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尿β2-MG与AAS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胡凤英;贾永平;王晓燕

关键词:血尿β2-MG, AAASI, 高血压,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高血压患者16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冠心病者133例,非冠心病者31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9名.所有研究对象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动脉僵硬度指数 (AASI),实验室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尿β2-MG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β2-MG、尿β2-MG、AASI水平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无论是冠心病组或非冠心病组,高血压患者血清β2-MG、尿β2-MG、AASI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AASI与血尿β2-MG 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β2-MG、AASI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血、尿β2-MG、AASI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较为密切.血尿β2-MG、AASI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中风是长期致残的疾病之首,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风、火、痰、虚、瘀”是该病的致病因素,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楼丹飞;李越华;王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PO及MMP-9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MPO和MMP-9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PO、MMP-9表达程度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1);二者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和不稳定性,其中表达程度升高者可能处于向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的阶段.MPO和MMP-9可能成为判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

    作者:宋庆桥;李宜;胡元会;冯玲;石洁;吴华芹;曹雪滨;李俊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68例脑分水岭梗死磁共振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脑分水岭梗死(CWI)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6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头部及颈部MRA.结果 MRI显示皮质前型18例,皮质后型15例,皮质下型26例,小脑型9例;MR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3处,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6处.结论 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磁共振成像对脑分水岭梗死能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郑玉巨;贾学军;陈迅;王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脑缺血后6 h、24 h、48 h、72 h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造模连续给药4 d后,取脑组织,计算脑系数,干湿重法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腹主动脉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阻断大脑中动脉后4 d内,除了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脑系数、脑含水量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以中西药组作用优,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宫牛黄丸组与西药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刘宗涛;沙地克·沙吾提;李继彬;刘远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脉压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

    作者:李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心脏X综合征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典型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运动平板试验运动总时间、运动至ST段下移 1 mm 的时间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症状缓解,运动平板试验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脏X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彭德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Hcy轻度、中度升高与冠脉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厚度等、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Hcy水平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本文就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做初步探讨.

    作者:胡引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有典型症状并经冠脉造影明确的ACS患者86例,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Fib水平.分别比较男女两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不同冠脉病变部位组以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组的Fib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间,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组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三组及两两比较Fib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Fib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组Fib水平高于未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为(3.529±1.216)g/L及(3.005±0.788)g/L(P<0.05).而是否合并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Fib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无任何并发症和至少合并一种并发症两组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脑血管病组的Fi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中,合并冠脉多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或糖尿病的Fib水平较高.

    作者:邱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正受到临床重视.研究显示HbA1c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总死亡危险方面具有广泛的价值[1],但有关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关系报道较少.本文分析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52例成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HbA1c水平,探讨HbA1c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瑾;张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RNA干扰靶向XIAP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生物学行为影响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观察抑制前后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DNA重组技术合成针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XIAP基因三条siRNA(siRNA1,siRNA2,siRNA3),以脂质体2000作为载体进行转染,RT-PCR法检测XIAP的mRNA表达,选择特异性较高的siRNA,以此 siRNA为标准建立20 nmol/L、30 nmol/L、50 nmol/L3个浓度梯度,转染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XIAP基因的蛋白表达,选出低有效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前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siRNA成功转染了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转染率达到80%以上;RT-PCR检测siRNA2特异性较高;Western-blot检测终浓度为30 nmol/L的siRNA抑制效率较高;流式细胞仪检测停滞在G0/G1期的细胞增多,在S期的细胞减少,并且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结论 通过RNA干扰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XIAP的表达,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作者:孙其恩;韩晔晖;朱壮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去皮层状态下两侧肢体肌痉挛程度的比较

    目的 探寻去皮层状态下肢体肌张力增高、关节畸形的缓解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20例脑外伤致去皮层状态的病人,比较两侧肢体肌张力升高和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以CT显示的脑损伤情况进行核实.结果 13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比较轻的大脑半球.7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重的一侧大脑半球.结论 脑深部结构的损伤可能会缓解去皮层状态下的肌痉挛,使运动功能有所改善.

    作者:王乃英;张璟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的佳外科手术方案,以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30例,小骨窗开颅65例,钻孔引流25例.随访2个月.结果 60 d后大骨瓣开颅组ADLⅠ级~Ⅲ级18例,优良率60.0%;小骨窗开颅组ADLⅠ级~Ⅲ级45例,优良率69.2%;钻孔引流组20例,优良率80.0%.结论 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和钻孔引流各有其优缺点及不同的适应证,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采取佳手术方式,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卫德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929年德国医生福斯曼独创了心脏导管检查技术,从而奠定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基础.随着心脏导管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1977年Gruentzing Myler和Hann在Sanfrancisco进行了首例人体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至20世纪90年代冠脉支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作者:谢勉;党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部痉挛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手痉挛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脑卒中并手部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单纯采用以Bobath手法为主,配合OT训练及上肢功能训练;针刺加康复组采用针灸针垂直刺入内关穴.得气后,提插捻转,捻针频率为60 /min,提插幅度为10 mm,每次操作30 min,每天2次,与康复训练配合.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修订的Ashworth 分级和FMA手功能评价.结果 Ashworth 分级,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经Ridit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8,P<0.05).FMA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针刺加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 针刺内关穴与康复训练结合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性程度,改善手功能.

    作者:王利春;刘海燕;王庆海;杨迎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右心室流入道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择6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 ms者入为A组(34例);起搏时QRS时限≥133 ms者入B组(30例),测量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QRS时限、血浆心钠肽(BN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 术后即刻检测两组QRS时限、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QRS时限、LVDd、BNP,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EF、SV、CO,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右室流入道起搏部位QRS时限和心功能密切相关,QRS时限越宽,心功能纠正就越不明显或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反之,QRS时限越窄,心功能改善就越明显.

    作者:张贵生;张婷婷;李隆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

    作者:禹振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梗死致病基因多态性热点研究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眩晕、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栓性梗死、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LACI)、无症状性梗死等.

    作者:李静;杨文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13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应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21 d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21 d、6个月用将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郝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门诊经皮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门诊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即门诊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组268例和住院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组272例,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 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医疗费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相似,且有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杨振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尿β2-MG与AAS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高血压患者16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冠心病者133例,非冠心病者31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9名.所有研究对象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动脉僵硬度指数 (AASI),实验室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尿β2-MG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β2-MG、尿β2-MG、AASI水平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无论是冠心病组或非冠心病组,高血压患者血清β2-MG、尿β2-MG、AASI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AASI与血尿β2-MG 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β2-MG、AASI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血、尿β2-MG、AASI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较为密切.血尿β2-MG、AASI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胡凤英;贾永平;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