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芝兰;马丹;李芳平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与尼可地尔联合用药对冠心痛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比索洛尔5 mg/d+尼可地尔5 mg,3次/日)和对照组(比索洛尔5 mg/d).两组患者PCI术后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术后14 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3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3月,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结论 比索洛尔联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作者:吴先军;路平;王瑞峰;李子杰;曹建;任琳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新活素(rhBNP)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2011年10月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在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新活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程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之间心率、血压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改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新活素对缓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较明显的作用.
作者:王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 入选162例发病6 h内AMI患者,并取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及入院后24 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cTnI、BN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高值,入院期间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30 d并记录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AMI组与SAP组cTnI、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cTnI、BNP水平越高.冠脉三支病变组的cTnI、BNP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冠脉双支病变组的cTnI、BNP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发生MACE各组的cTnI、BNP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结论 AMI患者中,cTnI、BNP水平的高低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萍;宋志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胱抑素C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组的胱抑素C及心脏射血分数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胱抑素C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作者:马学芳;武旭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以中医为主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屡屡见诸文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0年来中医对PSD的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滕晶[1]认为情志内伤是中风后抑郁症之重要病因,脏腑虚衰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变化.是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了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病态链的病理变化,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高向丽等[2]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病理基础是肾虚痰瘀阻窍,在此基础上复加情志不遂而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出现精神异常改变.并认为肾虚痰阻与气机郁滞互为因果,病程中可兼夹痰浊、郁火,日久可出现气血不足之证.
作者:赵春丽;王晓东;丁爱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空腹血糖(FBG)、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增高趋势.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志宏;王建军;张明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0.1 g,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 mg,每日3次;依姆多30 mg,每日1次,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疗程15 d,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疗效确切.
作者:路秀云;蒋宁;尹凤祥;于慧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芪冬瘫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规范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冬瘫复胶囊,以8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冬瘫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孟雪莲;吴建波;王继华;赵军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1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1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分成三个亚组,其中患者52例,OMI患者50例,UA患者68例.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AMI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下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有下降趋势.UA组与对照组比血清FT3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亚组间在单支、双支、多支血管病变间比较,血清TT3、FT3均呈下降趋势,AMI在多支病变时与UA、OMI相比血清FT3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血清TT3、FT3水平反应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及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下降越明显.
作者:戴晓燕;刘彦风;阳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栓塞事件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CRP)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RP的浓度,比较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发生与否的HCRP浓度变化和中医证候的特点,分析HCRP与中医证候间的关联.结果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多伴有HCRP异常增高,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陈旧事件组HCRP异常率次之,虚证出现率高(P<0.01).HCRP升高时患者风证和痰证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并且风证和痰证成立组的HCRP浓度分别高于风证和痰证不成立组.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CRP浓度与风证、痰证和虚证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CRP浓度变化既可以预测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发生,又与风证、痰证和虚证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吴爱明;张冬梅;翟建英;朱海燕;娄利霞;王硕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冠心病(胸痹心痛)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精髓和指导思想治疗冠心病有着显著的优势.刘志明老中医认为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根据临床70余年辨治冠心病经验创补肾通阳活血方,效如桴鼓.本文将刘老从肾论治冠心病的机制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刘宇;刘如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脉血康胶囊辅助治疗外伤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对照组58例施行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随访2个月后对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9%,对照组为69.4%(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 scores,NFD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的长期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率、致死、致残率,促进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
作者:岑明;李普阳;蒋福刚;熊青荣;冯子民;方艳艳;王天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两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周芝兰;马丹;李芳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地菊平肝胶囊的平稳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纳入地菊平肝胶囊治疗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对照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模拟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一疗程(8周)后观察治疗后谷峰比值(TPR)、平滑指数(SI)和降压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谷峰比值、平滑指数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地菊平肝胶囊在降压的基础上还有平稳降压作用.
作者:牛天福;王少波;耿强;祁慧霞;杨晓燕;李娟;郭志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胭血管陷迫综合(Popliteal vessels entrapment syndrome,PVES)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的超声诊断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PVES主要超声征象表现为胭动脉与腘静脉的解剖位置不同,致使腘动脉受压,造成肢体缺血.3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行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检查是无创敏感的诊断PVES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丽焱;王益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剂对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120例初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常规降压组)或丹参粉针剂治疗组(丹参治疗组),每组60例.丹参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日,共2周.另入选50名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观察前及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现象,具体表现为TT、PT和APTT下降,Fg、PLT、PAI-1和DD升高,t-PA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善,表现为TT、PT和APTT延长,Fg、PLT、PAI-1和DD下降,t-PA升高;与常规降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丹参粉针剂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陈小明;曾道亮;陈奇坚;陈健瑜;欧阳秋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冠脉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60例,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即至少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20例(69.6%).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DM组),冠心病非合并糖尿病组(NDM组).比较两组血脂、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冠脉病变程度Ⅲ度、Ⅳ度者较NDM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TC、TG、LDL-C较无合并糖尿病组明显升高,且冠脉硬化病变范围更广,病变程度更严重.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其氮末端前体物质(NT-proBNP)现已作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血浆标志物,用于HF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并指导治疗与判定预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即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反应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与血肌酐相比,Cys C很少受年龄、性别、肌肉体积影响,被认为是优于血清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
作者:王万粮;东洋;刘俊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利心冲剂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利心冲剂低剂量组、利心冲剂高剂量组.采取腹腔注射阿霉素(ADR,4 mg/kg,每5天一次,共3次)复制大鼠心衰模型,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血流动力学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利心冲剂治疗组光镜下心肌损伤明显减轻;左室收缩压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抑制凋亡作用的Bcl-2基因表达增高、Bax/Bcl-2降低(P<0.05).结论 利心冲剂能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基因表达及降低Bax/Bcl-2比值有关.
作者:解金洪;姜卫东;高想;蒋凤荣;张锋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初步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约占全球高血压患者的20%.高血压性心脏病更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因素之一.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出现还要先于收缩功能异常,而且可以独立成为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1].
作者:乔楠;姚祖培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