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胜敏;李艳东;马红珍;南海燕;殷春英;李艳红;李拥军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伴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药物(斑点蝰蛇毒、组胺)触发斑块破裂,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生化方法检测AS家兔的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 Time RT - PCR)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TIMP2以及相关炎症介质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TUNEL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斑块内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的机制有,减轻AS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减少AS斑块内的基质降解,调节基质代谢;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加斑块稳定性.
作者:王怡;牛子长;何斌;解小刚;刘剑;王未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完成136例,脱落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比较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心电图改善率为68.5%,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1.5%,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异常1例,停药治疗后恢复.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孙静;王凤;刘影哲;许蔚;姜涛;周亚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高危房颤紧急电转复时联用伊布利特的强化治疗价值.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6月进行紧急电转复的30例高危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高危房颤患者单纯直流电转复成功22例,单纯直流电转复的成功率为73%,直流电转复失败的8例给予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后,再次进行直流电转复,8例全部转复成功,加用伊布利特后转复成功率为100%.并且给予伊布利特注射的患者电转复能量明显低于未注射伊布利特的患者(170 J±8.5J vs230J±9.5J,P<0.01).结论 伊布利特的药物强化治疗,明显提高房颤电转复的成功率.
作者:刘道喜;唐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Feeney法制作自由落体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伤后1h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TBI组的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98±1.29)%、(16.13±1.28)%和(20.11±1.40)%,损伤程度越重,亚二倍体比率越高(P<0.01).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创伤区脑组织细胞早期凋亡存在一定规律,它与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继发性脑损伤,加重创伤后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郝解贺;范益民;刘跃亭;仝海波;刘瑞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体健者50名,每例受检者分别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创新A、B、C导联心电图,再把左上肢(LA)电极接右耳(RE),左下肢(LF)电极接左耳(LE),右上肢(RA)电极仍接右上肢,开机做六个肢体导联心电图,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与创新连接方式心电图的差别,分析心电图变化幅值与RA、RE、LE三点电势差的关系.结果 A导联方式: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Ⅱ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完全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基本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约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B 导联方式:12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几乎完全一样;C导联方式:Ⅰ导联为等电位线,Ⅱ导联与常规导联基本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结论B导联方式基本可以替代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A、C导联方式由于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信息量减半,不宜推广应用.
作者:景永明;相晓军;张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13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132名健康人群作对照,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家庭月收入、病程、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加强对老龄患者的护理、相关部门加大医疗保健投入、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庆平;原巧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内科诊疗的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多种病因分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 538例,占72.9%;继发性高血压569例,占27.1%.2009年和2002年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是37.0%、14.9%,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P<0.01),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焦虑症及大量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变化小.结论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因分布复杂,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为治疗提供参考,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 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 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 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宁心和悸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宁心和悸汤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0%,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0.0%,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心和悸汤治疗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胡熙苒;王迎春;周桔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黄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术后4d开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5g~10 g加入温开水40 mL溶解后,口服或鼻饲(2~3)次/日.于术后7d、14 d免疫透射比浊法测量,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G4含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d、14d时血清补体C3含量(1.36±0.30) g/L、(1.20±0.26) g/L,C4含量(0.31±0.07)g/L、(0.28±0.03)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可显著降低HICH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
作者:方永军;胡亚莉;张毅;胡珍渊;罗卫;柯尊华;周锋;石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流变、血脂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予养心氏片4粒,每日3次,口服,以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液流变学、血脂,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HRV参数分别为: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130±35) ms、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为(131±33) ms、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为(19±3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为(8.1±5.9) m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5.59±1.18) mPa·s,血低切还原黏度(37.01±3.18)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50±0.76)、全血高切相对黏度(1.99±0.51) mPa·s、全血低切相对黏度(10.70±1.20) mPa·s、红细胞比容0.37±0.02、总胆固醇(3.63±0.03)mmol/L、三酰甘油(1.70±0.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0±0.45)mmol/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改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冠脉血流,改善缺血,提高HRV,调脂、降低血黏度.
作者:张璐;赵三明;刘佳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4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s - CRP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并测得两组TC、LDL、hs- CRP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HDL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胡量子;肖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计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给予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后44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明显改善,3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BiPAP治疗总有效率为88%.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张海珍;魏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心血管研究趋向于绘制一幅分子生物学“疾病基因图谱”.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将基因分析和病理分析串联起来[1],现就蛋白质组学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总结如下.1 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的概念由澳大利亚Wilkins和Willians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广泛参与细胞的功能及调节,蛋白质组决定细胞乃至组织和器官的表型.不论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急慢性疾病状态下[2].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胡元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具有酶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补体系统在各种病理状态中扮演了角色,包括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胎儿损失,伤后轴突和髓鞘退化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C3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水平显著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3].血液循环中的补体C3作为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而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补体作为炎症反应主要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4].
作者:孔俊虹;张斌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子硝酸酯类、美托洛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心电图(ECG)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高凤敏;杨骄霞;李凤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6例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和对照组(胺碘酮),观察两组连续治疗8周后室性早搏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3.7% vs 84.3%,(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与胺碘酮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苏庆丰;张林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alb/c小鼠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方式,建立重复感染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运用病理学及RT- PCR法,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以及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小鼠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抑制小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安静;陈会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症,一般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对头痛病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记载.头痛作为病名首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动则病:渔(肿),头痛……其所产病:头痛……”[1].《内经》称为“头痛”“首风”“脑风”.李杲首先将头痛明确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内伤头痛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以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为特征.在临床上患者为头痛所苦而就诊者,多是发作性头痛,发则疼痛剧烈,头痛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大多为内伤头痛.笔者治疗内伤头痛,强调重视外邪,尤其是外风,善用祛风药,效果显著.
作者:贺立娟;王玉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使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作为治疗组,普通针刺作为对照组,每天1次,疗程3d~5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结论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闫晓瑞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