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边红霞;杨建仲;侯玉立

关键词:Guillain-Barre综合征, 感觉/神经传导检查, F波, 针极肌电图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对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早期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各项参数.结果 30例患者中感觉传导检查(MCS)异常20例(66.7%),神经传导检查(SCS)异常20例(66.7%),F波异常13例(43.3%),针极肌电图(EMG)异常16例(53.3%),8例阴性者于2周后复查神经电生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异常,20例中1周~2周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15例(75.0%).结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较1周后出现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能提前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兔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AS)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Hcy血症及AS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血浆Hcy浓度、腹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及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益肾活血胶囊和叶酸等维生素均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血管内膜厚度,下调腹主动脉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疗效佳.结论 益肾活血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刘粉叶;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对重要脏器的影响及外周血核因子-κB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肝、肾、肺功能和形态改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方法 采用脑内注射凝固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24 h 后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kB)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 和肌酐(Cr) 的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并取肝脏和肺组织固定、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出血24 h 后血清中的ALT、AST、BUN 和Cr 含量均有显著增加,NF- κB活性升高,SaO2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发现脑出血大鼠的肝脏及肺脏有炎性反应改变.结论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其肝脏、肾脏、肺脏的功能和结构均受到一定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NF- κB表达升高.

    作者:邵玉凤;韩漫夫;任凯;杨欣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对ICAM-1、VCAM-1和PS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和颗粒膜蛋白(PS)含量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将细胞分为DMSO溶媒对照组,AngⅡ模型组,卡托普利对照组,30%、20%、10%、5%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用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CAM-1,VCAM-1,PS的含量.结果 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分泌的ICAM-1、VCAM-1,升高内皮细胞分泌的PS.结论 加味芎藭汤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能力具有调节的功效.

    作者:袁征;徐文娟;彭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6例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与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观察2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两药联用能有效降压,并改善血糖、肾功能.

    作者:张改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动脉硬化研究进展

    颈动脉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和高危因素,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而颈动脉硬化作为一个慢性炎症过程,为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反应,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而在动脉壁的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它催化产生的氧化产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胡玉英;刘泰;胡跃强;张青萍;何乾超;梁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清开灵对缺氧体外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氧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以及清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形成BBB,采用缺氧缺糖24 h建立BBB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BBB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观察不同剂量清开灵对ZO-1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糖24 h可使BBB表达ZO-1明显减少(P<0.01).清开灵能够显著增加缺血后Z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清开灵可通过改善脑缺血对BBB主要组成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朱海燕;马涛;娄利霞;娄晋宁;刘明岭;徐冰;高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内再狭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结果 19例患者(25.3%)出现冠脉内再狭窄,56例患者(74.7%)未出现冠脉内再狭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可以预测糖尿病患者冠脉内再狭窄的因素有:当前吸烟(OR=1.931,95%CI=1.01~4.85,P=0.031),C反应蛋白浓度(OR=1.05,95%CI=1.02~1.08,P=0.041),支架长度(OR=1.07,95%CI=1.03~1.21,P=0.040),术前参考血管直径(OR=0.55,95%CI=0.13~0.95,P=0.041),术后小管腔直径(OR=0.445,95%CI=0.059~0.81,P=0.037).结论 较小基础管腔直径、术后较小管腔直径、较长支架长度、当前吸烟及高C反应蛋白浓度是糖尿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罗兵;贺立群;周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浆脑钠肽、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对照者各60例,检测BNP、NO及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EH伴LVH组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BNP、AngⅡ、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水平的变化与之相反(P<0.05);血压与BNP、AngⅡ、LVM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LVM与BNP、AngⅡ呈正相关,LVM、BNP、AngⅡ与NO呈负相关(P<0.05).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EH 及LVH 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于浩;刘奇良;黄德魁;卜殷中;温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37.5%,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显效率45.0%,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B型利钠肽(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BN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降低BNP含量.

    作者:王陵军;刘景;王功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绝缘针电刺激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练涛;梁英;薛燕萍;陈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心宝丸组,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灌胃30 d后,腹腔注射普萘洛尔复制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记录注射普萘洛尔0、2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结果 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剂量组可以明显减小心率下降幅度、缩短P-R间期和QRS时间,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林玉红;杨娟英;王光建;王月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芹菜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芹菜素低剂量组、芹菜素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心肌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ematoxylin basic fuchsin picric,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 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心肌TNF-α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慧芝;白建平;于肯明;史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神经源性膀胱影响的超声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穴位注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20例采用GM穴位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B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324.76 mL±24.3 mL)及残余尿量(119.0 mL±16.65 mL)与对照组(303.57 mL±12.36 mL,140.95 mL±24.60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GM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作者:吴芳;杨万章;陶红星;盛佑祥;王俊;向云;赵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从阳虚论治临床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症状,舌淡苔白腻而滑,脉弱而沉,尤以肾脉为甚.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从脾胃浅论现代人脑中风的风险因素

    现代医学通过多中心临床观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脑中风危险因素,临床上将这些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心磷脂抗体异常、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感染、血液病等疾病以及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袁亚辉;宋珏娴;黄礼媛;罗玉敏;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1次/日,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和TCD变化.结果 治疗组48 h内起效45例(9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48 h内起效35例(70.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

    作者:蒙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美国ATLUK-6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诊断为左室肥厚(LVH),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34 g/m2,女性LVMI≥110 g/m2.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作者:张文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根据我国2008年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治疗专家共识[1],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一部分在老年期患病,另一部分在老年前期获病,究其病因与超重(体重指数≥25.0 kg/m2)、高盐饮食(>6 g/d)、中度以上饮酒、高血脂、缺少体力活动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精神压力、遗传、地理分布等因素有关.

    作者:温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风急性期腑气不通证候组合及与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风急性期腑气不通的症候组合及其与垂体-肾上腺轴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的关系.方法 对278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评分,并根据便秘诊断标准分为腑气不通组与非腑气不通组,比较两组间证候组合差别.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中ACTH、CS含量,对比腑气不通组不同证型间ACTH、CS水平,并与非腑气不通组相比较.结果 腑气不通组患者风+火+痰组合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组合;非腑气不通组以痰、阴虚、气虚组合为主.ACTH、CS含量水平比较:腑气不通组ACTH、CS比非腑气不通组高(P<0.01); 腑气不通组证候组合间比较,风+火+痰、痰+火组合较其他组合高,以风+火+痰组合升高为明显,与其他组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风腑气不通患者血浆中ACTH、CS升高明显,腑气不通患者血浆中ACTH、CS含量水平与其中医证候组合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罗玉韵;关少侠;陈昕;刘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氢氯噻嗪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对新发1级、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氢氯噻嗪+早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早组)和早氢氯噻嗪+晚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晚组),共治疗8周.服药前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P<0.01).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P<0.01).结论 对于新发1级和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作者:牟秀霞;胡元会;石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