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性别差异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毕颖斐;毛静远;陆一竹;王贤良

关键词:冠心病, 中医证素, 性别, 冠状动脉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Feeney法制作自由落体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伤后1h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TBI组的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98±1.29)%、(16.13±1.28)%和(20.11±1.40)%,损伤程度越重,亚二倍体比率越高(P<0.01).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创伤区脑组织细胞早期凋亡存在一定规律,它与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继发性脑损伤,加重创伤后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郝解贺;范益民;刘跃亭;仝海波;刘瑞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大剂量血管扩张剂成功抢救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1例报道

    1 资 料患者,男性,71岁,主因“冠脉支架术后10年,再发胸痛20d”于2010年11月15日入院.入院前20 d,在快步行走、上楼梯及接触冷空气后即感胸闷、气短不适,伴有出汗,含服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消心痛)5 min~6 min后可缓解,偶有休息及睡眠中发作,当地医院冠脉CT提示:三支病变、原支架通畅,建议行冠脉造影术,故入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血压高达180/70 mmHg,平素口服卡托普利、尼福达,血压维持在150/60 mmHg左右;糖尿病10年,高脂血症10年,吸烟40年,20支/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呼吸14/min,血压178/65 mmHg;高枕卧位,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min,律齐,A2> 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赵鑫峰;李崇剑;周琼;吴娜琼;尤士杰;吴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复方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重度面神经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辅以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 发病第7天,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10%(27/2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发病第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 00%,但试验组的治愈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48%(10/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临床治愈率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 97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 Ⅱ级~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47例为心衰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分别为92.0%和7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下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好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志民;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术后4d开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5g~10 g加入温开水40 mL溶解后,口服或鼻饲(2~3)次/日.于术后7d、14 d免疫透射比浊法测量,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G4含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d、14d时血清补体C3含量(1.36±0.30) g/L、(1.20±0.26) g/L,C4含量(0.31±0.07)g/L、(0.28±0.03)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可显著降低HICH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

    作者:方永军;胡亚莉;张毅;胡珍渊;罗卫;柯尊华;周锋;石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SAA、hsCRP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及SAA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正常对照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AA,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 血浆SAA、hsCRP水平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与hsCR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 SAA、hsCRP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志物,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尹建国;姜德谦;张社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脂治疗血脂演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巨雅平;衡佩样;张纪元;周川;田兴智;杨玉燕;蒋春霞;朱兆刚;何玉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赵新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使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作为治疗组,普通针刺作为对照组,每天1次,疗程3d~5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结论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闫晓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

    目的 探计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给予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后44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明显改善,3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BiPAP治疗总有效率为88%.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张海珍;魏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ET、 MMP -9、hs - CRP、血小板聚集率及红花黄色素的干预影响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高教C-反应蛋白(hs -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SAP患者36例,UAP患者46例,AMI患者45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病变程度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组(常规治疗十红花黄色素100mg/d),药物干预前后行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及hs - CRP等参数的检测.结果 UAP组、AMI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P<0.01).红花黄色素组(尤其UAP组、AMI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均显著下降(P<0.01).红花黄色素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浆ET、MMP -9、hs - CRP、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不同冠心病患者均有益处.

    作者:刘晓红;李丽琪;路卫华;来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EphA4- ephrinA3系统在海马脑区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海马EphA4 - ephrinA3的分布特点及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EphA4 - ephrinA3对在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6h、24 h、48 h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 3的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检测EphA4及ephrin A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6h、24 h、48 h(OD值分别为2.30±0.19,2.20±0.28,1.90±0.015)与shan组(OD值为1.100±0.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EphrinA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6h、24 h(IOD值为2.05±0.12 vs 0.78±0.02,P<0.05),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 h逐渐回复至对照组水平.EphA4也有缺血诱导的增高,再灌后6h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2.21±0.12 vs 0.72±0.03,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A1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明显增高,其时间过程与Caspase增高的时间过程一致,提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1区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乃红;王锐;王晔;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子硝酸酯类、美托洛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心电图(ECG)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高凤敏;杨骄霞;李凤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alb/c小鼠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方式,建立重复感染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运用病理学及RT- PCR法,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以及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小鼠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抑制小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安静;陈会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状况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内科诊疗的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多种病因分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 538例,占72.9%;继发性高血压569例,占27.1%.2009年和2002年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是37.0%、14.9%,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P<0.01),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焦虑症及大量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变化小.结论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因分布复杂,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为治疗提供参考,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涤疫逐瘀汤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并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涤痰逐瘀汤具有安全显著的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孝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C组),对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神经元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对TUNEL、XIAP及Caspase -9阳性细胞进行测定.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TUNEL、XIAP及Caspase -9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盐酸法舒地尔组TUNEL、Caspase -9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XIAP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SE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内TUNEL、XIAP及Caspase -9表达均明显增加,盐酸法舒地尔能够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TUNEL、Caspase -9 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XIAP的表达.盐酸法舒地尔可能通过促进XIAP生成进而抑制Caspase -9表达,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耿瑜;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郝庆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13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132名健康人群作对照,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家庭月收入、病程、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加强对老龄患者的护理、相关部门加大医疗保健投入、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庆平;原巧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补体C3与心血管病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具有酶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补体系统在各种病理状态中扮演了角色,包括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胎儿损失,伤后轴突和髓鞘退化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C3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水平显著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3].血液循环中的补体C3作为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而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补体作为炎症反应主要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4].

    作者:孔俊虹;张斌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血栓素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 (TX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a(TNF-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血浆TXB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另选5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并且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 -6、IL -8、TNF - a、MCP -1及TXB2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

    作者:张变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