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陈浩;苏伟;龚少愚;陆曙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 瘀毒, 病因病机, 中西医结合防治, 理论研究, atherosclerosis, 炎症学说, 相关研究, 理论实践, 研究者, 冠心病, 学者
摘要: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配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范围性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患病率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1],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肝阳上亢证型高血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来自本院2007年6月-2011年1月中医门诊就诊的病人,共入选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9岁~78岁,平均52岁;病程1年~32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48岁;病程1年~30年.

    作者:刘存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 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 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 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 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 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 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作者:熊伟;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痛宁胶囊对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血浆NO和5-HT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5-羟色胺(5- HT)浓度的影响,探讨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研究药物组(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30 min后研究药物组给予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药液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按照6 mg/kg给予琥珀酸舒马普坦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4h后腹主动脉采血,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 H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痛宁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NO的浓度,且能明显升高血浆5- HT的浓度(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降低NO浓度及升高5- HT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宁胶囊可以调节偏头痛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付秋菊;杨德功;黄厚才;王志国;姚盛名;朱婉华;田耀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心率变异性观察心可舒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心可舒片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 选取92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组、谷维素组和谷维素联用心可舒组,每组31例.心可舒组给予心可舒片治疗,谷维素组给予谷维素治疗,联用组给予谷维素及心可舒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T值变化,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心可舒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AS的T值为51.17±7.27和47.67±9.00,SDS的T值分别为49.10±6.96和46.9±6.78,治疗后T值均明显降低(P<0.05).谷维素组患者治疗前后T值变化不明显(P>0.05).联用组治疗后T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分析显示,心可舒组和联用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高频(HF)均明显上升(P<0.05),频域指标低频(LF)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可以明显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季洪燕;刘美玲;郑方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小柴胡汤证辨病治疗良性颅高压1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主因反复头痛伴呕吐22 d,加重伴视物成双11 d,于2008年5月19日收入院.患者于22 d 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额部头痛,头沉,颈痛,6 h后出现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意识丧失,无二便障碍,遂到某医院就诊.给予芬必得无缓解,予以泰诺林头痛完全缓解,颈痛仍存在.第2天行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顶部局部颅板缺如,可见引流管,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5月8日出现视物模糊,逐渐发展至视物成双,呈持续性,伴耳呜,轻微头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5月12日又到某医院就诊,给予甘露醇后好转,5月14日腰椎穿刺压力>330 mmH2O(1mmH2O=0.0098 kPa),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均正常,且头痛转为持续性,5月15日再次出现呕吐,至就诊上述症状无缓解,甘露醇疗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多睡,二便正常.

    作者:刘倩;罗玉敏;刘萍;宋珏娴;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例32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6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试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3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 - C)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地改善症状,协助降低血清LDL -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丁弘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体检诊断明确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正常者设为男性和女性对照组.分别对男性和女性两组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腰围、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并予积极干预治疗.

    作者:刘永娟;刘海红;王素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状况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内科诊疗的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多种病因分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 538例,占72.9%;继发性高血压569例,占27.1%.2009年和2002年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是37.0%、14.9%,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P<0.01),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焦虑症及大量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变化小.结论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因分布复杂,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为治疗提供参考,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Feeney法制作自由落体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伤后1h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TBI组的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98±1.29)%、(16.13±1.28)%和(20.11±1.40)%,损伤程度越重,亚二倍体比率越高(P<0.01).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创伤区脑组织细胞早期凋亡存在一定规律,它与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继发性脑损伤,加重创伤后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郝解贺;范益民;刘跃亭;仝海波;刘瑞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等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的多种危险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糖、血脂、有无颈动脉斑块,并调查高血压病病史、吸烟史等.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多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加模型.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CRP、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引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出CRP、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具有统计学意义(OR>1,且OR 95% CI不包括1;P<0.05;),且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等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协同交互作用.结论CRP、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影响其他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分别存在正交互作用.

    作者:吴雪梅;杨官成;牛小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养心氏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流变、血脂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流变、血脂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予养心氏片4粒,每日3次,口服,以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液流变学、血脂,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HRV参数分别为: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130±35) ms、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为(131±33) ms、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为(19±3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为(8.1±5.9) m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5.59±1.18) mPa·s,血低切还原黏度(37.01±3.18)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50±0.76)、全血高切相对黏度(1.99±0.51) mPa·s、全血低切相对黏度(10.70±1.20) mPa·s、红细胞比容0.37±0.02、总胆固醇(3.63±0.03)mmol/L、三酰甘油(1.70±0.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0±0.45)mmol/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改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冠脉血流,改善缺血,提高HRV,调脂、降低血黏度.

    作者:张璐;赵三明;刘佳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 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 dc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 μmol/L和(26.59±1.34) 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t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 mg/L和(15.21±1.17) mg/L.两组治疗后Hcy、hs - 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 - 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罗向东;曾宪容;郭富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EphA4- ephrinA3系统在海马脑区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海马EphA4 - ephrinA3的分布特点及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EphA4 - ephrinA3对在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6h、24 h、48 h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 3的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检测EphA4及ephrin A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6h、24 h、48 h(OD值分别为2.30±0.19,2.20±0.28,1.90±0.015)与shan组(OD值为1.100±0.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EphrinA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6h、24 h(IOD值为2.05±0.12 vs 0.78±0.02,P<0.05),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 h逐渐回复至对照组水平.EphA4也有缺血诱导的增高,再灌后6h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2.21±0.12 vs 0.72±0.03,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A1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明显增高,其时间过程与Caspase增高的时间过程一致,提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1区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乃红;王锐;王晔;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136例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完成136例,脱落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比较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心电图改善率为68.5%,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1.5%,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异常1例,停药治疗后恢复.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孙静;王凤;刘影哲;许蔚;姜涛;周亚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性别差异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陆一竹;王贤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舌苔的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角化树的细胞及其间隙中填充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了舌苔.但有观察认为,舌苔中并不含食物碎屑[1].虽有证实舌苔中含细菌,舌苔的厚薄及苔色变化与细菌类型及数目无相关性[2].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舌苔在诊断以及判断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6例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和对照组(胺碘酮),观察两组连续治疗8周后室性早搏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3.7% vs 84.3%,(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与胺碘酮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苏庆丰;张林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心血管研究趋向于绘制一幅分子生物学“疾病基因图谱”.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将基因分析和病理分析串联起来[1],现就蛋白质组学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总结如下.1 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的概念由澳大利亚Wilkins和Willians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广泛参与细胞的功能及调节,蛋白质组决定细胞乃至组织和器官的表型.不论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急慢性疾病状态下[2].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胡元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丹心脑通组.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为(5.79±2.2) mmol/L、(6.75±1.24)m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刚;田宇;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