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李效辉

关键词:高血压, 氨氯地平, 坎地沙坦酯, 尿微量白蛋白, β2微球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治疗组为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改善早期肾损害,不良反应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的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对263例老年人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合并脑卒中,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无合并脑卒中者133例,观察组为合并脑卒中者130例;统计分析两组病人动脉压、血压昼夜节律性、夜间收缩压、全天及昼间舒张压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血压昼夜节律性低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白天及夜间动脉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的血压特点有血压昼夜节律性降低,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动脉压差增大等.

    作者:刘金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Xbp-1-NSCs移植在大鼠脑挫裂伤灶的生物活性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X盒结合蛋白1 (Xbp-1)基因重组神经干细胞(Xbp-1-NSCs)移植在大鼠脑挫裂伤灶损伤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等生物学活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Wistar大鼠采用Feeney法建立脑挫裂伤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PBS移植组、NSCs移植组、Xbp-1-NSCs移植组.干预后7 d、14 d、28 d进行评分神经症状评分(NSS),并取脑制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的存活与分布情况.结果移植后7 d、14 d、28 d,Xbp-1-NSCs移植组NS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Xbp-1-NSCs可以成功迁徙到脑挫裂伤灶区域并成活、分化为成熟神经细胞,Xbp-1-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以及迁移能力均强于X单纯NSCs(P<0.05).结论 Xbp-1基因转染可以增加神经干细胞存活、迁徙能力,并通过抗内质网应激显著降低移植后大鼠脑挫裂伤模型的NSS评分,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尤占彪;赵贵福;樊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ngⅡ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及AngⅡ受体抑制剂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AngⅡ受体抑制剂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β细胞株RIN-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氯沙坦预处理组,培养72 h.Annexin-Ⅴ-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胰岛β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定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AngⅡ组细胞凋亡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氯沙坦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组细胞内ROS水平、NF-κB p65mRNA 和蛋白表达及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氯沙坦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AngⅡ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AngⅡ通过诱导细胞内ROS增加,上调NF-κB p65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来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进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程瑞;何军华;王丽;吴慧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CHF病例60例按心功能分级进行配对设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剂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温阳活血.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3.3%优于对照组的56.7%(P<0.05);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左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CH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建华;舒志军;蔡敏;臧金旺;周学春;董智平;季聆华;陈海健;宋和平;陆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血糖波动加剧氧化应激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氧化应激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DM组);合并单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DA1组)包括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时合并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A2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等.结果 DA1组及DA2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清MDA水平及△MDA值(2 h MDA较0 h MDA的增幅)均较DM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DA2组较DA1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餐后2 h血糖(2 hPBG)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诱导氧化应激水平加剧,引起并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

    作者:兰丽珍;弓军胜;谭芳;杨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50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予瑞舒伐他汀5 mg,每晚1次顿服;B组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顿服;C组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第4周、8周抽血检测血Hcy水平.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间血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C组患者血Hcy水平较治疗前略下降(P>0.05),B组患者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B组较A组、C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10 mg/d瑞舒伐他汀降低ACS患者血Hcy的效果更明显,从而提示此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地预防ACS的发生.

    作者:张玲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颅内及颅外血管特征分析

    目的 比较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特征.方法 收集166例行头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是否存在高血压并依据析因设计的方案分为高血压组、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组、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高血压伴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组、糖尿病组、脂代谢紊乱组、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组.对所有患者头颈部血管CTA检查进行评分,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斑块积分、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并对各亚组每种积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斑块积分、头颈部颅外大血管狭窄程度积分和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这三种积分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伴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组三种积分分别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斑块积分明显高于脂代谢紊乱组(P<0.05).高血压伴糖尿病组头颈部颅外大血管狭窄程度积分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组、高血压组、脂代谢紊乱组(P<0.05);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头颈部颅外大血管狭窄程度积分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组、高血压组、脂代谢紊乱组(P<0.05).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颅内动脉狭窄积分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组、糖尿病组、脂代谢紊乱组(P<0.05).结论 高血压和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高血压是颅内动脉单发和多发狭窄的显著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在高血压患者广泛多发.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颈部颅外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程度重.而高血压伴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脑梗死组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要重于单纯高血压、脑梗死或代谢综合征脑梗死患者.

    作者:牛倩茹;郭军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鼻蝶垂体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经鼻蝶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行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21例临床诊治资料,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操作要点.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2.1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7 d;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8例,视野缺陷改善6例,体重增加改善13例,头晕头痛消失6例,闭经泌乳消失14例,肢端肥大改善6例.术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显微外科经鼻蝶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操作简便、微创,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中规范操作,显微外科治疗可作为临床垂体瘤治疗首选方式.

    作者:梁永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管内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Meta分析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血管内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万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文献数据库,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包括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 8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栓塞组和立体定向放射组治疗脑AVM完全栓塞率或完全闭塞率的OR合并值为0.61(0.25,1.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治疗脑AVM后优良率的OR合并值为0.26(0.08,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脑AVM后死亡率的OR合并值为7.23(0.81,6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治疗脑AVM后病残率的OR合并值为4.21(1.23,1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脑AVM后再出血率的OR合并值为1.39(0.64,3.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AVM与单纯血管内栓塞组相比能保持较高的术后优良率及较低的病残率.

    作者:吴雪梅;夏海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nI、hs-CRP及NT-proBN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晚期左室重构(LVR)的相关性,评价其对晚期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STEMI并行择期PCI患者79例,检测发病后24 h内血清cTnI峰值及发病后24 h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在发病后3 d内及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比较治疗前后LVEDV值,增加率≥20%为左室重构(LVR)组,<20%为无左室重构(NLVR)组.结果 LVR组cTnI 、hs-CRP及NT-proBNP水平高于NLV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s-CRP和cTnI水平与LVR相关(OR=1.18,P<0.05;OR=1.05,P<0.05),NT-proBNP水平与LVR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hs-CRP和cTn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P<0.05)、0.81(P<0.05).结论 hs-CRP和cTnI可能能独立预测STEMI择期PCI术后晚期LVR,NT-proBNP无预测价值.

    作者:伍先亮;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王睿;秦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二尖瓣E/A比值对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中二尖瓣E/A比值对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E/A比值为1作为截断点分为两组:E/A<1组39例;1≤E/A<2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预后.以住院期间及出院至2012年12月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为研究终点.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进行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K-M法和Log-rank检验分别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长度、二尖瓣反流宽度、E/A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及相关参数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如提示存在相关性,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75例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E/A<1组死亡率显著高于1≤E/A<2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A比值对预后(是否死亡)的判定灵敏度93.3%,特异度75.6%,阳性预测值71.8%,阴性预测值94.4%.结论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二尖瓣E/A比值具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李彬;王家莹;毛静远;郑颖;赵志强;王贤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评价心血管耦联关系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关系的可行性.方法 40名健康学生,运动负荷试验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分别在运动前、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获取左室结构参数、二尖瓣瓣口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侧壁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参数和左室功能参数.计算有效动脉弹性(Ea)、左室弹性(Ees)及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结果 Ees和Ea在试验各阶段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运动前和峰值期的Ees和E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VVI在运动试验各阶段变化不明显,运动前和峰值期的V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运动后血管弹性增高并匹配于增高的左室弹性.健康人心脏-血管弹性匹配、功能耦联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VVI变化不明显,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康晓妍;张燕霞;李朝军;康春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补脾益心汤加减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证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补脾益心汤加减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补脾益心汤加减,对照组予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喜得镇),比较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积分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积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益心汤加减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有较好效果.

    作者:魏孟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檗碱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小檗碱300 mg,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随访 3个月.分析两组患者血脂、hsCRP和cEPC变化,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及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1个月和3个月血脂、hsCRP和外周血cEP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时ALT降低更明显(P<0.05),CK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 小檗碱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相似的调脂、抗炎、促cEPC效应和安全性,对肝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万槐斌;周婉明;成锦;唐良秋;张社兵;李爱华;刘向阳;范文茂;徐新;何凤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左归四藤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归四藤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法造成急性脑梗死模型,分为模型组、消栓通络胶囊组、左归四藤汤低剂量组、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假手术组、空白组,比较给药前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变化及左归四藤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消栓通络胶囊组、左归四藤汤低剂量组、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逐渐上升为Ⅱ级和Ⅲ级为主,说明治疗有效.消栓通络胶囊组、左归四藤汤低剂量组、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均有提高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NO含量的作用,以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 左归四藤汤是改善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的有效中药方剂.

    作者:张稳;范建民;肖正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天南星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草药天南星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对不同惊厥动物模型的对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电休克(MES)和戊四唑惊厥模型(MET),以托吡酯(TPM)为阳性对照,观察其抗惊厥作用;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点燃模型,观察其灌胃给药对惊厥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天南星超临界CO2萃取物对MES模型有对抗作用,且量效呈正相关性.可延长MET惊厥潜伏期(P<0.01),对抗MET发作.对青霉素点燃模型亦产生对抗作用,可延长痫性发作潜伏期、减轻发作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小放电高波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天南星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大电休克惊厥,对抗戊四唑惊厥,也能对抗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点燃发作,其抗惊厥作用性质和TPM相似.

    作者:杨蓉;王明正;成银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收治的160例患者,其中8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观察组),80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多针浅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和体征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部表情自然程度、眼裂闭合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口角歪斜程度、额纹消失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取得良好疗效,但急性期即开始采取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明显优于恢复期.

    作者:刘翠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膀胱重构的受体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膀胱收缩功能改变和M3受体表达量改变的情况,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发生膀胱重构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 d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进行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制备.糖尿病病程8周时,应用离体膀胱灌注方法检测膀胱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逼尿肌M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在没有加入M受体激动剂时,2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内压为(25.66±3.56)cmH2O/100 mg,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52±2.97) cmH2O/10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大鼠逼尿肌M3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为(65.27±4.61)%,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53±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大鼠逼尿肌M3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为(45.19±2.3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67±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M3受体的生物合成水平增加,同时膀胱的收缩功能增强,这提示在糖尿病早期,M3受体表达增加是膀胱重构后收缩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作者:高宏飞;王东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磷酸化IKK在糖尿病大鼠大血管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观察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抑制蛋白(IκB)激酶(IKK)在糖尿病大鼠大血管中的表达,探讨IKK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24只,一次性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24只,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成模后第6周、10周、14周每组各取8只,取颈动脉固定后行光镜、电镜检查,观察血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并测定病理切片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磷酸化IKK在颈动脉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72 h后空腹血糖大于16.7 mmol/L,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颈动脉IMT在6周时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0周、14周时较对照组厚度明显增加(P<0.01);实验组大鼠磷酸化IKK在颈动脉中各时段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实验组颈动脉内磷酸化IKK的表达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1,P<0.01);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大鼠颈动脉在6周时已经发生改变,但病变不明显,随着病程延长,病变程度越来越严重.结论 IKK在颈动脉中表达水平的升高伴随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整个过程,且随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提示IKK的活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作者:赵凌霞;刘素筠;张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董氏奇穴刺络拔罐法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70例

    2011年10月-2013年1月,笔者采用董氏奇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偏头痛7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经系统检查除外器质性疾患.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小18岁,大75岁;病程短15 d,长2年.

    作者:王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