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喜;唐平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h、6h、12 h及1d、3d、7d共6个时间点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半暗带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12 h表达开始减弱(P<0.05或P<0.01),3d后降至正常水平.清热化瘀方治疗后可以上调GDNF的表达.结论 清热化瘀方可促进脑缺血后G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
作者:胡跃强;唐农;刘泰;刘尊敬;祝美珍;胡玉英;范立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流变、血脂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予养心氏片4粒,每日3次,口服,以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液流变学、血脂,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HRV参数分别为: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130±35) ms、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为(131±33) ms、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为(19±3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为(8.1±5.9) m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5.59±1.18) mPa·s,血低切还原黏度(37.01±3.18)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50±0.76)、全血高切相对黏度(1.99±0.51) mPa·s、全血低切相对黏度(10.70±1.20) mPa·s、红细胞比容0.37±0.02、总胆固醇(3.63±0.03)mmol/L、三酰甘油(1.70±0.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0±0.45)mmol/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改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冠脉血流,改善缺血,提高HRV,调脂、降低血黏度.
作者:张璐;赵三明;刘佳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入选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20 mL,每日2次.对照组(44例)给予山莨菪碱片10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沛;曾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 97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 Ⅱ级~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47例为心衰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分别为92.0%和7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下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好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志民;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陆一竹;王贤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5-羟色胺(5- HT)浓度的影响,探讨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研究药物组(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30 min后研究药物组给予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药液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按照6 mg/kg给予琥珀酸舒马普坦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4h后腹主动脉采血,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 H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痛宁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NO的浓度,且能明显升高血浆5- HT的浓度(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降低NO浓度及升高5- HT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宁胶囊可以调节偏头痛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付秋菊;杨德功;黄厚才;王志国;姚盛名;朱婉华;田耀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以银杏叶胶囊为对照评价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试验组220例以灯银脑通胶囊治疗,口服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80例,以银杏叶胶囊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10.0%),显效58例(26.4%),有效130例(59.1%),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6.3%、15.0%、61.3%),且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安全有效.
作者:吴琼粉;普俊学;张友云;朱虹江;贾云;张少云;韩励兵;罗家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2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与否分为两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冠心病易患因素与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显不同.A组中2支~3支血管病变多见,B组中单支血管病变多见(P<0.05).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部位有相互对应的特征.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亦较严重,多支病变多见,血管病变部位相互对应.因此对临床上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心电图正常患者,亦不除外冠心病,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周青;王希章;高晓峰;王旭敏;成彦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高教C-反应蛋白(hs -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SAP患者36例,UAP患者46例,AMI患者45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病变程度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组(常规治疗十红花黄色素100mg/d),药物干预前后行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及hs - CRP等参数的检测.结果 UAP组、AMI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P<0.01).红花黄色素组(尤其UAP组、AMI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均显著下降(P<0.01).红花黄色素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浆ET、MMP -9、hs - CRP、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不同冠心病患者均有益处.
作者:刘晓红;李丽琪;路卫华;来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子硝酸酯类、美托洛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心电图(ECG)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高凤敏;杨骄霞;李凤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13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132名健康人群作对照,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家庭月收入、病程、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加强对老龄患者的护理、相关部门加大医疗保健投入、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庆平;原巧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海马EphA4 - ephrinA3的分布特点及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EphA4 - ephrinA3对在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6h、24 h、48 h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 3的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检测EphA4及ephrin A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6h、24 h、48 h(OD值分别为2.30±0.19,2.20±0.28,1.90±0.015)与shan组(OD值为1.100±0.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EphrinA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6h、24 h(IOD值为2.05±0.12 vs 0.78±0.02,P<0.05),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 h逐渐回复至对照组水平.EphA4也有缺血诱导的增高,再灌后6h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2.21±0.12 vs 0.72±0.03,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A1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明显增高,其时间过程与Caspase增高的时间过程一致,提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1区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乃红;王锐;王晔;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及伴左室肥厚患者T波峰-末(Tp - Te)间期.方法 根据血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血压对照组121例(血压≤139/89 mmHg),EH组126例(血压≥140/90 mmHg),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16例.晨起空腹抽血,测血压,描记心电图.分规法测Tp - Te间期.结果 Tp - Te间期高血压组(103.3 ms±14.2 ms)与对照组(101.8 ms±12.8 m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Tp- Te间期(112.0 ms±15.1 ms)延长,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Tp - Te间期延长,发生心脏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彭冬迪;曹瑞林;李昱;邱锡荣;范琪;周艳君;朱江颖;曾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胶囊组、复方丹参片组5组,术后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血塞通胶囊组予血塞通胶囊灌胃,复方丹参片组予复方丹参片灌胃.分别在24 h,3d,7d等时间点对以上5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积分光密度值观察梗死周围区脑组织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结论 复方丹参片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作者:覃仁安;张超群;余小平;胡华;周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 (TX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a(TNF-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血浆TXB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另选5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并且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 -6、IL -8、TNF - a、MCP -1及TXB2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
作者:张变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重度面神经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辅以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 发病第7天,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10%(27/2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发病第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 00%,但试验组的治愈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48%(10/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临床治愈率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8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与采用银杏叶软胶囊的42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体检时显示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冠心病(CHD)诊断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SM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意见[2].
作者:王凤梅;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alb/c小鼠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方式,建立重复感染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运用病理学及RT- PCR法,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以及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小鼠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抑制小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安静;陈会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体健者50名,每例受检者分别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创新A、B、C导联心电图,再把左上肢(LA)电极接右耳(RE),左下肢(LF)电极接左耳(LE),右上肢(RA)电极仍接右上肢,开机做六个肢体导联心电图,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与创新连接方式心电图的差别,分析心电图变化幅值与RA、RE、LE三点电势差的关系.结果 A导联方式: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Ⅱ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完全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基本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约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B 导联方式:12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几乎完全一样;C导联方式:Ⅰ导联为等电位线,Ⅱ导联与常规导联基本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结论B导联方式基本可以替代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A、C导联方式由于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信息量减半,不宜推广应用.
作者:景永明;相晓军;张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近20年的临床变迁.方法 将87例IE患者分为1990年-1999年37例组(前10年组)和2000年-2011年50例组(后11年组),对基础心脏病因、临床表现及致病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重由前10年的45.9%,降至后11年的20.0%(P<0.05);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也明显下降(P<0.05);后11年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推后(57.7岁±7.9岁比34.7岁±7.3岁,P<0.05);而脏器或血管检塞、贫血、血尿发生率在后11年均有明显上升,血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近20年IE基础心脏病、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均发生了改变,对IE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及时、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IE确诊率.
作者:沈絮华;马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