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平;原巧灵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 dc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 μmol/L和(26.59±1.34) 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t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 mg/L和(15.21±1.17) mg/L.两组治疗后Hcy、hs - 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 - 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罗向东;曾宪容;郭富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浩;苏伟;龚少愚;陆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3例.两组均使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心脑舒通片每次2片,每天3次.两组病例在发作心绞痛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基础治疗.
作者:林秋燕;曹木根;王彦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格拉斯哥昏述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学政;刘新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某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机构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对太原市某社区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为39.13分±25.28分,与上海市普通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相比,总体生存质量较低;社区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性格不开朗、有家族史者、在职的患者,由配偶以外的子女或他人照顾者、运动量越少、用药种类越多,患者生存质量越差.结论 太原市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上海市普通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低,其生存质量受性别、性格、家族史、照顾者、运动、用药种类、职业状况的影响,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在社区开展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琦;许志红;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角化树的细胞及其间隙中填充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了舌苔.但有观察认为,舌苔中并不含食物碎屑[1].虽有证实舌苔中含细菌,舌苔的厚薄及苔色变化与细菌类型及数目无相关性[2].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舌苔在诊断以及判断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使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作为治疗组,普通针刺作为对照组,每天1次,疗程3d~5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结论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闫晓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与益心舒胶囊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0例).在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1.2g,每日3次,疗程为12周,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胸痛、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其胸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71%,均优于对照组的70%与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有明确疗效.
作者:邢湘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闭锁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状态,是由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因四肢瘫痪,不能言语,易误认为昏迷.其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为进一步对本病深入了解,提高防治效果,现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闭锁综合征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房颤1例,糖尿病2 例,吸烟4例,饮酒4例,肥胖者3例,2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作者:令狐红霞;冯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症,一般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对头痛病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记载.头痛作为病名首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动则病:渔(肿),头痛……其所产病:头痛……”[1].《内经》称为“头痛”“首风”“脑风”.李杲首先将头痛明确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内伤头痛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以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为特征.在临床上患者为头痛所苦而就诊者,多是发作性头痛,发则疼痛剧烈,头痛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大多为内伤头痛.笔者治疗内伤头痛,强调重视外邪,尤其是外风,善用祛风药,效果显著.
作者:贺立娟;王玉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5-羟色胺(5- HT)浓度的影响,探讨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研究药物组(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30 min后研究药物组给予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药液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按照6 mg/kg给予琥珀酸舒马普坦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4h后腹主动脉采血,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 H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痛宁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NO的浓度,且能明显升高血浆5- HT的浓度(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降低NO浓度及升高5- HT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宁胶囊可以调节偏头痛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付秋菊;杨德功;黄厚才;王志国;姚盛名;朱婉华;田耀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例32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6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试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3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 - C)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地改善症状,协助降低血清LDL -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丁弘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4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s - CRP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并测得两组TC、LDL、hs- CRP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HDL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胡量子;肖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主因反复头痛伴呕吐22 d,加重伴视物成双11 d,于2008年5月19日收入院.患者于22 d 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额部头痛,头沉,颈痛,6 h后出现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意识丧失,无二便障碍,遂到某医院就诊.给予芬必得无缓解,予以泰诺林头痛完全缓解,颈痛仍存在.第2天行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顶部局部颅板缺如,可见引流管,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5月8日出现视物模糊,逐渐发展至视物成双,呈持续性,伴耳呜,轻微头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5月12日又到某医院就诊,给予甘露醇后好转,5月14日腰椎穿刺压力>330 mmH2O(1mmH2O=0.0098 kPa),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均正常,且头痛转为持续性,5月15日再次出现呕吐,至就诊上述症状无缓解,甘露醇疗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多睡,二便正常.
作者:刘倩;罗玉敏;刘萍;宋珏娴;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及伴左室肥厚患者T波峰-末(Tp - Te)间期.方法 根据血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血压对照组121例(血压≤139/89 mmHg),EH组126例(血压≥140/90 mmHg),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16例.晨起空腹抽血,测血压,描记心电图.分规法测Tp - Te间期.结果 Tp - Te间期高血压组(103.3 ms±14.2 ms)与对照组(101.8 ms±12.8 m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Tp- Te间期(112.0 ms±15.1 ms)延长,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Tp - Te间期延长,发生心脏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彭冬迪;曹瑞林;李昱;邱锡荣;范琪;周艳君;朱江颖;曾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丹心脑通组.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为(5.79±2.2) mmol/L、(6.75±1.24)m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刚;田宇;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 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 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 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巨雅平;衡佩样;张纪元;周川;田兴智;杨玉燕;蒋春霞;朱兆刚;何玉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正常变异J波与异常J波形态之间的区别,探讨J波形态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出现J波122例(健康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显示J波者106例(冠心病组),对J波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组122例J波呈尖峰型95例,呈顿挫型15例,呈驼峰型12例;106例冠心病患者中J波呈尖峰型6例,顿挫型39例,驼峰型61例.顿挫型及驼峰型分别与尖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顿挫型与驼峰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J波形态与心脏事件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国风;贾志越;张溥;杨凤翔;吴元军;康雪飞;李旭亮;关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内科诊疗的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多种病因分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 538例,占72.9%;继发性高血压569例,占27.1%.2009年和2002年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是37.0%、14.9%,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P<0.01),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焦虑症及大量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变化小.结论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因分布复杂,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为治疗提供参考,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