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熙苒;王迎春;周桔红
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8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与采用银杏叶软胶囊的42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体检时显示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冠心病(CHD)诊断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SM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意见[2].
作者:王凤梅;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 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 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 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 (TX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a(TNF-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血浆TXB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另选5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并且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 -6、IL -8、TNF - a、MCP -1及TXB2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
作者:张变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的多种危险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糖、血脂、有无颈动脉斑块,并调查高血压病病史、吸烟史等.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多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加模型.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CRP、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引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出CRP、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具有统计学意义(OR>1,且OR 95% CI不包括1;P<0.05;),且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等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协同交互作用.结论CRP、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影响其他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分别存在正交互作用.
作者:吴雪梅;杨官成;牛小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浩;苏伟;龚少愚;陆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心血管研究趋向于绘制一幅分子生物学“疾病基因图谱”.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将基因分析和病理分析串联起来[1],现就蛋白质组学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总结如下.1 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的概念由澳大利亚Wilkins和Willians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广泛参与细胞的功能及调节,蛋白质组决定细胞乃至组织和器官的表型.不论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急慢性疾病状态下[2].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胡元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2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与否分为两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冠心病易患因素与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显不同.A组中2支~3支血管病变多见,B组中单支血管病变多见(P<0.05).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部位有相互对应的特征.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亦较严重,多支病变多见,血管病变部位相互对应.因此对临床上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心电图正常患者,亦不除外冠心病,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周青;王希章;高晓峰;王旭敏;成彦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3例.两组均使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心脑舒通片每次2片,每天3次.两组病例在发作心绞痛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基础治疗.
作者:林秋燕;曹木根;王彦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高教C-反应蛋白(hs -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SAP患者36例,UAP患者46例,AMI患者45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病变程度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组(常规治疗十红花黄色素100mg/d),药物干预前后行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及hs - CRP等参数的检测.结果 UAP组、AMI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P<0.01).红花黄色素组(尤其UAP组、AMI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均显著下降(P<0.01).红花黄色素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浆ET、MMP -9、hs - CRP、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不同冠心病患者均有益处.
作者:刘晓红;李丽琪;路卫华;来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硝苯地平组(Nif组)、连萸药对组(LY组),每组8只,以正常WKY大鼠为对照组(WKY组),8只,共4组.WKY组和Model组予以生理盐水,Nif组予以硝苯地平溶液,中药组予以相应配伍剂量的浓煎剂,连续灌胃4周,测量大鼠灌胃前和灌胃4周末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第4周末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CGRP的含量.结果 与Model组比较,中药组大鼠4周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ET含量降低(P<0.05),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与Ni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对黄连、吴茱萸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增加CGRP的含量有关.
作者:卜宪峥;吴华芹;胡元会;褚瑜光;宋庆桥;王师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胶囊组、复方丹参片组5组,术后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血塞通胶囊组予血塞通胶囊灌胃,复方丹参片组予复方丹参片灌胃.分别在24 h,3d,7d等时间点对以上5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积分光密度值观察梗死周围区脑组织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结论 复方丹参片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作者:覃仁安;张超群;余小平;胡华;周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巨雅平;衡佩样;张纪元;周川;田兴智;杨玉燕;蒋春霞;朱兆刚;何玉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 97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 Ⅱ级~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47例为心衰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分别为92.0%和7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下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好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志民;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重度面神经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辅以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 发病第7天,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10%(27/2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发病第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 00%,但试验组的治愈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48%(10/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临床治愈率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具有酶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补体系统在各种病理状态中扮演了角色,包括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胎儿损失,伤后轴突和髓鞘退化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C3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水平显著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3].血液循环中的补体C3作为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而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补体作为炎症反应主要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4].
作者:孔俊虹;张斌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以银杏叶胶囊为对照评价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试验组220例以灯银脑通胶囊治疗,口服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80例,以银杏叶胶囊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10.0%),显效58例(26.4%),有效130例(59.1%),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6.3%、15.0%、61.3%),且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安全有效.
作者:吴琼粉;普俊学;张友云;朱虹江;贾云;张少云;韩励兵;罗家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C组),对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神经元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对TUNEL、XIAP及Caspase -9阳性细胞进行测定.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TUNEL、XIAP及Caspase -9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盐酸法舒地尔组TUNEL、Caspase -9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XIAP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SE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内TUNEL、XIAP及Caspase -9表达均明显增加,盐酸法舒地尔能够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TUNEL、Caspase -9 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XIAP的表达.盐酸法舒地尔可能通过促进XIAP生成进而抑制Caspase -9表达,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耿瑜;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郝庆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闭锁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状态,是由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因四肢瘫痪,不能言语,易误认为昏迷.其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为进一步对本病深入了解,提高防治效果,现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闭锁综合征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房颤1例,糖尿病2 例,吸烟4例,饮酒4例,肥胖者3例,2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作者:令狐红霞;冯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涤疫逐瘀汤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并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涤痰逐瘀汤具有安全显著的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孝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主因反复头痛伴呕吐22 d,加重伴视物成双11 d,于2008年5月19日收入院.患者于22 d 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额部头痛,头沉,颈痛,6 h后出现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意识丧失,无二便障碍,遂到某医院就诊.给予芬必得无缓解,予以泰诺林头痛完全缓解,颈痛仍存在.第2天行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顶部局部颅板缺如,可见引流管,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5月8日出现视物模糊,逐渐发展至视物成双,呈持续性,伴耳呜,轻微头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5月12日又到某医院就诊,给予甘露醇后好转,5月14日腰椎穿刺压力>330 mmH2O(1mmH2O=0.0098 kPa),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均正常,且头痛转为持续性,5月15日再次出现呕吐,至就诊上述症状无缓解,甘露醇疗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多睡,二便正常.
作者:刘倩;罗玉敏;刘萍;宋珏娴;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