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脑舒通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观察

林秋燕;曹木根;王彦蕊

关键词:心脑舒通片, 冠心病, 心绞痛, 心电图,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3例.两组均使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心脑舒通片每次2片,每天3次.两组病例在发作心绞痛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基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 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 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 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作者:熊伟;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性别差异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陆一竹;王贤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闭锁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闭锁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状态,是由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因四肢瘫痪,不能言语,易误认为昏迷.其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为进一步对本病深入了解,提高防治效果,现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闭锁综合征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房颤1例,糖尿病2 例,吸烟4例,饮酒4例,肥胖者3例,2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作者:令狐红霞;冯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87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近20年的临床变迁.方法 将87例IE患者分为1990年-1999年37例组(前10年组)和2000年-2011年50例组(后11年组),对基础心脏病因、临床表现及致病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重由前10年的45.9%,降至后11年的20.0%(P<0.05);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也明显下降(P<0.05);后11年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推后(57.7岁±7.9岁比34.7岁±7.3岁,P<0.05);而脏器或血管检塞、贫血、血尿发生率在后11年均有明显上升,血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近20年IE基础心脏病、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均发生了改变,对IE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及时、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IE确诊率.

    作者:沈絮华;马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体检诊断明确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正常者设为男性和女性对照组.分别对男性和女性两组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腰围、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并予积极干预治疗.

    作者:刘永娟;刘海红;王素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EphA4- ephrinA3系统在海马脑区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海马EphA4 - ephrinA3的分布特点及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EphA4 - ephrinA3对在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6h、24 h、48 h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 3的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检测EphA4及ephrin A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6h、24 h、48 h(OD值分别为2.30±0.19,2.20±0.28,1.90±0.015)与shan组(OD值为1.100±0.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EphrinA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6h、24 h(IOD值为2.05±0.12 vs 0.78±0.02,P<0.05),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 h逐渐回复至对照组水平.EphA4也有缺血诱导的增高,再灌后6h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2.21±0.12 vs 0.72±0.03,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A1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明显增高,其时间过程与Caspase增高的时间过程一致,提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1区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乃红;王锐;王晔;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Tp-Te间期初探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及伴左室肥厚患者T波峰-末(Tp - Te)间期.方法 根据血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血压对照组121例(血压≤139/89 mmHg),EH组126例(血压≥140/90 mmHg),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16例.晨起空腹抽血,测血压,描记心电图.分规法测Tp - Te间期.结果 Tp - Te间期高血压组(103.3 ms±14.2 ms)与对照组(101.8 ms±12.8 m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Tp- Te间期(112.0 ms±15.1 ms)延长,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Tp - Te间期延长,发生心脏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彭冬迪;曹瑞林;李昱;邱锡荣;范琪;周艳君;朱江颖;曾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复方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重度面神经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辅以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 发病第7天,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10%(27/2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发病第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 00%,但试验组的治愈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48%(10/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临床治愈率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漏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漏误诊原因,以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0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者624例,检查存在肺动脉检塞漏误诊者56例,以0.625 mm层厚显示的检子数为标准,计算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误诊数目并分析原因.结果 亚段肺动脉栓子漏诊137个,误诊22个,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诊42个,误诊7个.漏诊常见原因为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欠佳、重组图像层厚过厚、未应用多种方法联合观察及肺部存在疾患,误诊常见原因为图像质量欠佳、肺部存在疾患及诊断经验不足.结论 良好的图像质量、适当的重组层厚、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及丰富的诊断经验是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作者:段凯;林丽红;苏燕玲;韩丽萍;袁国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重塑及高敏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重塑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关系.方法 140例EH按夜间平均血压增高与不增高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78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hs - CRP测定.结果 观察组夜间的高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低SBP、平均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窒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 - CRP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EH夜间平均血压增高患者,左室重塑较重,hs - CRP水平增高,炎症介质可能加重了左室重塑的过程.

    作者:闫胜敏;李艳东;马红珍;南海燕;殷春英;李艳红;李拥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 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 dc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 μmol/L和(26.59±1.34) 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t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 mg/L和(15.21±1.17) mg/L.两组治疗后Hcy、hs - 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 - 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罗向东;曾宪容;郭富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 97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 Ⅱ级~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47例为心衰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分别为92.0%和7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下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好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志民;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与益心舒胶囊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0例).在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1.2g,每日3次,疗程为12周,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胸痛、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其胸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71%,均优于对照组的70%与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有明确疗效.

    作者:邢湘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药理作用的探讨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胶囊组、复方丹参片组5组,术后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血塞通胶囊组予血塞通胶囊灌胃,复方丹参片组予复方丹参片灌胃.分别在24 h,3d,7d等时间点对以上5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积分光密度值观察梗死周围区脑组织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结论 复方丹参片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作者:覃仁安;张超群;余小平;胡华;周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麝香通心滴丸对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伴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药物(斑点蝰蛇毒、组胺)触发斑块破裂,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生化方法检测AS家兔的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 Time RT - PCR)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TIMP2以及相关炎症介质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TUNEL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斑块内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的机制有,减轻AS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减少AS斑块内的基质降解,调节基质代谢;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加斑块稳定性.

    作者:王怡;牛子长;何斌;解小刚;刘剑;王未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以银杏叶胶囊为对照评价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试验组220例以灯银脑通胶囊治疗,口服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80例,以银杏叶胶囊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10.0%),显效58例(26.4%),有效130例(59.1%),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6.3%、15.0%、61.3%),且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安全有效.

    作者:吴琼粉;普俊学;张友云;朱虹江;贾云;张少云;韩励兵;罗家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脂治疗血脂演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巨雅平;衡佩样;张纪元;周川;田兴智;杨玉燕;蒋春霞;朱兆刚;何玉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涤疫逐瘀汤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并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涤痰逐瘀汤具有安全显著的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孝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入选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20 mL,每日2次.对照组(44例)给予山莨菪碱片10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沛;曾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一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4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s - CRP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并测得两组TC、LDL、hs- CRP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HDL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胡量子;肖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