睡,由上而下的脑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病情进行性加重 2 周,3个月~18个月完全恢复;或慢性经过、缓解复发交替、以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为主,无小脑及精神症状[3].63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除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经机械通气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健;于淑玲;李文红;李亚萍;曹英芳;赵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中医中药加针刺治疗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探讨其对颅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脑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一般治疗(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对症等),均胃肠置管-液囊空肠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行胃肠减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入院或术后48 h采用鼻胃管鼻饲以肠内营养泵20 h内匀速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混悬剂(能全力).实验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针刺治疗.用注射器将中药汤剂100 mL约15 min缓慢注入胃内,早晚各1次.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3、7、14天测空腹血糖(FBG)、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第14天综合评估胃肠道功能(腹胀、便秘、腹泻、消化道出血、呕吐及反流);评价患者医院感染率、ICU入住时间比率、住院药物费用比率、出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治疗14 d后,实验组营养指标空腹血糖(FBG)、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出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率、ICU入住时间比率、住院药物费用比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中药加针刺治疗配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颅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减低医院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丽;杨发明;安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方法 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CA125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血浆BNP及CA12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血浆BNP及CA125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及CA125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联合检测血浆BNP及CA125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价心力衰竭治疗的疗效.
作者:马京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冠心宁联合谷红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应用冠心宁注射液,研究组应用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6.7%;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冠心宁联合谷红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降低持续的时间,减轻疼痛的程度,延长发作的间期,明显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作者:兰宏科;田永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女性更年期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女性更年期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和对照组(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室性早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70%,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81.40%(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女性更年期室性早搏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于赛华;于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不同时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4例,采取超超早期(病后4 h以内)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312例,采用超早期、早期(病后4 h~48 h)微创穿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病死率、3个月后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术中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术中、术后再出血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增加(P>0.05).结论 超超早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临床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作者:孟庆良;孟凡辉;张海芝;孙沙林;刘慧敏;党照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替米沙坦组40 mg/d,缬沙坦组80 mg/d,早餐后顿服,疗程均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ECG及不良反应等检测.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67%,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9.3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史瑞华;张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症状后不同时间段溶栓治疗的效果,探讨出现症状至溶栓开始时间对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66例出现症状后不同时间段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选用阿替普酶100 mg,采取90 min给药法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不同时间段溶栓成功比例.结果<60 min、60 min至2 h、2 h~6 h、6 h~12 h溶栓成功率分别为90.9%、81.5%、55.0%、12.5%,60 min内与60 min至2 h溶栓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内溶栓与2 h后溶栓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6 h溶栓与6 h后溶栓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症状后溶栓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好,6 h后溶栓疗效明显降低.
作者:冯汀兰;赵宇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结果 治疗组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胸部刺痛、少寝多梦、胸闷、心悸等症状(P<0.05).在改善心电图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可改善心肌缺血,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世明;白信春;秦嗣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均给予降压、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治疗后,两组血瘀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刘龙斌;郭航远;邢杨波;彭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病例122例,进行中医辨证,统计每个患者的证型合并数与NIHSS评分,分析证型合并数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统计每个证型患者的NIHSS评分,按证型分为6组,比较各组之间NIHS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合并数与NIHSS评分不相关(P>0.05);瘀证的NIHSS评分与其他证型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的轻重、预后与中医证型合并数的多少无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瘀证的患者较其他证型患者临床症状重、预后差.
作者:郭海燕;童晨光;张晓晖;祁江峡;王文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痹宁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胺碘酮0.2 g 每日3次,服用1周后改为每日2次,再服用1周后改为每日1次,共服用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痹宁心汤,每日2剂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及患者心悸、气短症状.结果 经治疗3周后,治疗组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同时患者心悸及气短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经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室性早搏次数减少及患者心悸、气短症状改善程度,更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钟丽华;李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蝎纯化液(PLIS)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LIS大剂量组、PLIS中剂量组、PLIS小剂量组,每组10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休克模型.PLIS各剂量组于注射PLIS后15 min注射LPS,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LPS注射前及注射后60 min、90 min、180 min大鼠平均动脉压(MAP).LPS注射3 h后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组织因子(TF)、肿瘤坏死因子(TN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结果 全蝎各剂量组在注入LPS后,MAP下降不明显,TF、TNF含量显著降低(P<0.01),TFPI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FPI/TF比值各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PLIS可能通过抑制TF和TNF升高,而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有保护作用.
作者:靳铁飞;吴萍;谭茜;周牡娜;徐爱良;彭延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活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试验,并于7 d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将两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确诊为冠心病者166例,其中活动平板试验阳性137例(82.53%),阴性29例(17.47%).非冠心病者51例,活动平板试验阳性20例(39.22%),阴性31例(60.78%).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痛的敏感性为82.53%,特异性为60.78%.此外,冠脉双支、三支病变的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 活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对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检出率更高,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为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作者:熊宁;彭志群;王强;周美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db/db小鼠胰岛内NADPH氧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硫辛酸组和db/db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硫辛酸60 mg/(kg·d)和安慰剂灌胃.另设10只同周龄db/m小鼠,给予安慰剂灌胃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db/m对照组).每周监测体重、血糖,6周后取胰腺行免疫组化,分析NADPH氧化酶表达情况.结果 与db/db组相比,硫辛酸组小鼠的血糖降低,胰岛内NADPH氧化酶gp91phox、p22phox亚基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降低胰岛内NADPH氧化酶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作者:卢斌;马健;杨翠华;王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温肾通络汤对冠心病(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口服温肾通络汤每次120 mL,每日2次,治疗2周.对照组62例,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3次/日,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M-CSF、hs-CRP、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通络汤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作者:殷建明;罗陆一;杨志刚;张卫斌;温春瑜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